曾经的红钢城〈二〉

一串碧玺

<p class="ql-block"> 回忆让生命更完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忆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就如一个剧本,每个人都是故事里的主角,不同的是每个主角的生活遭遇却千差万别。</p> <p class="ql-block">  在疫情期间萌发拍老房子照片,没事就骑着自行车,到处转,一是憋狠了想转转,二也是想拍个照留点纪念,也让自己过的更充实些。</p> <p class="ql-block">  那时澡堂里不晓得有几多人,洗个澡像过年的,老的小的都带上,幸亏认识熟人,总是在没开门之前就进去洗澡了,不然要排队,还要看着别人洗完才轮到自己洗,现在想起来就笑。</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刘同学曾在这所妇幼保健医院工作,就见过一次面。</p> <p class="ql-block">  六街商业局干部楼宿舍64门,刘同学和我嫂子都住过这里。</p> <p class="ql-block">  远处是商业局康乐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  墙外右边是原建九小学</p> <p class="ql-block">  黄师傅是当时的居委会主任,由于每个月都要发粮票下街坊,所以每次都通知他,街道工作做起来也挺麻烦的,头天家家户户通知,收购粮证好发放粮油票。黄主任是个认真负责,热心帮助别人的好领导好同志。</p> <p class="ql-block">  六街商业局职工宿舍56门.58门</p> <p class="ql-block">  左边六街58门,远处是三街水泥厂宿舍19门。</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没有煤气,跟着我爸爸在这里买柴火,那时是要柴火生炉子才能做饭。我经常在星期天休息时拿着蒿子去钩树上的小干树枝,捡回来生炉子引火很好用的。</p> <p class="ql-block">  原六街土产,现改为胖胖小肥羊,有一段时间生意非常火爆,就餐要提前预订。</p> <p class="ql-block">  这条小路可以直接到六街菜场或十街粮店,或实验酒楼。</p> <p class="ql-block">  有点牛,拆的就剩这半栋楼。</p> <p class="ql-block">  我经常一个人站这天桥上,看着即将要拆除的红房子,心里总是想珍惜想多看几眼,必经在这里来来往往几十年,有着深厚的感情,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里都留下过父母的足迹,我能够想起他们。</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六街坊拆了一大半栋楼的房子,我围着转了几圈也看不到门牌号码,只知道是二小后面侧一点的栋楼。</p> <p class="ql-block">  可能七街太小了吧,等我想拍的时候都拆光了,连武钢体育馆都没来得及拍就全部拆光了。</p> <p class="ql-block">  为了拍电视剧把房子粉刷一新,漂亮了许多,估计门牌号码改了,我反复看觉得不对。</p> <p class="ql-block">  武钢八街澡堂,单身楼。</p><p class="ql-block"> 五街澡堂,七街澡堂,八街澡堂,我都去过,去的最多的是八街澡堂。</p> <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推着自行车,前面坐着女儿,后面坐着我妈妈,大冷的天一步一步推着车带着她们去洗澡,我现在才知道我自己以前那么能吃苦那么能受累。要知道车上坐两个人,我一个人推起来有点吃亏,一要保持平衡,二还怕摔着她们。</p> <p class="ql-block"> 八街社区背面</p> <p class="ql-block">  小贝贝是我养的一条小京巴狗,非常可爱,带给我很多的快乐,由于当时有个朋友想养,就送给她了,而这一决定是非常错误的,它时时想着我,而我也常常牵挂它,由于它终日闷闷不乐,最终又把它接了回来,当我抱起它时,我知道它是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  曾经热闹非凡的建七夜市,从青扬十街路口一直摆到十一街坊,好热闹。如今随着大量的居民搬迁,现在的夜市人烟稀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红房子始建于1956,是原武钢钢铁公司,是最早的家属区,是红砖红瓦的结构,清一色的红色小楼,三层红色尖顶,和四合院式的格局,这就是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著名“红房子"。</p><p class="ql-block"> 1954年,毛主席批准建立武汉钢铁公司,定址青山,来自全国10多个省的5万多名工人和7万多名家属集结在武汉,伴随武钢的建设,武钢生活区也开始兴建,作为苏联援华的项目之一,武钢生活区的规划带有明显的苏式风格,基本上整体复制了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的模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张照片九街红房子全景来自网络,我可拍不出来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墙,红砖,红瓦,红屋顶,红窗户,这有着鲜明色彩的建筑,规模大而广,这在武汉绝无仅有,红房子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武钢人的心底。</p> <p class="ql-block">  这片建筑是特殊的,也是注定承载了武汉的发展,也成就了武汉的辉煌,六十多年的时间,对于一个时代来说,不长,对于一片建筑来说,不短,它每一个街道,每一门,每一户,都有武汉钢铁工人的缩影,每一砖,每一瓦,都铭刻着六十多年来武汉变迀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红房子是武钢发展的见证,也是武汉红色工业最典型的印记,具备工业遗产价值,红房子是中苏友好时代的见证,也铭刻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2012年7月,武汉正式确定青山“红房子”为武汉16大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尽管如此,这片经过半个多世纪岁月沉淀的红房子,仍在荣耀过后终显老态,住户家庭成员增长,居住面积狭小,构造设计上的缺陷,都让人不得不感叹,这老房子已完成了它的历命。</p> <p class="ql-block">  拍这组红房子照片时,是今年武汉市元月份最冷的这一天拍的,只有2摄氏度至零下6摄氏度,在房顶上冷的手都拿不出来,却仍然忙着东拍西拍。</p> <p class="ql-block">  九街65门,原建八赵一曼付食背后。</p> <p class="ql-block">  建八甜食馆里的烩面相当好吃,每天早上有很多上班族排队,就是为了吃上那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烩面,我很多年都没有吃到了,又不知道是不是失传了,总也找不到那个味道了,仿佛只有那个年代才能吃到那种面,那是一种记忆,一种回忆。</p> <p class="ql-block">  这两张粮票大家看着是否很熟悉呢?那时每天早上吃的热干面就要给二两粮票1角二分钱。也是巧,家里找出这唯一的一样一张。</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所有的商品都是计划经济,柴米油盐,吃穿用品样样要票,虽然要计划,但每个家庭还是能吃饱的。</p> <p class="ql-block">  那时每个月发工资的第二天,很多的人来粮店排队,把家里要买的米,面,油等所有的口粮买足,一大家的人自行车推到的,扛到的,挑到的,还有三轮车都用上了,那场面壮观啊。</p> <p class="ql-block">  这九街工商银行是我刚上班第一次存钱的银行,工资虽不高,每个月还是要存一点。当时存的是零存整取,每次去都要排队,以前的银行不晓得几红火,那像现在什么业务都在网上办理,导致各大银行逐年减少。</p> <p class="ql-block"> 原九街甜食馆后门</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原九街粮店后门,现为博汇商务宾馆。</p> <p class="ql-block">  我从80年17岁在这里工作,时间像是在奔跑,跑的那么急,那么快,来不及享受美好时光,晃眼就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九街甜食馆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  青山教育局教研中心</p> <p class="ql-block">  左九街87门右九街粮店,2021.1.2.和粮店同事一起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当青春已消逝,也许我们也只能在回忆里慢慢的重温那段岁月。</p><p class="ql-block"> 那散落一地的,不是叶子,是我们满满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拍这些照片做美篇,有人说我吃饱没事做,有人说拍这破房子完全没意义,当然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认可,而在我看来,顺应自己内心的想法,做自己开心的事,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拍的不是房子,而是一种情感,一种不能复制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观看!第三部在整理中。 </p><p class="ql-block"> 2021.1.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