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爸

孙跃萍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老爸生于1932年农历2月21,今天是他90大寿,我们兄弟姐妹、子孙小辈,祝他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p> <p class="ql-block">  老爸一生从事跟财务有关联的工作,先后在合德供销社、饮服公司、陈洋供销社、商业局、县联社、县纪委、审计局工作。由于工作出色,曾被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p><p class="ql-block"> 老爸正直无私、刚正不阿、温和善良、积极进取、业务精湛。在县纪委工作其间,凭借过硬的财会业务,查办了贪腐官员,为国家、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上世纪末),也得罪了一些官员,曾受到小人威胁、恐吓。老爸一生管钱,可他从不乱用公款一分钱,“在十亿人民八亿赌”赌风盛行的年月,老爸从不赌钱。在计划经济年代,买粮油、买糖都要凭票,农村邻里,哪户人家有人生病或坐月子,买不到糖,只要找到老爸,他总是想法帮忙解决。老妈没多少文化,性子有点急,家里孩子多,家里家外事情繁杂,经常会埋怨老爸,老爸理解老妈的辛苦、不容易,大多不吭气。耄耋之年,老妈没记性了,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一天要说若干遍,可老爸还是听而不闻,知道老妈的性格,怜悯老妈年事高、没记性!</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老爸。</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老妈90大寿时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1952年射阳县基层合作社第三会计业务研究小组,第三次会议全体成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洋河饭店。</p> <p class="ql-block">1955年10月射阳县合德渔业社欢送孙士明同志留影。</p> <p class="ql-block">1956年摄影</p> <p class="ql-block">老爸三十岁时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1962年大下放,老妈由纺织厂工人,下放到老家农村(当时叫合兴公社庆北大队)落户。</p> <p class="ql-block">老爸四十岁时,爷爷奶奶还健在。</p> <p class="ql-block">老爸五十岁时已有了孙子。</p> <p class="ql-block">  老妈勤劳俭朴,在我们小时候就烙下深深的印记。老妈日出而作,日落到家还要忙家务,白天从来没看过她休息一分钟。那时老爸在县城工作,老妈在农村,老妈农村的轻活要干,重活也得上,什么挑粪,推车磨面,砍柴犁田,男人干的活,老妈也得做;老爸在县城工作,为了省下伙食费,也为了回来做些家务活,除了早出晚归外(骑自行车,单程三公里左右),中午有时也回家吃饭。</p> <p class="ql-block">  早年爷爷奶奶家穷,念不起书,老爸勉勉强强读了一个小学毕业,后来能胜任权高位重的工作,都是通过自学,自己的努力获得的。1984年盐城市首届高级会计师考试,老爸顺利通过,加薪带家属进城,自后调进了县纪委纪检科。</p> <p class="ql-block">1987年3月县纪委纪检科全体同志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9.4月同游花果山。</p> <p class="ql-block">1991年元月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经济管理研究所会计审计师事务所合影。</p> <p class="ql-block">1991年.2月盐城市社会审计协会工作交流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91年4月省审计局长李松庆一行来射阳留影。</p> <p class="ql-block">老爸六十岁时六个女儿都已成家,已成了三个孙子两个孙女的爷爷了。</p> <p class="ql-block">老爸七十岁时,七个女儿都成家,都有了孩子。</p> <p class="ql-block">  老爸1993年退休,由于工作勤勉,财会业务精湛,退休以后在审计事务所又留用了七八年,继续为党和人民作贡献,同时也为贴补家用做出了牺牲。</p> <p class="ql-block">2004年5月于盐城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于2005年4月福建妈祖岛。</p> <p class="ql-block">八十岁时,已做老太爷了。</p> <p class="ql-block">老妈九十岁时,我们全家人口已逾三十。</p> <p class="ql-block">  老妈的勤俭持家是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衣服破了补,补了再补;从来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油。自来水都是套着用,淘过米洗菜,废水还可用来冲马桶。晚年的时候,连一个香烟壳都舍不得扔,要聚了卖钱,可她积攢了的钱,成千上万的分给了我们姐妹。</p> <p class="ql-block">  敬爱的老妈于2019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将永远怀念她。她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刚强不屈的优良品德,是我们姐妹七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永远激励子孙后代做个对社会有用之人,有贡献之人。</p><p class="ql-block"> 老爸、老妈生了我们姐妹七个,在那缺衣少食的年月,由于老爸老妈的勤俭,使得我们从来没有缺衣少食过。我们的奶奶晚年有哮喘病,季节更替,温度有落差,哮喘病常会发作,那时大队赤脚医生是我们家的常客;我们的爷爷一有小毛病,老爸就请赤脚医生上门看病,赤脚医生解决不了,就上县医院。我们的爷爷在医院抢救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农村很少有人家能做到这样)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可以用“安逸、富足”来形容,两老人生活上照应都是我们的老爸老妈,家里还有一个叔叔远在山东当兵,为保家卫国做贡献。</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小就受到父母严格的言传身教,我们都中规中矩,努力学习。在那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姐妹七人都读到高中毕业,后来欣逢77年恢复高考,我们姐妹七个有三人考取了学校,这是十里八乡绝无仅有的。成人以后,我们姐妹中有谁晋级,有谁被评上先进,老爸老妈总觉这是应该的、积极进取是必须的。耄耋之年的老爸,虽有点老态龙钟,当听说在南京工作的六女儿提拔为正处级干部时,笑得合不拢嘴。经常有人戏称我们姐妹七个为“七仙女”,其实里面有褒奖我们姐妹有才、有貌的意思。七个孙子、孙女都是大学生,其中有四个是硕士研究生,有的还是985名校毕业的,有的在单位已担任重要岗位,成了国家栋梁之才。现在孙子、孙女辈大多在外地成家立业,有在上海、南京、苏州、盐城,子孙后代一代比一代强,这正是老爸、老妈所希望的,愿我们全家平安吉祥,幸福安康,愿老爸身体健康,长命百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