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中,对于“东”字的解释,常常使人感到迷惑。因为古今多以“动”义去解“东”义。</p> <p class="ql-block">例如《说文·东部》:“东,动也”;《汉书·律历志》:“东,动也”;《尚书大传·卷一》:“东方者,物之动也”;唐兰《释四方之名》:“东西者,日出而动 ,日入而棲息,故东、动声近,西与棲亦声近”;孙海波《甲骨文研究》:“东、动同声孶乳字,又借为东方字”。</p> <p class="ql-block">以“动”义去解“东”义,亦或“东”为“动”之音借。但我认为此说难合古人朴素自然之本义。</p> <p class="ql-block">“东”,当为“明”之音转。《古今声类通转表·出版说明》:“古人解字,多以音释义……刘熙《释名》几乎全部用同音字作解”。音同、音近之字,多发生通借音转。</p> <p class="ql-block">《释名·释天》:“朝日始升而出现也”。东方为日升光明之方,太阳升起的方向。“明”,音转为“东”,于是成了“东方”。则“东方”之义,仍当为“太阳升起明亮之方”义。</p><p class="ql-block">《广韵·庚韵》:“明,光也”;《周礼·考工记·函人》郑玄注:“明,有光辉”;《礼记·祭义》孔颖达疏:“日为明”;《广雅·释诂四》:“日,明也”;《吕氏春秋·辩土》高诱注:“阳,日也”;《诗·刘公》孔颖达疏:“阳,即日也”。</p><p class="ql-block">“明”“阳”“旸”古通。《淮南子·兵略》“戴明”,《太平御览》“明”引作“旸”。《诗·湛露》马瑞辰笺:“阳,即旸之假借”。是明、阳、旸古通之证。</p> <p class="ql-block">《诗·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恒”字,陈奂《诗·毛诗传疏》:“恒者,月上弦之貌”。此解不确。“恒”与后文“升”字对举而言。在此均指方位。“升”当为“明”之音转,指方位(明方,即东方)。“恒”,亦当指方位。</p> <p class="ql-block">《礼记·少仪》陆德明释文:“常,恒也”;《易·象传》惠栋述:“常,犹恒也”;《太玄》范望注:“常,谓天地日月星辰也”。则此“恒”字,当指天空义。若如陈奂之说,指“月上弦之貌”,无非是半个月亮之亮,而不是整个“望月(满月)”之光亮,这与上下文赞颂之义难合。</p> <p class="ql-block">“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其释义是:好像明月在天上,好像太阳在东方。</p> <p class="ql-block">太阳升起、光明之方向为“明方”;太阳落下、昏暗之方向为“夕方”。“东”与“明”同,“西”与“夕”同。</p> <p class="ql-block">“日”有光明、明亮之义。《易·系辞》:“悬象若明,莫大乎日月”;《周礼·九嫔》郑玄注:“日者,天之明”;《庄子·天道》:“日月固有明矣”;《荀子·天论》:“日月不高,则光辉不赫”。所以把日出光明之方向称为“明方”。</p> <p class="ql-block">《说文·夕部》:“夕,莫(暮)也。”;《说文·艸部》:“莫,日且冥也。”《汉书·五行志下》颜师古注:“冥,暗也。”;《文选·枚乘<七发>》李善注:“莫,闇貌也。”</p><p class="ql-block"> 《广雅释诂四》:“昔,夜也”;《史记·楚世家》索隐:“昔,犹夕也”:《诗·载驱》朱熹传:“夕,犹宿也”;《说文·西部》:“日在西方而鸟棲,故因以为东西之西”。</p><p class="ql-block">由上知“夕”有“暗”义。日落西方,产生了昏暗的方向,即“夕方”。孙诒让《周礼·司仪》正义:“夕,即西也”。而“鸟棲”与“人宿”,都与日落西方、天色昏暗有关联。</p> <p class="ql-block">再说“南北”之义。“北”字的含义,古人的解释比较明确。《国语·吴语》韦昭注:“北,古之背字”;《说文通训定声》:“北者背也”;《说文·北部》:“北,从二人相背”。</p> <p class="ql-block">“北”“背”古今字。这就是说,人背所朝向的方向,是北方。与面向太阳的方向相反。</p> <p class="ql-block">人背与人面所朝向的方向,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说文·面部》段玉裁注:“面与背为反对之称”。既然把背的方向称为“背(北)方”,那么人面所朝向太阳的方向,自然应该叫做“面方”。</p> <p class="ql-block">《素问·阴阳离合论》中有句话,叫做“圣人面南而立”。我觉得不只是“圣人”,就是常人,在太阳当空的情况下,需要辨别方向时,都会自然而然地首先面对太阳的方向来确定“面方”,即“面对太阳的方向”。同时可获知背部朝向的方向为“背方”。</p> <p class="ql-block">“面”音转为“南”(面、南音近),于是本来的“面方”就成了现在通称的“南方”。</p> <p class="ql-block">确定方向的方法,古今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首先要找到一个恒定不变的标志物,然后才能判定方向。而太阳就是最好的、其他物体不可替代的恒定标志物。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人们可以面对太阳,背逆太阳。这自然会确定出四个最基本的方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明方、东方)、太阳落下的方向(夕方、西方)、人体面向太阳的方向(面方、南方)、人体背部朝向的方向(背方、北方)。</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日出明亮之方为“明方”(东方);日落昏暗之方为“夕方”(西方);中午面向太阳之方为“面方”(南方);背向太阳之方为“背方”(北方)。这当是古人朴实之本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