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阅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第五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前四天,我们主要学到的是怎么样自律,因为自律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律才能让你不回避痛苦,不回避问题,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律的四种原则,包括推迟满足、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这四个原则相互影响,我们通过这四种原则来达到一个自律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的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为什么要自律?我们使用自律的力量和动力,到底来源于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给出答案,说这些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心中蕴藏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这个东西,说实话,谁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好像所有的定义都没有办法去接近它的本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更不是那种很矫情的一些语录,能够说明白的事情,没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这也恰恰说明了爱的神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分为很多种,但是作者给出了一个相对来讲,我也认为比较成熟和完整的一个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句话有点绕,咱们通过“爱不是什么”,就能明白这句话的真谛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在身边看到了非常多溺爱孩子的父母,对有些孩子来说,妈妈的爱简直是过度的,会让他觉得很痛苦,比如担心他这个,担心他那个,担心到最后,都仿佛成了绑架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孩子?大多数人都觉得爱。但是在作者看来,这样的母亲之所以会这么做的原因、动机,可能跟爱没有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爱跟不爱,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当事人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动不动就拿爱来绑架你的人,和那些自称爱别人的人,大家都要反思一下,我们潜意识里的目标和我们意识里的目标,到底一样不一样。表面上,你可能意识是为他好,实际上,你可能就是想控制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样的爱不是爱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爱是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的成熟,爱能够帮别人进步,也会让自己进步,让自己成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我们付出爱的努力,让别人完善,也让自己获益,这是爱的一个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别人,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他绝对不可能去爱别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什么是自我完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推动别人心智成熟,说“我为了你好,你这样才能够成长,才能够经历痛苦之后蜕变。”我们让别人心智成熟,而自己的心智停滞不前,这就不对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为别人着想,不是光让别人去成长,光让别人去完善,而是要想着去自我完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个特征,爱是自我完善,同时也是帮助他人去完善,意味着你要通过自己持续的努力,超越自我的界限。不能停在口头上,而是要付出行动,去持续努力的帮助自己跟他人获得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不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还是不能理解爱的定义,我们来看一下“爱不是什么”,我觉得这部分是非常有意思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爱不是小情侣谈恋爱时候的“坠入情网”,古往今来,对于爱有很多荒谬的认识,最常见的就是把爱等同于男女恋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旦我们爱上一个人,我们就会有这样的冲动,要当着他的面告诉他“我爱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实际上,“我爱你”这种爱只是一种主观愿望,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坠入情网通常涉及跟性有关的欲望,比如不管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或者多么爱自己的父母,我们都不可能跟他产生那种恋爱的“爱”,只有意识跟潜意识的性冲动,才会让我们陷入情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对象是谁,哪怕对象是吴亦凡,是蔡徐坤,早晚你都会从情网的羁绊当中爬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不再爱对方,跟对方就彻底拜拜了,而是那种特别激烈、令人头晕目眩的热恋感,有一天会彻底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我界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了解“坠入情网”的本质,就需要认识心理学上所谓“自我界限”的概念,比如小婴儿在最初的七个月里面,没有办法分辨自我跟外面世界的界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他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的时候,他会觉得整个世界是跟他一起动的;当他觉得饿的时候,以为全世界都饿;他看到母亲在擦桌子,会以为自己也跟着母亲一同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在他的心目当中,没有我和世界的界限,也没有我和母亲的界限,会觉得我是全世界,大概是这么一种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小婴儿慢慢成长,他会发现自己跟世界不是一回事儿,他觉得饿的时候,他妈妈不见得马上就会出现,给它喂水喂食,他想玩的时候,妈妈不见得配合,他妈妈可能在玩手机。所以他的意愿和母亲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情况下,婴儿就会产生自我的感觉,就开始有了自我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他开始意识到我的愿望就是我自己的,不是周围世界的愿望,就开始会在自己和世界之间做出一个区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我动我胳膊的时候,我的儿童床和天花板没有动,我就知道我的胳膊是我自己的,不是别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在出生的第一年,作为一个婴儿,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基本常识,我们是谁,我们不是谁,我们是什么,我们不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已经能够区分自己跟外在世界的不同,也能够认识到自己身材、体能方面的一些局限性,这样的认知,就是所谓的自我界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自我界限的认识,会不断的发展,一直持续到青春期乃至成年以后。孩子到两三岁的时候,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他想买个玩具,但是妈妈不给他买,一般情况下,他会像一个小皇帝一样,一旦不顺心,就大发雷霆,闹得天翻地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时候他还是有一点没有分清楚自己的愿望、想法,跟妈妈的行动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还会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能到了三岁的时候,他的态度就会有所收敛,对自己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脑海当中还是会幻想,随心所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心态,只有再过几年经受更多地打击之后,才会逐渐的消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像我的这个阶段,大概发生在初中左右的那段时间,那时候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非常强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进入青春期之后,青春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好像自己不是超人,我的力量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也会面临很多的无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以后成长的过程当中,变成一个成年人之后,这样的打击会接踵不断的来临,让我意识到自己是有局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在童年的时候过得很不快乐,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那么你就会觉得世界特别险恶,坏人很多,而自我界限就成为一个保护伞,你待在里面,孤独跟寂寞反而能带来安全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希望摆脱这种寂寞感,希望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坠入情网,爱上一个人,跟一个人热恋,能够让我们摆脱孤独跟寂寞,能够让我们从自我界限里面冲破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作者就给出这样一个定义: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某一个部分突然崩溃了,使我们的自我跟别人的自我合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自我界限,情感就像决堤的洪流一样,声势浩大地涌向我们爱的人,寂寞消失了,代之以难以言喻的狂喜感,我们跟爱人结合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结合,会让我们想起来,童年时候跟父母相伴的记忆,仿佛体验到了童年时候那种无所不能的快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很多人在恋爱当中,会觉得自己特别强大,特别有力,好像没有什么能够阻挠他,对生活变得非常有希望,感觉爱能够征服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感觉是虚幻的,是跟现实脱节的,这种感觉就跟一个两三岁大的小婴儿认为自己能够称霸世界一样,不可理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残酷的现实,迟早会把你这种幻想给击溃,把你的爱情打碎。一些日常的琐事和难题,会让我们跟爱人产生矛盾跟冲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男朋友很累了,但是女生希望出去看电影;比如男朋友想把钱拿去打游戏,女生想把钱拿来存银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之间的种种冲突,会让彼此都意识到,原来对方跟我没有融为一体,原来我们的欲望、爱好跟想法都不一样,差距好像很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各自的自我界限重新合拢,我们又恢复成两个不同的个体,幻觉破灭,接下来就可能面临劳燕分飞的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不一定会分手,如果你想避免分手的话,就必须面对现实,学会真正的相知和相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爱不是热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什么是真正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坠入情网只能使我们自我界限的某一个部分,发生一些暂时性的崩溃,而自我完善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真正的爱可以让自己的界限扩充,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的热恋,没有办法实现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底什么是自我接近的扩充?讲的稍微抽象一点,咱们试着来理解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陶醉在爱里的时候,希望把自己全部的激情乃至生命,都奉献给对方,心理学家把这样的激情状态称之为“精神贯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关注的那个对象,就是我们爱的人或者是我们爱的东西。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贯注在它身上的时候,它就会占据我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有些人爱小狗,那么小狗就是他的一切,为了照顾这个小狗,他早上要很早起床去溜它,晚上要早点回家给它喂饭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对这个小狗非常了解,了解这小狗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了解它的体重,了解它喜欢跟谁玩,了解它几点睡觉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部分人格、经验、智慧,跟小狗就融为一体,而对于这小狗的爱和关注,就极大地扩充了他的自我界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对于某个事物长期的爱,使我们生活在精神贯注的境界里面,我们的自我界限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消失,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爱不断的释放,自我跟世界的区别越来越模糊,我们跟外在世界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热恋的终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产生狂喜,我们跟所爱的对象真正的结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作者心目当中,这才是真正的爱,不是那种热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把依赖当成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把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心理医生天天会碰到这种问题:有一些人情感失意特别沮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她没有办法忍受孤独,每次跟别人一分手,就会觉得不想活了,不能没有他,我多爱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实际上,这种根本就不是爱,是过分的依赖,确切的说,就是一种寄生心态,没有别人,就没有办法生存,意味着你就是一个寄生者,而对方是你的寄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们之间的关系跟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你们是因为需要,而不是因为爱才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如果相爱的话,不是非得要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分依赖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失调,是一种病态的表现,患有这种病的人,只会想怎么样获得别人的爱,没有精力去爱别人,他永远只知道跟别人去要什么,跟别人去请求什么,没有别人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实际上,他从来都没有为对方去做过什么,甚至他都不在乎依赖的对象是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那个朋友每次分手都死去活来的,都觉得没有对方活不下去了,但过两个月又好了,因为她又找到了新的依赖对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这种依赖症患者,一方面很可怜,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看到他们因为失去一个人就痛哭流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把别人当成快乐的源泉,而别人不一定愿意一直做你快乐的源泉,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受到打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他们当中的好大一部分人,都是非常自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把自我牺牲当成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爱,也不是爱,也是一个爱的幌子,但很难被辨别,这种爱叫做“自我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前一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都挺好》,里面的妈妈到底最爱三兄妹当中的哪一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能大多数人的答案就是苏明成,因为妈妈在世的时候最舍得给明成花钱,天天上他家给他擦桌子,给他收拾房间,妈妈最爱的就是明成,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种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实际上,给予者也就是这个母亲拿爱作为幌子,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从来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要她狠狠心,不给明成钱,不天天给他收拾房间,明成是完全可以做到独立自主的,可以长大成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正是因为母亲给了不合理的给予,和破坏性的滋养,把这个人变得懦弱,而且没有担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自我牺牲者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说为了别人好,并不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家庭好,他们真正的目的,有时候就是为了维系一种自我的美好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有些母亲特别爱牺牲自己的感受,去成全孩子,特别喜欢说“我就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她其实只是为了成为一个所谓的好母亲,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好母亲而已,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自己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她做的这一切,好像是为了别人,实际上核心动机是满足自我的需求,有时候父母会告诉孩子:“你应该感激我为你所做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到这句话,你就可以很肯定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缺少真正的爱,因为他不是利他,是利己,而我们经常把利己和利他混为一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觉得自己是真心爱一个人的,实际上只是因为我们需要去爱别人,我们生儿育女,是因为我们自己想要孩子,我们爱孩子,是因为我们渴望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做的这一切,好像是爱,但都是为了我们自己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的爱是什么?唯一的判断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追求对方心智成熟和自己的自我完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都不是真正的爱,所以这是爱和自我牺牲的区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是行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