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做马贼、土匪都无关紧要,成则为王败则贼,混出了名堂就一切好说,但千万不能做汉奸,那是死后留骂名的。——张作霖</h3></br><h3>对于张作霖大家应该都是了解的,当初也是大名鼎鼎的“东北王”。虽然作为军阀,他还是有很多地方令人不满,但有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以及赞赏的,那就是他绝对不当卖国贼。当初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曾想要拉拢张作霖,被其一口回绝,这才有了后来皇姑屯爆炸事件。而对于他的儿子张学良,那就更了解了,由于没有进行抵抗就放弃了东北,一直以来被人因此诟病;不过再后来又与杨虎城一同发动了“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两党携手抗日。可对于张作霖的孙子,想必大家了解的并不是很多。</h3></br><h3> <h3>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便是张作霖的孙子,据悉如今他已身价过亿。但并不是张学良的儿子,而是他弟弟张学浚的孩子,叫做张闾实。张学浚年轻时就读于辅仁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国民党军统局担任翻译一职。等到国民党战败之后,他便带着家人迁移到澳门,过着普通人的生活。</h3></br><h3>随后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前往台湾,那也是张闾实第一次看到大伯张学良,那个时候他只有5岁。在张闾实的记忆里,胖胖的大伯是非常和蔼的,对他也很好,只不过就是没见他出过门。直到长大之后,张闾实才明白原来大伯张学良是被软禁了。</h3></br><h3> <h3>随后的时间内,张闾实就一直同张学良生活在一起。等到了二十世纪末期,张学良的行动不再像之前一样被限制于台湾,他们一起迁居到了美国。在这几十年的陪伴中,张闾实了解到了很多有关自己祖父张作霖与大伯张学良的故事。其中,大伯和自己提及最多的还是在东北老家的故事,并且多次嘱咐他一定要回去看一看。</h3></br><h3>从抗日战争以来,再到后面的“西安事变”,以及被蒋介石软禁了大半辈子。张学良离开家乡也有很多年了,可惜早已身不由己,就算想回去都做不到了。只有让这个后辈来替自己完成这个任务了,张闾实一直没有忘记父亲与大伯的意愿,必然要回到故乡看一看。</h3></br><h3> <h3>2007年,距张学良去世已有六年时光,张闾实第一次回到了老家。他出生于澳门,自小在台湾长大,后来又随张学良去到了美国。对于老家沈阳的印象也一直都只是从父亲、大伯口中得知,现在他自己终于踏上了这片黑土地。张闾实祭拜过自己的祖父张作霖后,又与故乡的亲戚们热情地交流了起来。父老乡亲们一边向他介绍着沈阳的发展,一边回忆着上个世纪沈阳的模样。而张闾实也为乡亲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张作霖小秘密的故事,这还是当初大伯跟他说的呢。</h3></br><h3> <h3>当初,张学良作为“少帅”,几乎没有人敢惹他。一次在外吃饭时,竟然忘记带钱便索性吃了顿霸王餐。但是,之后这件事被张作霖知道了,大发雷霆。不仅仅派人前去把饭钱结了,还罚张学良在祖宗祠堂跪了一天。张学良就算再厉害,也不敢忤逆父亲啊,还真就乖乖地跪了一天也没有吃饭。</h3></br><h3>不过,恰好这个时候张作霖的夫人刚从娘家回来,看到这个情形那还了得。母亲一般最看不得自己孩子挨饿了,加上张学良还跪了一天。现在轮到张太太发威了,张作霖眼看势头不对,立马离开了府邸躲着去了。</h3></br><h3> <h3>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原来赫赫有名的“东北王”也是一个妻管严,看来大家都一样嘛。怪不得人人都说,比东北汉子更厉害的就是东北女人了。</h3></br><h3>现如今,张闾实已经成为了身家上亿的富豪。就像那句话说得一样,几十年前一位姓张的大人物倒下了,但是他的后代重新站起来了。最后,回顾张闾实奋斗的一生,也是历经坎坷。刚开始他曾在花旗银行工作了十多年时间,后来又想着自己创业,先后在台湾与沈阳创办了杂志班刊都没有太大起色,后来又一心创办了“张家菜”与“少帅茶”,最终获得了成功。</h3></br><h3> <h3>现如今,大家在看到一些抗日影视作品时,还是会提及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至于张学良的功过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看法。总得来说,毕竟我们并非当事人,对于那个时候的信息也了解得不多,怎么看待都有一定的道理。</h3></br> <a href="https://mi.mbd.baidu.com/r/g12QXUcJva?f=cp&u=c53552c388088573"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mi.mbd.baidu.com,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