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痴湘西,回眸话边城》

919🐯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他看得懂的书,那么表示他其实没看过书,看他读不懂的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p><p class="ql-block">知道沈从文先生,是阅读他那田园牧歌般的中篇小说《边城》。</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p><p class="ql-block">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生评委马悦然院士,因,为《边城》执意要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沈从文,不幸的是先生恰巧当年5月驾鹤西去,与偌大的荣誉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马悦然扼腕叹息说:</p><p class="ql-block">“沈从文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他的价值是,包括鲁迅在内,没有一个作家比得上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悦然对沈从文先生评价如此之高,沈从文文学造诣超过鲁迅?令人十分惊讶!</p><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闲暇时,再读《边城》这部惊世之作,这样一个唯美,唯爱,爱情的故事,沈先生怎么要以悲剧收尾,困惑不解?</p><p class="ql-block">是,因只读了沈先生一部小说《边城》,</p><p class="ql-block">或是,自己的文化水平低,理解能力差,</p><p class="ql-block">或是,对他的生平,知道太少太少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或是,作者风格,思想意识而产出的凄美的爱情悲剧 ,</p><p class="ql-block">由此想到了,唐琬,陆游,封建礼教伦理对女性的伤害,达赖六世仓央嘉措悲美的情诗对生活的热爱与不幸。</p><p class="ql-block">难道只有凄美的爱才能成为经典佳作吗?</p><p class="ql-block"> 我也是湖南人,对沈先生小说、散文介绍湘西风土人情,特意关注。</p><p class="ql-block">沈从文在千里沅水流淌的土地上生活一辈子,二十岁前生活在沅水这片土地上,二十岁后生活在沅水的印象里,他如数家珍般把湘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自然朴野之美,显现字里行间,把湘西人性淳朴善良之美,跃然于小说中,初读他的《边城》给我这老乡,带来一种温馨浪漫的享受。</p><p class="ql-block">同时,对这位文学巨匠天赋才华,对他一生磨难,命运多舛,特别是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怀有一种特殊的轸恤侧隐之心。</p><p class="ql-block">愈觉得要读懂他,认识他,必须是全方位的,由然萌生到湘西走走,去沈先生凤凰故居看看,去沅水流域村落访访,去真切体会湘西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 新冠疫情稍稳,带着《边城》的记忆,坐上直抵湖南怀化(辰州)高铁卧铺,开始上凤凰,走湘西,爬武陵,游沅水长途旅行。</p><p class="ql-block"> 我曾两次去过凤凰古城等地,清楚记得景区之中到处都有“边城”二字,在古城内的石墙上刻着“边城凤凰”,商店,街摊随处可见摆着《边城》的书。</p><p class="ql-block">所以给我,或许,给大家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无疑,————边城即古城凤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怀化南站坐大巴车一个小时多,便下榻凤凰古城预定的客栈,休息片刻,即踏着城內青石铺就小路,欣赏沱江,流的水,走的船,飞的鸥,吊脚的楼。</p><p class="ql-block">转眼间,来到沈从文先生的故居,详细浏览有关,沈先生遗物,文稿,文章,图片,随后去膜拜离故居不太远,听涛山沈先生的墓地。</p><p class="ql-block"> 在五彩石墓碑正面刻有十六个字,“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沈先生自喻的墓志铭吗?</p><p class="ql-block">“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碑的背面照旧十六个字,妻妹张允和写给姐夫的撰文.。这藏尾诗“从文让人”。</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妻子张兆和不亲自撰文呢?</p><p class="ql-block"> 沈先生苦苦追求张兆和四年,写过400多封情书,终如愿所得。但,不久后,沈从文却和妻子貌合神离一生。</p><p class="ql-block"> 想起沈从文先生临终前遗言,对妻子张兆和说:“三三,我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是一位历经沧桑,饱受磨难的文学大师的忏悔吗?</p><p class="ql-block">令人诧异,陷入遐思,</p><p class="ql-block">不禁唏嘘,若呆若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追寻沈从文生平的湘西之旅,花垣县最西之地,清水河(酉水支流)畔的茶峒古镇。</p><p class="ql-block">《边城》开篇写到:</p><p class="ql-block">“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p><p class="ql-block">(备注:四川秀山县后辖规重庆市)</p><p class="ql-block">无可置疑,《边城》即指茶峒古镇!</p><p class="ql-block"> 我,惘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茶峒,已傍晚时分,天下着细细的雨,我撑着伞,小心漫步茶峒古镇,看如弓背似的河,望如弓弦似的山,踩湿滑的石板路,脑中萦绕着《边城》,思绪随雨雾飘,印象随河水淌。</p><p class="ql-block"> “茶峒山城一里外小溪边,有座白塔,白塔下住着一个老船夫和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茶峒山城内,船总的大佬天保爱翠翠,但一次出外遇险滩意外身亡,二佬傩送(nuo)因哥哥的死,心里结了个疙瘩,于是驾船出走了…”。</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天,渐暗,渐凉,雨,渐急,渐大。</p><p class="ql-block">我,收回了仰望半山腰的白塔视线,停止了寻找翠翠的脚步,转回住处。</p><p class="ql-block">但,思绪依旧沉浸在那雨中白塔下的翠翠,她还在焦虑着,张望着,期盼着傩送归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p><p class="ql-block">也许,明天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傩nuo意为惊驱疫厉之鬼。 </p><p class="ql-block">傩文化:被称为苗族,古代文化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次日清晨,依然天阴沉沉,雨不紧不慢。</p><p class="ql-block">《边城》唯美,唯爱,唯伤挥之不去的情愫,犹如穿越时空的我,似武陵渔人来到桃源般的茶峒。或穿着旧军服,撑着油纸伞,在弥漫桐油味的街心漫步,或穿着“乡下人”簑衣,戴着斗笠,走在布满牛粪的河街古道,四处张望,寻觅那旧时的白塔、那旧时的石碾房,那拉拉渡码头,那爷爷的坟,或许,又登临水吊脚楼,聆听远远飘来的渔歌,回味那《边城》美丽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名联坊一群写生学生的戏闹声,打断我梦萦,回到河滩边渡口码头,一块石板字“茶峒古码头,半山腰耸着新建的白塔和翠翠木屋,三不管岛新建的翠翠和狗的塑像,</p><p class="ql-block"> 老城墙没了,听说遗址处建房了,这“渡口”幸许是老地方,拉拉渡渡船变成方头的了。“拉拉渡”牵连两岸的篾缆,换成脚拇趾粗的钢索。</p><p class="ql-block"> 这是《边城》述写的地方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边城》是33年写次年春完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从文自传》沈从文说,在16岁从军去四川陈渠珍军长做文书,从武陵(常德)启程,路过茶峒(边城)未作停留【茶峒只是路过而已】经贵州省松桃县,转重庆市秀山,沿酉水河逆流而上,到酉阳县的龙潭镇。</span></p><p class="ql-block">《湘行散记》中沈从文写道:他翻过一座山,站在山顶望去,发现远处正是桃花源记中叙述的一样的仙境。沈从文认为,边城写的是龙潭的景致,人物。他还在自传里说,在龙潭镇生活和工作半年时间里,小说边城的灵感来源于龙潭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边城?凤凰县,茶峒镇,龙潭镇。</p><p class="ql-block">我,茫然……。</p> <p class="ql-block">回到小说《边城》,它写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动乱,社会矛盾突出时期,述写故事情节是在20年代新旧文化碰撞,胡适,陈独秀倡导新文化运动,或多或少影响到沈从文。《边城》除开头写翠翠的母亲和那军人,在封建旧意识中殉情外,几乎通篇贯穿“爱”与“美”,而文章最后又充满着“离别”和“孤独”。</p><p class="ql-block">大佬爱而不得,出行遇险滩落水身亡;二佬因大佬的死亡,倍感内疚,背井离乡,不再回来;老船夫劳心劳神,操心翠翠未来婚姻大事,,未果,内心积郁,终在雨夜离世,随后白塔倒塌,最后翠翠只身等恋人归来……</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写成翠翠,爷爷,大佬,二佬这样凄伤的悲剧呢。</p><p class="ql-block">只有深度挖掘《边城》作者身处环境,真实情况,才可能窥见一斑。沈从文从小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湘西小城里,那是一个淳朴、自然,与世无争的乡土世界。沈从文用“乡下人”自然的角度去看待社会,赞扬人性。描述着在30年代社会动乱中,乌托邦式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与沈从文截然相反的观念,思想,文风的鲁迅,在《故乡》《呐喊》则以一支冷酷的利笔,从道德的角度揭示社会的悲剧,人性的悲哀;批判封建制度对底层百姓的精神奴役以及经济剥削,批判封建礼教的妇女迫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笔下将一个个善良,淳朴,苗、士人、汉人,混居的世外桃源般的茶峒、龙潭,述写的这么既唯美,又悲凉呢?受当时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影响:西方文化大举入侵,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层起云涌之时,或多或少影响的湘西相对封闭的蛮夷之地。</p><p class="ql-block">沈从文用四年时间,四百多封情书,死缠烂磨追求张兆和,在巴金、胡适强势撮合,家人的助攻下,在缺少张兆和的真爱下,于1933年秋结婚。</p><p class="ql-block">沈从文用卑躬屈膝的爱,终得所愿,然而,两年内,始终得不到妻子的赏识和崇拜。</p><p class="ql-block">沈从文便“堤内损失堤外补”,向郁达夫,徐志摩等新文化的弄潮儿看齐,移情别恋爱上了,熊希龄家庭女教师高青子(高韵秀)。</p><p class="ql-block">沈从文既带着对湘西纯朴人们的爱,对湘西美丽土地的爱,也带着对妻子张兆和移情,对高青子的痴情。用温良隐讳诗般的文字,述写沅水的哀乐,述写故乡人性的唯美。</p><p class="ql-block">由于爱得深沉,爱的痴狂,爱的凄美,在爱的召唤下,爱的驱使下,于1934年春孕育了,这篇创世之作《边城》。</p> <p class="ql-block">“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p><p class="ql-block">沈从文写给张兆和,当之无愧为最美情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沈从文与张兆和1933年9月9日结婚,沈从文是帅气才子,在文坛中声誉鹊起,张兆和是富家千金,美丽佳人。所有人都把他们视为一对男才女貌、天作之合的璧人。</p><p class="ql-block">然而,从《湘行散记》中可得知,1934年,沈从文只身回乡探望患重病母亲,按常理来说,新婚儿媳应该随同丈夫,一起看看婆婆吧,从此窥得一斑,结婚开始,便隐藏的婚姻危机。</p><p class="ql-block">可见,沈从文和张兆和婚姻后的感情,沈从文笔下很少提及,当然就很少有人知道。</p><p class="ql-block">虽说,他们可能相“守”一生,但却一生都没有相互理解对方,方方面面的原因使他们矛盾重重,沈从文甚至在1949年多重压力下,尝试过自杀未果,这才是他们婚姻生活中真实的面貌。</p><p class="ql-block">爱情与婚姻是两个概念,当一个人没有遇到真爱,没有被对方理解,爱几乎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同样是,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受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与不识几个字的小脚女子江冬秀结合,从没有爱到最完美的婚姻,堪称民国奇事。</p><p class="ql-block">小说家巴金“自由恋爱”与萧珊:相差13岁,相爱36年,忠贞不渝,相守一辈子,可谓民国典范。</p><p class="ql-block">沈从文爱上一个从不爱他的人,爱上一个不能够理解自己的人,(胡适幽默说:江冬秀这只母老虎就特别理解胡适这个小兔嵬子),那么沈从文的一生,那么沈从文的《边城》,只有“凄美”二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张兆和在日记中写道,</p><p class="ql-block">“他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我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p> <p class="ql-block">《边城》是一部脱离现实的田园牧歌,清新幽美,恬静忧雅,读后却让人浮想联翩,反思人性善与美,人性孤独与离别,人性底线与良知,久久回味。</p><p class="ql-block">我爱湖南,爱湘西,爱边城(不是“边城”小说),不论是花垣茶峒,武陵桃源(常德),酉阳龙潭镇,凤凰古城(沈从文故乡),因为那里不仅有美丽动人的河山,更有可爱,可亲,可敬淳朴善良,为活着而活的底层民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这次追寻沈从文《湘行散记》的沅水路线,半个月时间,先后去凤凰古城——吉首矮寨(特大悬索桥)——德夯大峡谷——花垣茶峒——永顺王村(芙蓉镇)——常德(武陵)——里耶古城(秦简牍出土最多)——酉阳龙潭镇,南下—黔阳古城(芙蓉楼)——芷江(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洪江古商城(即将消逝明清时期古城)。</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沈从文自喻:“我是乡下人”,没错。</p><p class="ql-block">湖南人的性格是中国人中最有特色的刚烈、倔强,直率、既热情似火又爱恨分明,这与普通中国人性格有很大区别的</p><p class="ql-block">小说《边城》写的是,在意境里构筑的乌托邦式理想世界,是陶渊明《桃花源记》,</p><p class="ql-block">我读《边城》想到是,人的生存尊严与自由,自强不息精神,是范仲俺《岳阳楼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