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渠城子话古今

草根

<p class="ql-block">2009年5月5日,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55周年、五家渠市建市5周年的前夕,我们驱车前往新渠城子采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站在县道201(五家渠市至一○三团十四连)46千米里程碑向西瞭望,新渠古城就在眼前。古城墙虽经风吹日晒,岁月流逝,西南城墙仍保存较好,北面和东墙北段损坏严重,城墙高低不一,最高处约3.5米,低处已夷为平地。城中央的2棵古胡扬树参天独立,枝繁叶茂。微风吹来,城墙内外的树叶哗哗作响,它们在共同叙说着古城的昨天与今天。</p> <p class="ql-block">古胡杨树</p> <p class="ql-block">新渠城子史考</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唐朝路东起吉木萨尔的北庭,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经精河、伊犁到碎叶与丝绸之路中线汇合通往中亚、西亚,又称碎叶路……在庭州故郡境内的红旗农场的大坑沿,土墩子农场西泉遗址,一○三团场的新渠古城,一○五团场的头道沟古城,一○六团场的马桥古城都曾经是唐朝路上繁华的驿站和城镇……一○三团新渠城子东边的白家海子,东道海子,是古唐朝路上最温馨的驿站……”。(文定讴作《垦区旅游资源考察纪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用军舰和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腐败的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民怨沸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深。于是在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很快席卷全国。中原地区捻军起义、陕甘回民暴动等等风起云涌,这般革命洪流,不久便波及新疆。</p><p class="ql-block">为了反抗封建割据势力的民族屠杀,汉、满、蒙等族人民纷纷逃亡,远的逃往阿尔泰、科布多、安西、敦煌等地,近者亦远避山区和戈壁边缘。有的投入清军,一部分人自动结伙自卫,组织民团,分布于天山山麓和准噶尔沙漠南缘。如乌鲁木齐南山,沙漠边的新渠城子(位于昌吉县的生产建设兵团103团场境内),沙枣园子(105团场境内)、上下马桥(位于呼图壁县的106团场内)、沙山子(莫索湾垦区境内)、东湖、西营等地。他们开荒种田,筑城自卫。 </p><p class="ql-block">沈廷秀民团屯田在昌吉城北60公里的新渠城子(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3团境),引用头屯河的水,屯田生产。他们多次与妥得璘军交锋。在攻击乌鲁木齐战斗中,沈廷秀不幸牺牲,民团由其弟沈廷辉率领,继续战斗。1875年,民团被清政府整编为振武右营,仍驻新渠城子。(赵予征著《新疆屯垦》137页)</p> <p class="ql-block">古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路碑</p> <p class="ql-block">开垦新渠城子</p><p class="ql-block">1959年8月下旬,十六团党委经过对新渠城子地区的深入考察,决定组织一个先遣队,开赴北沙窝腹地,作好开垦新渠城子垦区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是年9月初,指派八队副队长张成海、副政指刘树堂领队,彭西生、文武臣任先遣班长,抽调40多人组成开垦新渠城子先遣队,分两个班进驻新渠古城,5天修建起3个大地窝子,一个月打荒6.7公倾。</p><p class="ql-block">是年10月下旬,十六团派拖拉机组长苟生贵任机耕队长,组成机耕小分队进驻新渠古城,实施机耕开荒。与人力打荒紧密配合,奋战20多天,拓荒334余公倾,压种包旦麦66余公倾。苦战一冬,修筑引水大干渠16千米,接通猛进灌溉大渠,又挖成支、斗、农渠2万余米,挖成10米深的饮用水井1眼,又盖了几十间地窝子,为大部队开垦新垦区作好了物资准备。</p> <p class="ql-block">开荒</p> <p class="ql-block">拉沙改土</p> <p class="ql-block">建立新渠城子垦区</p><p class="ql-block">1960年,十六团党委决定:大面积开垦新渠城子新垦区,成立四分场,场部设在新渠古城以北3千米的三分子。任命团参谋长肖武亭兼任分场场长、饶建春任教导员,又派去14名科技干部和业务人员,组成新垦区的领导机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是年2月底,十六团党委调整基层组织建制,原四作业站九队只留下畜牧人员改建为三分场畜牧队,其余干部战士及家属、小孩100多人,搬到新渠城子新建立的四分场十二队,任命黄忠泉为队长,孙礼贤为副队长,王世德为政指,黄亚水为副政指。十二队在古城内东北角城墙边盖集体宿舍3大间,北城墙边盖起部分家属宿舍,西北角靠土井附近修伙房、挖菜窖,又在古城北门外的胡扬林里盖马号、修篮球场。新垦区出现了第一个农业生产连队。</p> <p class="ql-block">十二连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nbsp;建设新渠城子新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新渠城子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三团十二连),位于蔡家湖镇(一○三团团部)西北17千米,1961年建村,清同治年间,该地建一土城得名。1984年全国地名普查和1991年地名补查中,米泉县会同一0三团成立相关组织,对1个自然镇和16个自然村进行了全面核定命名后经米泉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行政管理、通邮仍沿用原有的(团、连)建制名称。</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十二连成立于1961年9月,原为四分场十二队,1969年农场内部改称营连番号时为四营十二连。有208户,总人口657人,有耕地775公倾。十二连退休老职工王玉文回忆说:“1969年,团基建队在新渠古城东南面盖了十几栋土木结构的平房,连队开始搬出新渠古城,建设新渠城子新村”。从1960年到2009年,在十二连主要领导黄忠泉、王世德、叶国强、孙长凯、任再时、曹克生、赵之福、周维宝、朱娘娟、温世成、徐焕新、张其润、王久常、赵夕均、丁伍启、徐宏阳、王永录、张风海、陈刚、邓才忠、陈德明、张建昌的带领下,新渠城子新村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1997年,十二连自筹资金69.18万元,建起建筑面积880平方米的集办公室、会议室、电教室、科技书屋、医疗卫生室为一体的二层楼(不含地下室)职工文化中心。1989年,连队通了柏油路。2007年,连队通了公交车,每天有8趟班车往返十二连。有40户职工住进了砖混结构70多平方的安居房。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2005年开始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分别先后在连队建立起了通讯基站。连队有固定电话165户、移动电话用户180多户,互联网6户。连队职工有摩托车180辆,运输汽车23辆,各种农用机车11台。连队家家通了自来水。连队农田实现了林网化,渠系实施了防渗。2003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十二连退耕还林2460亩,种植了红柳、梭梭、已经成林。2008年,十二连总人口756人,播种面积537公顷,粮食作物总产量281吨,棉花总产量1532吨,番茄总产量1.5万吨,职工王雪莲番茄种植达到亩单产13.5吨的高纪录,番茄种植成为十二连的特色农产品。全年连队实现总产值2733万元,劳均纯收入1.7万元,人均收入6918元,在建设新渠城子新村中,表彰奖励了10多名师团劳动模范和多名致富能手。 60年代以来,十二连多次荣获一○三团“先进党支部”,“文明单位”,“民主法治连”,“无邪教连队”,“文明小区”,农六师团委带千名青年科技致富奔小康行动“试点示范连队”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采访的当天,恰巧昌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王玲俊一行三人在新渠城子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在与我们的交谈中,王所长希望兵团和地方共同守护保护好新渠古城,把它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地方史的课堂。</p><p class="ql-block">(原载2009年10月《准噶尔时报》,《五家渠文史》第二辑)</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 <p class="ql-block">文物普查</p> <p class="ql-block">请读者雅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