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记得儿时经常喜欢在泥土里、沙地里''摸爬滚打'',泥土地是幼儿时期最原始的快乐所在,是幼儿对大自然一部分亲身接触与初次探索。本学期我们班主要以沙池活动为主,让孩子们充分的自由探索。</p> <p>活动规则的制定:</p><p> 游戏是孩子们的,怎么去玩由孩子们自己决定。但是在游戏开始之前,我们要先与孩子们讨论游戏活动的规则,经过孩子们的一番举手发言,老师帮助孩子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则:</p><p>1.玩沙时不能扬沙,避免弄到自己和他人身上。</p><p>2.不可以破坏他人的作品。</p><p>3.同伴之间相互合作,懂得相互谦让。</p><p>4.游戏结束后能大胆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p><p> 与孩子们达成共识,一声开始,孩子们欢呼着进入沙池。</p> <p>第一次:没有合作意识。</p><p> 孩子们漫无目的玩,不太明确自己想怎么去玩。只是在刨坑,有的孩子看见了,也是有样学样跟着刨坑。</p> <p>第二次:</p><p>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下让孩子搭建,自己创设主题,经过讨论制定为交通公路。</p> <p>第三次:</p><p>1、有了合作意识。在合作的同时,锻炼了孩子们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p><p>2、易拉罐的摆放不在是密密麻麻。</p> <p>成果:</p><p>尽管孩子们搭建的并不是特别完善,但可以看到一条宽敞的公路搭建了起来。</p> <p>观看各种各样的停车场</p> <p>幼儿创作</p> <p>《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p><p>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绘画和记录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p> <p>第四次:</p><p>孩子的经验更丰富了,配合的也越来越默契搭建起来真的是“有条不紊”。</p> <p> 看似废旧的物品孩子们玩却出了新境界。他们玩的不亦乐乎,相信从沙池活动中能获得到了许许多多的乐趣!</p> <p>总结:</p><p>1、重视每一次活动后的评价,幼儿自评、互评,教师总结。</p><p>2、在游戏中真正做到孩子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通过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为下一次的活动奠定基础。</p><p>3、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回顾探究的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结果与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么做等。</p> <p> 沙地是孩子们最原始的“玩具”,如果不是这次沙池活动,竟然不知道小小的脑袋里装了这么多有趣的想法。</p><p> 这些想法从生活中来,可能是图画书上看到的,从日常活动里学到的,从故事里听来的,他们听到这些好玩的新奇的东西,在沙池活动中,想法与实地碰撞,一个一个的有趣的点子就冒了出来。</p><p> 一个小小的沙池,孩子们也可以玩出自己的花样,小小沙池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是美丽的色彩,一次活动,孩子们获得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多观察,重引导,让孩子做活动的小主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