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热泪盈眶,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p><p class="ql-block"> 爱国主义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是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顺利收官、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开篇的重要节点,我们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8日,由新营子小学张素玲校长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营子小学在进行》的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一、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p><p class="ql-block">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我国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更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特别关心,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推动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p><p class="ql-block">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可以说,这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本,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p><p class="ql-block"> 要增强五个认同,就必须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这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p><p class="ql-block"> 三、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阵地。</p><p class="ql-block">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牢牢掌握党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民族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民族学校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既要遵循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要从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出发,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民族地区文化特点发展阶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划,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学校,推动我国民族教育创新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p class="ql-block"> 四、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p><p class="ql-block">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办学能力的水平,教师的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要坚持教育者先行教育,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政治学习和教师培训等途径,引导教师把民族团结与教书育人的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完成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职责。 </p><p class="ql-block"> 五、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 锦绣河山和广袤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p> <p class="ql-block"> 四个认同指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祖国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走向繁荣和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我国各族人民从长期的历史经验中深刻懂得“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族的权利,各族的发展才能得到保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千古流芳的中华文化,各民族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正是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陶冶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必然共识。 </p> <p class="ql-block">扩展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个认同"是新形势下我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核心内容与民族团结和谐文化的内核,将推动我国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对他们开展增强"四个认同"意识的教育,能够从思想基础、情感基础、文化基础与理想信念基础四个方面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他们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与政治意识,进而增强高校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p> <p class="ql-block"> 我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推进会精神,根据自治区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近期国家统编教材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的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在校本课程中开发民族教育,使学生从小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培养民族团结的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感染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从小树立手牵手、肩并肩共同建设祖国的远大志向,最终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我们要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意识和观念,努力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