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自我介绍</b></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新镇中学的陈美雪老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读书分享</b></p> <p class="ql-block"> 书让你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书让你在浩瀚海洋中尽情畅游;书点燃希望,让你在无穷无尽的人生漫漫路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这个假期我读了费伦猛招先生的《如何做小课题研究》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我的收获已经满满,搞课题累,做研究苦,这是所有老师的呼声,但评优可加分,提拔重用是筹码,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解决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所以做小课题研究是一种大趋势。下面把书中的一小段内容给分享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一研三画</b></p> <p class="ql-block">放假的这几天我还再次阅读课张海主任的文章,其实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学习张主任的文章了,但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根据张海主任的《“一研三画”备课法的实践与思考》我对下学期的第一课时进行备课:</p> <p class="ql-block"> “一研”就是用“圈、理、拎”的方法来研读课程标准、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圈”出核心词,“理”出教学线索,“拎”结构图。“三画”是指教师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用导图的形式画知识结构图,画课堂教学结构图,画板书,让自己的备课行为显性化。</p> <p class="ql-block">1、画知识结构图</p> <p class="ql-block"> 通过画知识结构图让教师清楚学生当下的知识、能力、经验基础,促使教师在备课之前要想孩子们现在在哪里?自己的思路是否符合学生的思路,教学的起点,定位的难点是否合适。教师对所教内容的理解要有“整体意识”,知识的呈现形式力求“整体——局部——整体”。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课堂中克服过往知识点层面切入,力争以知识体系的立意高度切入课堂。或从数学角度理解“体——点、线、面——体” ,站在“体”高度上看所学的知识点、知识线(串)、知识面,学完后要把这些“点、线、面”放到“体”中。换一句话说:在我们备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要清楚本单元(模块)或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哪来的?(哪个知识体系中的,结构、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如何?),本节学什么?(哪个点、涉及知识串、知识面),学完后这些知识又到哪里去?(有意识的回到体系中)。</p> <p class="ql-block">2、画课堂教学结构图</p> <p class="ql-block">在画课堂教学结构图的过程中,重点理清两条线:一是知识内容板块及问题串呈现的逻辑线,也就是知识之间或问题呈现的层递性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承载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的活动线。。以“问题线”,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认知水平以“记忆、理解、运用”为主;以“活动线”来撬动思维,促进“分析、评价、创造”高层次思维的发生,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p> <p class="ql-block">3、画板书</p> <p class="ql-block"> 所谓的画板书,就是教师在课堂小结时,用图示符号如:箭头线横向邻补角对顶角的由来,对顶角相等的符号语言,如何这些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隐性的思维发展的路径。纵向画出课堂每一板块的核心内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四、案例分享</b></p> <p class="ql-block">完整的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需要把它引向研究的道路上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研的这条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走的更好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