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手机打开另一片天地

清风明月

<h3>上半年的疫情,网络成了课堂,老师成了主播,老师和学生之间隔着一个屏幕。手机成了学生最紧密的战友,如影随行。转眼暑假过后,到了开学季,一张张久违的笑脸再次出现在课堂上。孩子们个子长高了,但脸上多了许多倦容,眼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课堂上缺少了争辩的思维,作业完成全凭“搜、搜、搜”......种种现象都是手机惹的祸。孩子们手机不离手,游移在网络游戏、网上视频、网上聊天之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用的多了,在其他方面用的就少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就是要改变学生对手机的使用。<br> 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的使用更加的广泛,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孩童,无不会用手机,也从手机上知道许多我们想要知道的事。手机深入我们的生活,曾有人说:走出家门,只需记得带两样东西便可,钥匙和手机。的确,出门在外,没有一部手机不能解决的问题。用好了,手机是我们的好帮手,也是我们的好向导,然而用不好,他会把我们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br> 开学第一天,我变下达命令:现在我们回归课堂,手机要上交到父母手里,远离手机。接下来我通知家长收回手机,不再给孩子使用。可是命令下达之后,我开始观察和暗访。第二天的第二节课,我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课,发现小苗同学瞌睡不断,对于小苗同学,那可是班级的好苗子,记忆力好,而且头脑灵活,一直名列前茅,他打瞌睡?我的脑中一连画了无数个问号,第三节课,我偷偷的从班级后门窗户望过去,发现小苗同学已然趴在书桌上睡着了,第四节课小苗同学又睡了一节课。这一重大发现已表明小苗同学一定是玩手机玩到很晚,绝不会是学习学到很晚。第一时间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确定一下孩子上课困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接下来暗访同学了解到大部分同学的手机依然在同学手里,并没有上交到家长手里。找一个天天玩手机的同学的家长,了解手机不上交的原因,家长的回复是,孩子以死相逼或者手机上交就不上学了,家长无奈,只能是涛声依旧。<br> 要想让学生从手机中走出来,靠一声命令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是要从心里解决问题,就像是河水泛滥,靠疏而不是堵。只有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手机游戏中走出来。<br> 关注的公众号里有一些好的文章,有时我会发给同学读,有的是有声阅读,有的学生会听,但有的不爱听。如果让同学都参与进来,就能转移到听读上来。我让同学每天的阅读,变为有声朗读,发至朋友圈,然后由大家评比看谁的点赞数最多。这样同学们不单在朗读时能认真朗读,而且有的同学还配上音乐,关注自己的朗读能得到多少人的点赞。同学们的热情一度高涨,同学们也找到了自信。特别是能得到老师的点赞,就更加高兴,也更加信任老师,老师的话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定期的评比中,优胜者不单会得到一枚特制的“勋章”,还会有奖品,同学们每天都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件事。<br> 接下来的活动是共读一本书,由同学轮流来读书,每天半小时,录音上传,其他同学听,然后找出不准的读音,一个月评出领读最好的同学,誉以嘉奖。同学们每天想到的是怎样把自己变成更好的播音员,有空余的时间就要很好的练习,家长和老师给予鼓励。经过两个活动的参与,有的同学对手机游戏的热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br>打铁要趁热,趁着学生对手机的有利用途的认识,让他们知道,手机绝不是只可以玩游戏,还有一些高雅用途,让学生耳目一新。于是我又开展了一项活动,制作美篇,记录班级轶事、自己的生活,可以发到朋友圈、班级群,获得大家的点赞。第一篇是我为同学制作的《你笑起来真好看》的相册美篇,让同学们记录生活留下记忆。同学们记录的《感念师恩》、《庆十一》、《中秋感怀》、《我的周末》等美篇,不仅展示了同学们对生活的热爱,也让同学们看到了另一片天地。<br> 想要改变一个人,最主要的是改变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改变他们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碌碌无为的思想,把他们从低级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让他们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在讲课时渗透远远不够,必须让他们参与进来。<br>利用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们感受到不一样的自己。我在讲苏轼的《定风波》时,避开以往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采取让学生看着我制作的课件,一步一步自由学习。听朗读,随着音乐,自由朗读,然后让学生说还想配什么音乐?学生的兴致很足,纷纷出谋划策。小雨说配《高山流水》,小睿说配《姑苏行》......一时间同学们都在搜索自己知道的音乐,想着这首诗。我在这个时候,告诉同学们:“配什么样的音乐,要结合诗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今天有一项作业,就是回家寻找适合这首词朗读的背景音乐,明天展示给大家。”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好”。从学生的脸上,我读出了自信。<br>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找出喜欢的词句,并讲出喜欢的理由,而且要说一段话,把诗句用在这段话里,难度逐渐加大,但同学的热情丝毫不减。不仅理解了诗句的涵义,还学会了运用。<br>词最初的形式是街头巷尾唱出来的,所以每一首词都可以看作是一首歌词,我让同学们听不同人的演唱,有王婧娴的演唱,有苏世红的演唱,还有吴桐的演唱,各有千秋。同学们开始评论各位大师的演唱,说出自己喜欢哪一首演唱的理由。接下来的活动是“我是歌手”,现场用你熟悉的歌词,改编《定风波》,可以小组合作,六个小组开始讨论,这时的课堂可想而知,有嘁嘁喳喳的讨论声,有低声吟唱。5分钟过后,有的小组举手示意,唱的不是很完美,引来同学的哈哈大笑,但能看出小组同学的精心设计。其他小组也不甘示弱,纷纷尝试。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动脑的能力。学习永远不是一项只有答案的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br>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还设计了“我是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讲一节课,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课准备,根据教学进度,上报讲课时间。学生们都很积极,自己制作课件,备课,还积极地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主讲,让学生展现自我,实现自我。<br>一次次的活动都用上了手机,看到手机的利用不是害而是利。手机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门,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领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