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一景一兴化寺

行行

<p>云龙山西门</p><p>诗人诗说兴化寺</p><p>[七律】谒兴化寺(徐书信)</p><p>和谐真谛六根清,兴化禅宗万世荣。</p><p>晨起钟鸣黄卷阅,暮收鼓振法灯明。</p><p>远离尘坌疏功利,近靠苍山伴紫荆。</p><p>殿耸三砖三丈佛,飞檐斗拱角峥嵘。</p><p>徐书信,男,江苏省徐州市人。笔名:彭城奔牛,1949年5月19日出生,祖籍山东省阳谷县徐良府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徐州市诗词协会理事、徐州市楹联家协会会员。诗词作品入编《世界汉诗》杂志。</p> <p>兴化寺东门,也是正门。</p> <p>兴化寺全貌</p><p>兴化寺简介</p><p>兴化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城南著名风景区云龙山东麓,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浩大、建制完善的禅宗寺院,属古徐州八大寺之一。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又名兴化禅寺,为佛教禅宗寺院,缘于北魏大石佛、初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历经数朝代,古迹众多: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藏经楼等,其中较出名的是北魏时期的大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石佛为阿弥陀佛半身像,高约三丈二尺。这就是与云岗和龙门石窟同时代富有盛名的云龙山石佛。</p><p>1952年10月29日,毛主席来徐州视察,就是从云龙山东麓通过兴化寺到达山顶放鹤亭的,在观看兴化寺大石佛时,毛主席称之为“国之瑰宝”,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来兴化寺参观,认为大石佛“全国鲜见”。</p><p><br></p> <p>兴化寺一角</p><p>兴化寺简介</p><p>兴化禅寺内供奉的阿弥陀佛大石佛,始凿北魏政平(450年)年间,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石佛依山石而凿,高约三丈六尺(11.52米),初为一露天佛首,清康熙年间,续刻两臂及胸。覆盖大石佛的殿堂始建于明代,顺山崖而造,殿堂后壁檐下仅有三层砖垒叠,故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称,成为禅林奇观。兴化禅寺内现仍有明代建筑的钟鼓楼、祖堂、藏经楼和一口重约三吨的铁钟等等。</p><p>兴化禅寺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2平方米,解放以来几经修葺,既保持了明代建筑古貌,又焕然一新,在苍松以柏的掩映下,曲经回廊,竹林花木,幽雅清静,尤入仙境。僧众和合,以戒为师,晨钟暮鼓,古刹生辉。现为徐州市佛教协会办公地址。</p> <p>天王殿</p> <p>殿内正位供奉的是弥勒塑像</p><p>弥勒菩萨名“阿逸多”,释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后来由人间生在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也有把布袋和尚称为弥勒菩萨的,源自浙江奉化在五代时有一僧人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p> <p>四大天王像,四大天王代表的是风调雨顺。</p><p>这两位分别是</p><p>东方持国天王 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p><p> 南方增长天王 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 。</p> <p>这两位分别是</p><p>西方广目天王 留博叉,持蛇(赤龙),住西牛贺洲 。</p><p>;北方多闻天王 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p><p>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p> <p>殿内另一侧又一佛像</p> <p>登上长长的台阶,又是一个天王殿,不过这个天王殿主要是僧人和信众们的活动场所,因为防疫,里边只有两个僧人在唸经。</p> <p>兴化寺僧人法事活动</p> <p>大雄宝殿</p><p>大雄宝殿,殿堂飞檐斗拱,翘角凌空,金饰彩绘,气势恢宏。</p> <p>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释迦牟尼,而释迦牟尼的德号叫“大雄”,所以叫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p><p>殿内供奉横三世佛,左药师、右弥陀、佛祖释迦居中,庄严肃穆,慈悯安详。背塑海岛观音,环列十八罗汉,造型各异,形象生动。</p><p>因禁止拍照,所以只在门外拍了一张。</p> <p>三圣殿</p><p>三圣殿,供奉的应该是:正中是无量寿佛像,两侧为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合称“西方三圣”,故名“三圣殿”。</p> <p>以下为唐宋时期摩崖石刻像</p><p>此碑文字为赵朴初先生手书</p> <p>兴化禅寺在1993年6月,在新建大雄宝殿时,发掘出深埋地下的唐宋时期佛教摩崖造像,共七组195尊,并建造保护室,供游人观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之题写“唐宋摩崖石刻造像”。</p><p>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这些摩崖石刻像,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绝无仅有,填补了这一地区空白。</p> <p>诗人诗说兴化寺</p><p>云龙山兴化寺览胜(徐书信)</p><p>诗酝龙山霜日晨,黄花点点染秋邻。</p><p>西风轻叩禅南月,东叶飘零寺北茵。</p><p>松下听泉泉有语,谷中览鸟鸟无啧。</p><p>纵观兴化摩崖处,谁执茱萸第一人。</p> <p>钟楼</p> <p>大钟,明代的,重三千多公斤。</p> <p>大佛殿,</p><p>登云龙山,游兴化寺,如果没到大佛殿看大佛,那是大大的憾事。这可是与大同云岗和洛阳龙门石窟同时代享有盛名的云龙山大石佛。说它是兴化寺震寺之宝都委屈身份了。毛主席1952年1O月29日在观看这尊大佛时,称之为&lt;国之瑰宝&gt;。这在大殿门前的介绍中都有说明,并说留有照片。</p> <p>这就是前文介绍的三砖殿覆三丈佛的大石佛</p><p>有专家考证,这尊大佛应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这一年,献文帝的儿子武宣王勰被徒封为彭城王。武宣王勰作为皇室人员和彭城王,最有可能做这件事。因为:一、在北魏,从云岗石窟到龙门石窟等所有的造窟行动,都是皇室行为。二、 孝文帝太和九年,即公元485年,正逢北魏都城一带营造佛教石窟热潮,从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来到徐州的武宣王勰,与其他人相比,最有可能追随这场造窟风潮。也是他最有条件和可能把他在平城交结的僧人和工匠带来徐州进行这项工程。</p><p>这是专家们根据史实推测的。但很有可信度。</p><p><br></p> <p>国学泰斗季羡林题词</p> <p>兴化寺方丈果光法师像</p><p>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兼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缘源书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山东省菏泽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徐州市人大代表、徐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徐州市云龙山兴化寺方丈、淮安市慈云禅寺方丈、徐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徐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九华山佛学院客座教授等职。</p><p>1990年8月考取九华山佛教学院,学习两年。</p><p>20O4年,他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重走玄状和法显法师当年西天取经之路。当年8月,法师组建徐州佛教考察团从徐州出发,途经40多座中印城市,翻越了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唐古拉山,淌过流沙河、塔里木河、通天河、沱沱河,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法师一行五人,历经三十九天,行程四万里,参访了三十余座古老寺庙,拜访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搜集了大量法显大师的资料。完成了徐州佛教史上乃至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寻迹法显”的重大佛事活动。在徐州百姓和国内外佛教界、学术界引发了热烈关注和广泛的称许。在四万里艰辛的跋涉中,法师与宇宙万物、天地自然感应道交,对沿途佛教文化参悟深远,一路且行且撰,遂成《西行漫吟》诗集。</p><p><br></p> <p>书接上回</p><p>果光法师天资聪颖,在佛学研究上成果卓著,先后出版发行了格言式文集《大道无言》,《云龙山僧十说》,诗集《西行漫吟》、《禅月无声》等。</p><p>此外,法师还著有《论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论佛教的人间性》、《论佛教的科学精神》、《论佛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现实选择》、《论儒释道三教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等论作,其中《论佛教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现实选择》一文,获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二等奖,《论现代传媒与当代佛教》一文,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征文中荣获莲花奖。在法师所著书论中,不乏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的格言式禅语,被收录到《中华名人格言》、《八荣八耻箴言录》、《中外哲理名言》等知名书籍中。</p><p>果光法师乐善好施,慈悲济世。自1996 年起,法师率领四众弟子,先后到徐州市、县各社会福利院、聋哑学校、贫困乡镇及学校进行扶贫济困、捐资助学、救助困难群众、失学儿童7600多位,以及为各受灾地区捐款等数百余万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