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国知青馆》176馆稿(视频与PPT)

王礼民

<p>视频:2021年1月23日,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大会,介绍《中国知青馆》176馆稿。限时五分钟发言。</p> <p>本录音是2021年1月23日在上海知青研究会年会上,做的限时五分钟的发言,实用时间,4分49秒。</p> <p>本PPT版,是为限时20分钟而制作的讲义,底版幅面设计为16:9。</p> <p>附五分钟发言文稿</p><p><br></p><p>各位会员:</p><p> 今天向大会汇报的题目是:介绍《中国知青馆》176馆稿。</p><p> 今天讲的《中国知青馆》,不是指具体的某一馆名为“中国知青馆”的实体知青馆,而是指书名为《中国知青馆》的一本书。</p><p> 《中国知青馆》176馆稿,历经九次会议九次编辑,其历程如同知青一般,看似光鲜,並不为世人称颂,书号已有,久无批复,只能自谋出书。</p><p> 《中国知青馆》176馆稿,有各类知青地面纪念物(知青馆,知青园,知青碑,知青石,知青林,知青亭,知青墙、知青广场等)471项,成稿后,又有新的知青馆诞生。</p><p> 《中国知青馆》176馆稿,是书稿的第九稿,其成稿过程与九次《中国知青馆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密不可分。李玉棠先生在第一次知青馆黑河研讨会,提出编书的意向;上海知青研究会在第二次知青馆上海研讨会编印的《中国知青场馆简介集》(72馆),可称为《中国知青馆》第一稿;西昌知青馆编印并在知青馆西昌会议上发布的《中国知青馆建设》(77馆,知青地面纪念物120处)是第二稿,会上确定了《中国知青馆》的书名;知青馆井冈山会议发的样书《中国知青馆》(77加23馆,彩色版)是第三稿;知青馆昆明会议发的样书,100馆稿(黑白版)实际介绍116家知青馆,是第四稿;知青馆腾讯会议介绍的《中国知青馆》140馆稿电子版分册集,是第五稿;之后,根据需要又相继编辑了150馆稿,164馆稿,172馆稿,都是可以直接付印的书稿。</p><p> 《中国知青馆》176馆稿,图文并茂,有18万字,2400余张插图和现场照片,31幅省市自治区的知青地面纪念物分布图,具有一定的工具书和科普书作用,将有助于帮助读者和学者进一步了解我国知青馆和其它知青地面纪念物的现状。</p><p> 知青馆与知青相联。此“知青”非“知识青年”的缩写,而是一代特殊人群的专用词,有了知青才有知青馆。最早成立的知青馆,可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见176家知青馆建馆年份表);最早出现的知青地面纪念物,也只是六、七十年代的产物。(见59块知青碑立碑年份表)知青不会也不敢忘记自己的历史,《中国知青馆》正是这个“不忘记”的载体。知青馆初期,留存展示的是知青时代的历史,知青馆建立提升发展的过程正是知青走完全部完整历史的一个缩影。</p><p> 各位会员:《中国知青馆》一书的编辑,获得了各地众多关心知青历史朋友的大力支持,在此,希望你也能助一臂之力,希望你和你的伙伴多多提供知青馆和其它知青地面纪念物的信息。</p><p> 知青与知青馆共命运,一起产生,一起成长;</p><p> 希望知青长寿,知青馆永存。</p><p>今天,汇报就这些,谢谢各位</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