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几乎整年都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度过,没事居家、有事出门戴口罩、进门洗手,酒精洗手液不离身,神经始终绷紧。年底回到国内,心情立马放松下来,按朋友们的提议,先抓紧时间疯一圈儿,脑海中最先蹦出的地方就是云南腾冲,那里有我十几年来一直想去的国殇墓园。说走就走,请旅行社的小朋友帮助安排了四飞六日云南腾冲游,从济南飞往昆明。</h3> <h3> 十二月十七日中午到达昆明,旅行社来人接到云大附近的温泉酒店住下,第二天一早儿飞保山。下午还有一段时间可以利用,马上打车去昆明著名的景点滇池,也称昆明湖。这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俗称五百里滇池,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像海。美女司机将我放在景色最好的海埂公园,前来过冬的红嘴鸥成群结队,满天飞舞,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滇池最美的季节。</h3> <h3> 来到昆明必定要尝一下正宗的过桥米线,司机是当地人,对正宗心知肚明,拉我到了本地人心目中的最好。</h3> <h3> 门脸不大,设施简朴,要了五十多元一套的番茄菌菇米线,鸡汤浓郁,多种菌菇小料加进去,鲜香无比。正宗果然不是吹的。</h3> <h3> 第二天四点起床,赶乘七点多去保山的飞机。一个多小时后,飞机降落保山机场,这是我见过的最小的机场,好像改革开放前的乡镇汽车站,查验出关、取行李、走出机场大门,在大约五米之内完成,很有效率也很有喜感。保山是云南的地级市,也是交通枢纽,小小的机场像被岁月的尘埃覆盖,藏满故事。机场始建于1929年,属军用,抗战时期是著名的驼峰航线的主要起降机场,为抗战胜利做过重要贡献。1958年成立中国民航保山站,是全国第一个地州级民用航空站,去年全国招标准备机场改造,下一次过来恐怕就高大上了。还好,我有幸见识了它的历史真面目,一个令人敬佩的“老人”。</h3> <h3> 从保山坐上来接我的新中巴车,前往两三百公里外的腾冲。一路上新建的高速公路宽阔平整,涵洞桥梁无数,真是遇山开洞,遇水架桥,云南多山,过去的贫穷落后就是与修路难有关,在这边修路一公里的成本是内地的N倍,没有国家强大的财力支持是不可能支撑这样的公路建设的。现在高速公路网络已经遍及云南全境。</h3> <h3>这个斜拉桥的规模居亚洲第二,在祖国的边陲见到这样现代化的具有流线美的宏大作品真的是很震撼。好像看到了母亲对孩子的一视同仁。</h3> <h3>腾冲虽是保山下属的县级市,但是市容环境比保山漂亮多了,银杏叶的金黄和各色鲜花在路两边交相呼应,好像到了奥地利的某个小镇。这边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已经逐渐成为内陆退休人士的首选。</h3> <h3> 人们熟知大理丽江泸沽湖的风花雪月,却很少有人知道腾冲的碧血千秋,这是个在中国抗战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功绩赫赫的地方,可以说它在抗战的大戏中始终是主角之一。1944年,做为第一个从日军手中解放的县城,国民政府在此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陵园,取名国殇墓园,里面有为腾冲解放而献身的3646名官兵的墓冢。建国几十年的来的风风雨雨,墓园幸运地没有遭到大的破坏,基本保持原貌,是目前大陆唯一一座大型国军抗战墓园,也是除了南京中山陵外唯一可以悬挂国民党党旗的地方。 九十年代初,我开始接触有关远征军的书籍,知道了腾冲,知道了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墓园,来一探究竟成为几十年来挥之不去的心愿。现在,终于来到这块土地,心情跌宕起伏。好像松山战役和腾冲战役的冲锋号又在耳边回响…… 图片中是墓园大门,两边绘有龙虎风云图,寓意中国远征军的英勇顽强。</h3> <h3>展览大厅入口</h3> <h3>肃穆庄严的大厅,四周墙面镶有一千个远征军的钢盔🪖。黑色大理石地面书写着重要事件的年份。无声的硝烟在弥漫,鲜血在流淌…</h3> <h3> 国殇墓园虽是为纪念腾冲战役所建,但反映的却是滇西抗战的大剧,可歌可泣。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进攻中国,首先占领了东南沿海各个港口,意图切断外援,实现三个月内占领中国的计划。这个卡咽喉的举措阴险毒辣,如果没有外援,缺枪少药的抗战不会坚持多久。蒋介石紧急召见云南主帅龙云,商讨修建滇缅公路,建立对外运输线的计划。之后,龙云召集各方专业人士进行了认真论证,由于沿线山多水多,施工条件恶劣,美国专家给出的时间是九年,龙云咬牙向蒋承诺五年,蒋回答等不起,给你两年,完不成戴手铐来见我。龙云回去召集昆明-保山-腾冲-芒市-瑞丽到中缅边境的畹町近千公里的沿线八个少数民族自治洲县的头领开会,号召各扫门前雪,必需完成任务。当时青壮年大都参军去了前线,家里可动员的只有老弱妇幼,于是约二十万老少爷们儿齐出动,在抗日救国信念的鼓舞下,自带干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遇河架桥,硬是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建成了这条近千公里的滇缅公路,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创造的奇迹。期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和恶性痢疾而死的人不计其数。真是血肉铺就的道路。此后,滇缅公路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国际援助物资,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的各种物资以及大后方人民所需要的基本生活用品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同时将中国的稀有金属矿石运到国外换取必需品。它像一条输血管和生命线支撑着中国军队与日军的长期战略相持。 图片是墓园中反映这段历史的雕塑。</h3> <h3>图片中是居于墓园显著位置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碑。远征军,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个响亮的称谓,她是对赴缅甸作战的国军部队的统称,对于内陆而言,到云南边陲作战称得上远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出动大批主力部队迅速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意欲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打通云贵川,将正面难以攻入的堡垒从背后攻破,彻底占领中国。为了阻止日军的企图,中国派出十万远征军于1942年2月走出腾冲,赴缅与英军并肩作战,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和东枝收复战等胜利。在仁安羌作战中,远征军孙立人部队以少胜多,将被围多日的九千多英军和五百多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解救出来,轰动英美。令日军闻风丧胆的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指挥神勇,与日军主力的战斗异常激烈,据说双方不得不协商停战一天,掩埋尸体,以防天热腐烂。可惜的是,由于与美英联合指挥磨合不好,配合失利,致使缅甸失守。7万多远征军在撤退回国的途中翻过野人谷,因饥饿疾病瘴气毒虫等夺去了三万多人的生命,所过之处白骨为标,何等惨烈。</h3> <h3>这是纪念碑旁边的远征军名册录,十万零几全部在册,不分生死,有的名字不全,<br>只有头尾,真是士兵无贵贱,英雄不缺席啊!</h3> <h3>这是仁安羌战斗的指挥官刘放吾,当时任团长,带着仅剩的500多人,采取巧妙战术,以少胜多,打退日军的多次进攻,将九千多英军解救出来。创造了二战中少有的奇迹。对自己的战功他从不标榜,后到台湾,他所追随的孙立人将军被软禁,他也失去军职,开了个煤球厂谋生。子女长大后去美国,他随后也到了美国定居。1993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美时,要求会见刘放吾,感谢他当年对英军的解救,舆论大哗,这个二战英雄才浮出水面,他得到了迟来的认可,英美政府都向他颁发了英雄勋章,他解救的人中有五百多是美国新闻记者和传教士。据说台湾政府在2010年才由马总统向他补发了英雄勋章。老先生于1996年离世。这段后续我告诉了导游,让更多人知道这位英雄。</h3> <h3>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进入滇西,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失去了唯一的路上运输线。为了将急需物资运送到大后方,中美联合开辟了空中运输线,即著名的驼峰航线,主要由飞虎队扩编而成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承担运输任务。航线从印度经缅甸到昆明和重庆,全长八百多公里,为了躲避日军的空袭,航线要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因为不少高峰已经超过飞机的高度极限,飞机只能从高低不平,类似驼峰的山峡缝隙间穿过,所以叫驼峰航线。那里气候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冰雹、霜冻和暴风雪经常出现,使飞机随时有坠毁和撞山的危险,。航线运行三年多来,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航线上,飞机残骸的铝片在阳光照耀下发出耀眼白光,成为自然航标。因此,驼峰航线又被称为死亡航线,巨大的代价换来大后方抗日物资的正常供给。三年来共运送急需物资70多万吨,是名副其实的空中生命线。对此贡献,墓园中的石碑和雕塑做了重要的体现。石碑上标出了以腾冲为中心的驼峰航线的飞机中转和维护的多个机场位置。</h3> <h3>这个雕塑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妇女用自己的奶水救治受伤的美军飞行员的场面。</h3> <h3>满墙的照片是在驼峰航线牺牲的美军飞行员,一张张年轻英俊的笑脸让人惋惜和感动。</h3> <h3>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攻入后,很快占领腾冲,不久就推进到怒江,如果日军跨过怒江天险,那么很快就会打通云贵川,直指重庆,国民党政府就会成为流亡政府,中国就会被全面占领,历史就会重新改写。为了避免这个如果,蒋介石政府派重兵沿250公里江岸死守怒江两年零八个月,成功阻止了日军过江东进。 1944年5月,配合世界反法西斯进程,中国军队开始反攻行动,16万军队,40万民工强渡怒江,在美国十四航空队飞机的配合下,经过80多次大小战斗,解放了腾冲,继而将滇西收复,1945年1月进攻缅甸,与中国驻印远征军会师,一举歼灭驻缅日军主力,恢复了滇缅公路。这些战斗中,解放腾冲的战役尤为惨烈,攻城四十多天,在炮火的打击下,城中夷为平地,一片焦土,老人们回忆,没有一片全瓦,一片树叶上最少有两个弹孔。6000多日军全部歼灭,中国军队阵亡9000多,轻重伤18000多。腾冲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被解放的县城。 图片中的雕塑是民工队伍中的一位老妇人,她饿死在运粮路上,背上的粮食一粒未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反攻的指挥官卫立煌感叹说,胜利的一半功劳要归功于这些冒死支援粮食弹药的民众。</h3> <h3>攻打腾冲</h3> <h3>这是国殇墓园中的主建筑忠烈祠,上檐悬挂着蒋介石题字“河岳英灵”匾额。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书写的“忠烈祠”,走廊两侧的石碑上刻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保护墓园的公告和腾冲会战概要。两侧墙体镶有20多块阵亡将士名录石碑,共9618人。</h3> <h3>这块蒋中正题的石碑,在文革中被民众保护起来,设法用石灰将字盖起,为了不让石灰侵蚀字体,先在字体上糊上牛粪。文革后恢复如初。</h3> <h3>文革中为了保护祠堂不被红卫兵破坏,民众自发搭成人墙,成功的保护了祠堂。现在想来,国民党政府和军队最出彩的表现是在这块土地上,英勇抗日,保家卫国,,在民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很高的威信,所以才赢得了民心。才有这些自发行动。</h3> <h3>祠堂中悬挂的国民党旗</h3> <h3>于右任题写的“天地正气”在墓碑群的显要位置</h3> <h3>二十位远征军将军墓碑</h3> <h3>墓园制高点山坡上矗立的纪念碑,高10米,碑体是腾冲特有的火山岩,纪念碑正面镌刻着“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是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的“民族英雄”。</h3> <h3>烈士墓冢以塔为圆心,呈辐射状列纵队延坡而下,共有八块扇形,自上而下,按原作战部队序列和职衔高低整齐排列,碑下葬有骨灰罐,碑上刻有姓名和军职,共3346名。据说这是解放腾冲牺牲的9000多人中可以找到尸体的部分。焦土战斗是对双方而言的。</h3> <h3>远征军士兵塑像</h3> <h3>这是远征军中最小的士兵,当年十四岁,家在贵州,父母双亡吃百家饭,拉住过路的部队苦苦哀求,连长架不住了收留了他,呵护照顾使他活着走出野人谷。抗战胜利后回老家务农,一生贫困。九十年代从贵州寻找到他,来到墓园与自己的塑像合影,看着过去的战友陵墓老泪纵横。</h3> <h3>迈进墓园涌道不远的右侧,趴着图片中的墓穴,上面写着醒目的“倭冢”,于坡顶矗立的纪念碑形成强烈对比。里面埋葬着腾冲战役中毙亡的日军指挥官三人。听说改革开放初期,日方一个大企业以丰厚的投资为交换条件想换回尸骨,遭到干脆的拒绝。</h3> <h3>利于展厅前方的“警钟长鸣”,告诫人民勿忘历史。</h3> <h3>晚上观看了一场反映滇西抗战史的大型晚会,光、电、影运用的非常现代时尚,效果震撼,而最让人震撼的是尾声推出的国民党抗战将领的大幅照片,一排排以排山倒海之势迎面扑来,这是我从来没有见到的大胆之举,几十年的仇视教育使我对这种痛快淋漓的直白很不适应,以至于目瞪口呆,僵在座椅上。呵呵!其实功是功,过是过,应该分开来讲,八年抗战的正面战场是由国民党几百万正规军支撑着,热血男儿,保家卫国,一寸河山一寸土不与相让,的确可歌可泣!文革后,我党开始实事求是的还原和正视历史,对国民党功过分明,现在更是如此,我们这些小民还有什么不适应的哪,要同样具有接受真实历史的勇气。 回想云南人民就没有这么些忐忑。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重心转移到内地,转移到打内战,与共产党争夺天下。山高皇帝远的云南边陲安静无战事,最后也是被和平解放的。留在大家记忆里的都是国民党军英勇抗战的形象,并且世代口口相传,国殇墓园之所以在文革中躲过灭顶之灾也是基于此。不然,建筑相对集中的墓园,来个几百个红卫兵,用不了一天就可以砸个片瓦不留。</h3> <h3>舞台上的热血抗战很有感染力。</h3> <h3>旅游的感觉总是跌宕起伏的,腾冲不但有令人沉重的国殇墓园,还有令人轻松愉快的地热资源,是中国三大地热地区之一。由于它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结合点上,板块的运动和挤压造成火山的形成和蒸汽热流的喷发,所以腾冲地区拥有99处休眠火山和80多处温泉。,这是世界罕见的。距离腾冲县城20多公里的热海地区最具特色。图片中的温泉是热海温泉景区最具特色的大滚锅,它直径3米多,水深1.5米,水温96.60度,传说一头水牛失足掉下去,等几十分钟后打捞上来已经可以吃牛肉了。</h3> <h3>大滚锅温泉边上的笼屉,游客将生的鸡蛋玉米花生地瓜等放进去,五分钟后就可以取出来吃了。我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虽然里面放满食物,也没有看见谁拿错了或者多吃多占。</h3> <h3>温泉含有丰富的硫磺,泡脚可以迅速解乏。木桶竹椅在等客上门,半个小时十元。</h3> <h3>小摊上摆放出售泉水烫熟的食物。</h3> <h3>多个泉眼汇集成山间流水</h3> <h3>从地下喷出的温泉水,真正的热喷泉,十几米高,昼夜不停,一大奇观。</h3> <h3>多处小温泉像烧开的水,滚动着水泡,蒸汽袅袅。</h3> <h3>与温泉瀑布合个影</h3> <h3>当地少数民族村民向游客兜售带去大滚锅的生鸡蛋</h3> <h3>腾冲之行多惊喜,行程中有个景点叫“和顺古镇”,开始颇有点儿嗤之以鼻,云南边陲,,脱离刀耕火种没有几年,哪来的古镇,这不扯嘛。团体行动,不感兴趣也要跟着走 ,没精打采地下的车来,一抬头,徽派风格的大牌坊矗立在眼前,越往里走,越是一派江南风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连成片的荷花池,令人不可思议。这里距离腾冲市区四五公里,怎么藏着这样一处别样山水那?了解后才知道,这是全国最有特色的十大古镇之一,建于明朝,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之所以好像羊群里跑出一只骆驼来,源于开始的创建者是明朝的屯边士兵,初来目的是防止东南亚小国的进犯,后植根于此,带来了家乡中原的文化。其建筑和习俗都延续了汉文化,在少数民族集聚地自成一体。四百多年前开始以跑马帮为主要谋生手段。他们沿着西南丝绸之路将内地和东南亚及欧洲的物产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就留在国外成家立业,头脑灵活的人发现商机做起了生意,产生了翡翠大王、棉纱大王、谷米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賈,他们投资在家乡盖出了融合徽州中亚欧洲各种特点的宅邸、祠堂和图书馆,现存的清代建筑还有一百多家,被誉为古建筑活化石。现在古镇有人口6000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就有3万多,每年都在固定的日子派家族代表回来祭祀。所以古镇又是名符其实的侨乡。</h3> <h3>古镇的一大亮点是和顺图书馆,从1928年创立至今,一直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现有藏书十万余册,其中有两万多册古本木刻线装书,很珍贵。图书馆的建立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学习风气,经常有人把牛放在山上吃草,自己跑去图书馆看书。知识使乡里人走出国门,除了缅甸印度,还远渡重洋到了欧洲美洲和澳洲,其中出了不少专家学者。</h3> <h3>民智源泉,深刻醒目。</h3> <h3>藏书楼</h3> <h3>阅览室的孩子们</h3> <h3>面向本镇民众开放的借书处</h3> <h3>祠堂,比较有代表性的清代建筑。</h3> <h3>马帮使用的物品,镖旗和铜锣,小股劫匪不敢招呼这些当兵的后代。</h3> <h3>他们跑马帮开始是接单为别人运输,后来就自己开商号,就如现在的进出口公司,生意越做越红火。</h3> <h3>留在国外成家立业的马帮人,最成功的莫过于做了缅甸国王的助手,相当于首相吧,服务了四代国王。这是他做过的轿子,皇室风格。</h3> <h3>古镇的老街</h3> <h3>古镇的小吃,糯米红豆糕。</h3> <h3>古镇在群山环抱中,青山绿水老屋碎石路,时间在这里缓慢流淌,一切好像还在百年前,悠闲而自在,喧嚣的世界好像与这里无关。很多来过的人十分向往这种平静,设法来这里租房居住,体验心中的世外桃源。</h3> <h3>距离腾冲市区不远还要一个好去处,那就是银杏村。村子的源头也是要追溯到明朝的戍边士兵,在此安家后,思乡的士兵就从中原家乡带来银杏树苗种植,经过几百年的繁殖,满村的银杏树成为一道风景线,秋天银杏叶黄的时候,真是满村尽带黄金甲,美不胜收。我们到的时候季节已过,只能掬起满地落叶过把瘾了。</h3> <h3>村中的主路在黄金甲的时候游客熙熙攘攘,现在两边店铺已经冷冷清清。</h3> <h3>几百年的银杏树王,不清楚是不是明朝的祖先树。</h3> <h3>村子建筑古朴,村民也很古朴。</h3> <h3>卖头花的老人,将近百岁了。</h3> <h3>芒市距离腾冲不远,是当年滇缅公路的重要节点。如今芒市的大亮点是勐巴娜西珍奇园,这里创造了四个全国之最:一是移植古树500多株占全国之最。二是树化石、树化玉数量和精品之多(1000多吨)为全国之最,世界罕见。三是大型根雕数量之多、形状之奇、规格之大为全国之最,四是大树和古树的移植成活率之高(96%)为全国之最。最令人乍舌的是这个占地三百多亩,珍品无数的园林属私人所有,土地是国家的。园林的主人名叫寸建强,一个低调的富豪,百度关于他的介绍寥寥无几。据说改革开放初期他就从事红木生意,后来在红木资源丰富的缅甸买山伐木,是国内最大的红木经销商之一。现在园里的树化石、树化玉、古树和根雕等都是来自他在缅甸的神操作。昂山素季当政后已经制止这种卖山的行动。不过这些年他已经收集了大量的红木珍奇藏品,如果没有政府支援的这片土地放置还真是个问题。这样一举两得很不错,也让我们开了眼界。</h3> <h3>这颗树化玉之王高4米多,直径一米多,重4吨,在地下两亿年之久。</h3> <h3>这套桌椅板凳是树化石,上亿年。</h3> <h3>这是来自缅甸的翡翠原石,开了一块天窗。</h3> <h3>这是展厅中的红木原木,号称软黄金,这么大个儿,价值连城啊!很纳闷是怎么从原始森林运过来的,没有任何切割黏合的痕迹。</h3> <h3>这里的任何展品都是稀有和贵重。</h3> <h3>各种红木根雕,小个头的也要几百万。</h3> <h3>古树林</h3> <h3> 勐焕大金塔是芒市另一个亮点,也是芒市标志性的建筑,它是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这里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祖转世前住过的地方。大金塔是近年新建起来的,投资一亿左右,寸建强捐资五六千万。整个布局豪华大气。</h3> <h3>这棵菩提树是来自斯里兰卡,佛祖亲手种的菩提树的种子。据说谁有佛缘和大福气,就会被飘下的树叶点中。我在树下站了很久,也没有等来落叶🍂。😄</h3> <h3>站在这儿可以看到城市全景,看落日绝佳。</h3> <h3>这颗三角梅开着多种颜色的花朵,初见以为是假花。看来真的是佛祖圣地,树木也能创造奇迹。</h3> <h3>长廊的上方挂满祈福牌,壮观美丽。</h3> <h3>大金塔的落日很美</h3> <h3>这组雕塑很美</h3> <h3>这是中缅海关</h3> <h3>两国边界上的小桥,拦着铁丝网,给人紧张感。<br></h3> <h3>这里是两国中立地段,疫情之前有个小门,可以过缅甸一方的赌场赌博,国人生性好赌的人不少,不少人在这里一掷千金,最后倾家荡产。国家贴出警示牌。</h3> <h3>到了中缅边境,不能不参观购买这里的特产翡翠。这是翡翠展厅门口,缅甸老坑出产的最大的翡翠原石。昨晚在宾馆就听到这里的翡翠原石交易市场不断响起的鞭炮声,那是在庆祝赌石成功,真切的感受到翡翠之邦的一刀天堂和一刀地狱的气氛,这种赌博比在赌场更加使人血脉喷张。真是一块冒险的土地。</h3> <h3>这块原石已经开窗,露出里面的幽幽绿色。如果整块石头都是这种绿,那就价值连城了。</h3> <h3>小块的原石。曾经有游客花200元买了拳头大的一块,解出绿翡,转手卖了二十多万。</h3> <h3>展厅大门口的络绎不绝</h3> <h3>芒市附近最大的孔雀园</h3> <h3>孔雀像鸡一样满地走,如果不开屏,真的看不出有多大区别。现在是冬季,孔雀换毛季节,就是偶尔开屏也是少皮没毛稀稀拉拉的。饲养员说要到三月之后的求偶季节,雄性孔雀才最漂亮,经常开屏向自己的意中鸟展示魅力。</h3> <h3>一路上从众多的关卡感受到这里的特殊性。打击毒品一直都是这边的重要使命,据说国内百分之八十的毒品都是从缅甸流入的。</h3> <h3>腾冲是快神奇的土地,很值得到此一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