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动脉狭窄/闭塞的高龄患者会逐渐成为脑血管病医生的常见接诊对象。<div> 颈动脉剥脱(CEA)、颈动脉支架(CAS)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常用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获得了大量临床试验的数据支持。针对不同特点的病变,合理的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患者才有最佳的预后。所谓敌有万般变化,我有十八般武器,兵来将敌水来土堰。</div> 这是一个老年男性,右侧脑梗塞起病。外院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颈外动脉通过吻合支向颈内动脉代偿。左侧颈内动脉通过前交通动脉代偿,但是显影有延迟。 <p class="ql-block">入院后我们复查了造影,可以看到右侧颈内动脉尚存在血流,但是该通道真的细若游丝啊,路径也有些扭曲。不过由于正向血流的存在,岩骨段以远的血管管腔还是基本正常的,这是个好现象!那单纯介入开通可行吗?</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其他检查。HRMR(高分辨核磁,血管壁成像评估)可以看到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不是很长,以及斑块内的残留管腔。CTA及增强CT提示起始部闭塞完全,看不到任何残端。超声提示斑块偏一侧,斑块内存在血流信号。</p> 术前灌注CT明确右侧半球的缺血。 <p class="ql-block">血运重建的指征是明确的,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开通的创伤最小,从远端管腔来判断,开通的成功率也是蛮高的,不确定的是起始部的闭塞形态,非常整齐,好比敌人防线,密不透风。如果存在一点点残端的话,相当于这条防线存在可以突防的口子,仗打起来就容易多了。那么开放性手术呢?术前的检查看着斑块还是比较局限的,剥脱可以完整切除,但是从颈部到岩骨段的管腔还是存在明显的塌陷,剥脱后可以顺利重建么?那就需要及时的评估以及有效的补救措施了。</p><p class="ql-block">综上分析,复合手术成了最佳选择!</p> 标准的CEA切口,暴露和临时阻断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后,切开颈动脉壁,可以看到其内的典型斑块。 标准剥脱 <p class="ql-block">管腔检查,清除翻起的内膜片。</p> 远端内膜切缘整齐,应该是满意的。 松开ICA远端临时阻断夹,可以看到返血,那成功的希望大大的有啊! 连续缝合切口,松开阻断夹,等着造影了,满意的话就收工了。 <p class="ql-block">术中造影一看,可惜!颈动脉起始部斑块切除很满意,但是远端的管腔不给面子,不通!分析可能是远端内膜翻起后形成了顺向夹层,血流无法通过。只能再次打开颈动脉,探查看到远端的内膜片确实有翻起,怎么处理?钉合?难以做到360度的确定性处理,并且这个节段的血管已经是塌陷、萎缩的状态,钉合操作的空间非常小。那就腔内处理,支架来帮忙吧!除了贴合内膜还可以扩张塌陷的管腔,一举两得!</p> 支架植入的关键在于,进入真腔操作了!复合手术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透视下导引导管达到临时阻断点下方,再松开临时阻断后将泥鳅导丝直视下送入远端真腔! 再次缝合ICA,松开临时阻断! <p class="ql-block">再透视下将导引导管带到远端ICA,造影证实在正腔内,后面就好办了,一枚颈动脉支架搞定!手推可以看到管腔管腔完美重建!</p> 支架释放后造影,可以看到ICA重建良好,颅内血供正常。 术后再来仔细看看这个罪魁祸首,像颗子弹! <p class="ql-block">纵行剖开,可以看到斑块内的出血,起始部(黄色直线)确实非常整齐,质地看起来非常坚韧,我想在这么平滑的界面上,要通过导丝应该是非常困难的!</p> 术后CTA提示血管重建满意,超声可以看到支架贴壁好,支架正向血流恢复! 术前、术后CT+对比。 术后灌注明显改善! DWI未见新发梗塞灶! <p class="ql-block">高分辨核磁看到原来塌陷的管腔基本恢复正常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规范化药物治疗,门诊随访中!</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cvjvapi?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2020bypass年鉴</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n1yaotm?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2019南方医院脑血管病手术TOP系列(八)</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6w5ipy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颅内外搭桥学习之路:5年总结</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