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玲】新四军四师群英谱36集【梁汉印和战友刘保山烈士】

孟秀玲

<h1><b> 刻骨铭心的战友情 </b><div><b>——父亲梁汉印和他的战友刘保山</b></div></h1> <h3> 梁 颖 孟秀玲</h3> <h1><font color="#b06fbb">梁颖的父亲梁汉印</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167efb"><b>【人物简介】</b></font></h1><h1>梁汉印(1925.3.22~2005.11.5),河南省永城市茴村镇刘营村人。1939年参加革命,任抗日区政府通讯员。1940年底任新四军4师的前身八路军第4纵队直属骑兵连通讯员。1941年任4师骑兵团通讯员。1942年底作战时负伤回家养伤。1944年9月重新参加新四军骑兵团,先后任学兵大队通讯员、1大队战士、副班长(相当副排级)。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月随华中野战军9纵淮北挺进支队重返淮北。1948年3月后历任豫皖苏军区3分区管理员、运输大队副大队长,河南军分区运输处管理员、后勤部管理处科员。解放战争期间荣立一、二等功各一次。1955年荣获解放奖章。1957年任商丘军分区后勤处助理员、管理员。1958年3月转业到河南省商丘市,先后任商业局土产公司书记、基建科科长,商业局副食品公司书记,商丘市烟酒公司书记、经理,商丘市蔬菜公司书记、经理,商丘市蔬菜办公室副主任,商丘市外贸局(梁园区)党组副书记、副局长。2005年11月5日在商丘市病逝。<br></h1> <h1><b><font color="#167efb">【人物简介】</font></b></h1><h1> 刘保山(1921~1947.1.23),河南省永城市高庄镇陈庄村刘河队人。1939年参加抗日政府的工作。1944年9月后历任新四军4师骑兵团学兵大队战士、1大队战斗组长(相当于班级)。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月随华中野战军9纵淮北挺进支队重返淮北,收复失地。1947年1月23日,在江苏省泗洪县的朱湖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h1><div><br></div><div><br></div> <h1> 我的父亲梁汉印与刘保山,既是表兄弟又是刻骨铭心牵挂一生的亲密战友。 </h1> <h1> 我的父亲梁汉印,1925年3月22日出生于永城市茴村镇刘营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弟兄3人,父亲排行老二,幼年丧父。我奶奶梁贺氏终身未再嫁,拉扯了3个儿子。母子4人相依为命,全家仅靠我奶奶替有钱人家纺花织布和我年幼的伯父梁汉玉料理农活为生,尽管生活艰辛,但我奶奶还是从牙缝中省出钱来供父亲从1933年至1939年断断续续读了6年私塾。</h1> <h1> 我父亲的表哥刘保山,1921年出生于永城市高庄镇陈庄村刘河队。家境比较殷实,他的父亲刘玉亭育有5个孩子,二女三男,刘保山是男孩的老大。刘玉亭很注重对孩子们的教育,从1929年开始就送刘保山读了6年私塾。</h1><h1> 后来刘保山结婚成家,生下一个女儿,不料妻子病逝,几年后女儿也得了肠梗阻夭折。1943年他又续娶了永城的刘孙氏,1944年4月,他们的儿子刘须贞出生。</h1> <h1> 1939年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东,开辟豫皖苏根据地。父亲梁汉印在他的表哥刘保山的影响下,开始接受抗日救国的启蒙教育,耳闻新四军游击支队抗击日寇的故事,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痛心国家所受的沉重灾难,憎恨日寇烧杀掠夺的滔天罪行,一心想参加抗日斗争。</h1> <h1><font color="#b06fbb">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font></h1> <h1> 1939年6月永城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时,18岁的表哥刘保山带着我14岁的父亲在区政府参加了革命工作,父亲当了区政府通讯员。据刘保山烈士的孙子刘怀成1988年听我父亲梁汉印说,是刘保山烈士带着我父亲参加的革命工作。</h1> <h1> 1940年,父亲远离家乡,告别亲人,参加了新四军4师的前身八路军第4纵队直属骑兵连任通讯员。经历了艰苦斗争的磨砺,很勇敢,进步很快。</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一、携手参加新四军骑兵团</font></b></h1> <h1> 1941年8月1日,新四军4师骑兵团成立,这是新四军惟一的建制骑兵团。骑兵团历经大小数百场战斗,屡建奇功,威震敌胆,成为淮北平原一支抗日铁骑劲旅。</h1><h1> 父亲被调到4师骑兵团任通讯员。1942年底在骑兵团作战时手臂受伤,回家乡养伤,在家养伤期间父亲经常向村里的父老乡亲宣传抗日真理,讲新四军打鬼子的英雄事迹,教上不起学的穷苦孩子念书写字,焦急盼望早日回到部队。</h1> <h1> 1944年8月15日,新四军四师骑兵团随彭雪枫师长西征,收复豫皖苏根据地。</h1><h1> 8月19日,小朱庄战斗胜利后,由于战斗的频繁需要补充兵员,考虑到永城地区曾是豫皖苏根据地,永城人民的抗日基础较好,第4师师部确定,骑兵团在原有4个建制骑兵大队的基础上,采用到地方招募的办法,再成立1个学兵大队。骑兵团决定派1大队教导员刘传新带1个骑兵班去执行这一扩军任务。</h1> <h1> 父亲梁汉印终于实现了重返新四军的强烈愿望,他与表哥刘保山一起加入了骑兵团学兵大队。父亲和表哥刘保山分在同一个战斗小组里,他们互帮互学、积极要求进步,埋头苦练马术和杀敌本领,每次杀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中都冲锋陷阵,并肩作战,面对凶残的敌人毫无畏惧,配合默契,杀敌立功。</h1> <h1><font color="#b06fbb">父亲与战友合影</font></h1> <h1> 1944年底骑兵团跟随在西进部队编成内,横扫宿(县)南地区,摧毁了伪、顽政权。不久,父亲和刘保山调入1大队。</h1><h1> 1945年5月,父亲和刘保山双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在对日伪顽全面反攻中冲锋陷阵、浴血奋战,成为优秀的骑兵勇士。 </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二、岳圩子渡口并肩打阻击</font></b></h1> <h1> 1945年11月,父亲梁汉印与刘保山所在的骑兵团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暂受山东野战军指挥),张震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朝阳集战役、泗县战役、两淮保卫战。尤其是泗县战役的岳圩子渡口阻击战,骑兵团1大队全程参加了战斗。</h1> <h1> 1946年8月7日下午,泗县战役打响。经两昼夜激战,虽歼敌3000余人,我方亦伤亡2000余人,打成一个消耗仗,战局开始陷入被动。</h1><h1> 8月14日,占领灵璧、泗县的桂系国民党整编第7军派出一个团向泗县东北大庄集进犯。为掩护我1000余名伤员及后方机关同志转移,山东野战军司令部令华中野战军9纵派骑兵团担任掩护任务,坚决阻止敌人越过濉河。</h1><h1> 骑兵团遂决定在大庄集北面的岳圩子渡口阻击敌人,并明确由1大队长孟昭贤统一指挥骑兵1大队和学兵大队的2个步兵连队。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将电话接到阵地,直接指挥战斗。 </h1> <h1> 黄昏,大队长孟昭贤、教导员徐春阳带领1大队赶到岳圩子渡口,立刻组织部队沿濉河北岸抢挖野战工事。</h1><h1> 第2天早7点钟,在岸上轻重机枪的掩护下,一伙敌人分乘4艘橡皮舟,向濉河北岸我方一侧阵地发起猛攻,橡皮舟上的机关枪吐着火舌,拼命向我扫射。当敌汽船行至河中央时,孟大队长一声令下,我军机枪、步枪、冲锋枪一齐开火,4艘橡皮舟中有的被击中打坏,落水士兵很快被我击中,河上尸体漂浮,河水染得尽红。</h1><h1> 过了一会儿,敌人又开始用炮火向我阵地轰击,没等炮击停止,敌步兵就开始抢渡,结果又被我打了回去。就这样,一连打退敌人3次进攻。</h1> <h1> 父亲和刘保山还是第一次打阵地战,也是第一次在飞机狂轰滥炸下作战。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无所畏惧,给敌人以致命打击。</h1><h1> 中午时分,敌人的两架飞机对我方一侧阵地进行扫射轰炸。不一会儿,敌步兵分几个点成班成排地跳下河进行强渡。此时,我军所有武器一齐开火,给予敌方大量杀伤。敌人随着河水不由自主地向下游移动,孟大队长迅速调整了兵力,加强了下游方向的力量,少数敌人游到岸边,被我军用冲锋枪扫射、马刀砍,也很快消灭了。</h1><h1> 过了一会儿,敌人又利用岸边的一堆堆草垛作掩护,开始捆绑木排。我军把所有的曳光弹集中起来,用10多支步枪连续不断地向对岸草垛射击。很快,10余处草垛纷纷起火。 </h1> <h1> 下午5时,他们接到命令撤出了战斗。此战,为伤员及后方机关的安全转移争取了时间,共毙伤敌80余人,骑兵团无一人牺牲,受到了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的表扬。</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三、血洒朱湖 阴阳两隔</font></b></h1> <h1> 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向我淮北解放区大举进攻。8月,我军主力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奉命撤出淮北,北上山东。11月,苏皖边7地委和华中军区7分区仓促撤离淮北,致使分区后方机关、干部、家属3000余人被迫撤到洪泽湖区,被困无援、弹尽粮绝达2月之久。</h1> <h1> 1947年1月8日,为了牵制国民党部队向山东的大举进攻,解救洪泽湖内被困的军民。华中局和华中野战军决定组建淮北挺进支队,由华中野战军9纵77团、81团和骑兵团1、3大队组成,总计3300余人。</h1><h1> 由9纵副司令员饶子健任司令员兼政委,赵汇川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学武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h1><h1> 骑兵团1、3大队由程朝先参谋长带领,1大队长为孟昭贤,教导员刘振亚(后为刘涛),3大队长为王开一,教导员胡广明(后为刘振亚)。</h1> <h1><font color="#b06fbb">饶子健将军曾任淮北挺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font></h1> <h1> 1947年1月18日(阴历大年三十)夜,淮北挺进支队从宿迁北部的皂河与窑湾之间渡过运河。</h1><h1> 1月23日(大年初二)天快明时走到朱湖北的小陈庄,遭到敌人拦阻,猛烈的炮火疯狂向我射击,朱湖战斗打响了。</h1> <h1><font color="#b06fbb">朱湖镇地处洪泽湖西北</font></h1> <h1> 朱湖镇是江苏泗洪县东北30多里的一个较大的集镇。附近一带的国民党地方武装、还乡团和叛徒等听说解放军到了淮北,他们大都集中到这里,形成一个武装据点,企图阻止我军前进。</h1><h1> 支队领导当即命令77团和骑兵1、3大队消灭该敌,77团负责围歼,骑兵1、3大队负责打突围之敌。77团团长叶道友和骑兵团参谋长程朝先随即命令部队将朱湖包围起来。</h1> <h1> 战斗中,叶道友团长调来炮兵,刚开始炮击,集镇里的敌人就开始突围。看到这一情况,程参谋长命令1大队正面攻击、3大队外围包抄,并让司号兵吹起了冲锋号。</h1><h1> 这时,敌人向东杨岗方向突围,1大队长孟昭贤和教导员刘振亚带着部队向敌人冲击过去。3大队长王开一和教导员胡广明率领部队从一侧包抄过去,77团从西侧沿着一条抗日沟追击敌人。</h1><h1> 孟大队长看到突围的敌人队形混乱、溃不成军,即令1区队由西北向东南冲击,3区队从西南向东北冲击。但敌人负隅顽抗、拒不缴枪。3区队长李文传驳壳枪子弹打完后,拔出马刀与敌拼杀,连续消灭10多个敌人。</h1> <h1><font color="#b06fbb">追歼逃敌</font></h1> <h1> 经骑兵两个大队反复冲杀,敌死伤无数,但残敌仍然十分顽固、拒不投降,只要未被打死,依然边逃跑边向我还击,接连打伤我几匹战马。</h1><h1> 看到敌人如此顽固,孟大队长便骑上大青马,举起驳壳枪,叫声:“张同振,跟我上!”带着2区队再次冲向敌群、打死两个敌人,2区队长张同振也举起驳壳枪,顺沟追击,又连续打死好几个敌人。区队副梁天作带着2区队其他同志也在奋力砍杀敌人。</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参谋长程朝先</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1大队长孟昭贤</font></h1> <h1> 冲过之后,敌人仍不投降,孟大队长下令:“各区队,反复冲杀,一定要干掉这伙顽固的家伙!”程朝先参谋长更是火冒三丈,高声叫喊:“快冲上去,把敌人统统干掉!” </h1> <h1><p></p></h1><h1> 接到指挥员的命令后,战斗组长(班长级)刘保山骑着“鸭爪子”马,举着马刀,和父亲梁汉印一块纵马疾驰,飞也似地冲了上去。</h1><h1> 在追赶逃跑敌人的途中,父亲眼明手快见敌人从地上拾起枪正要开枪时的一刹那,只听“砰砰”两枪,将敌人打伤。父亲开枪打伤一名敌人后,骑着马向前面敌人冲杀过去,后面刘保山骑马过来,举刀正要砍那名受伤的敌人,刀还没有落下,敌人举起枪来直戳到刘保山胸前,一枪把他打下马来,刘保山壮烈牺牲。</h1> <h1> 副班长(副排级)蔡云、战士张友金见刘宝山落马牺牲,义愤填膺,用双腿猛磕马镫紧追上去。蔡云举刀砍向趴在地上的敌人,敌人用枪一档,没被砍着,蔡云的马却向前跑去,敌人遂向其背后开枪,蔡云不幸中弹,跑了30多米,落马牺牲。</h1> <h1><font color="#b06fbb">短兵相接(张爱萍摄)</font></h1> <h1> 战场上的情况使孟大队长意识到这样冲击不行,还会产生不必要的牺牲,立即命令各区队停止冲击,下马四面围住,用机枪冲锋枪消灭敌人。</h1><h1> 全大队火力从不同方向射击。机枪射手陈长林、王友生等对准残敌一阵扫射,敌人纷纷倒下。最后一个敌人仍然不顾一切地向杨岗方向拼命逃跑,王友生一个点射,把他的腿打断,接着,大队部通信班长王复林、战士张友田、张兴元等纵马追上将其砍死。</h1> <h1> 至此,朱湖战斗结束,经过一场血战,我军攻破敌炮楼4座,把企图从朱湖突围的47名敌人全部打死砍光,无一漏网。</h1><div><br></div><h1> 朱湖血战基本上消灭了朱湖附近的反动势力,震动了泗洪东北部,界头集和龙集里的土顽吓得逃之夭夭。反动武装产生了恐惧感,尤其害怕像父亲这样的骑兵战士。</h1><h1> 他们纷纷传说:“解放军骑兵真厉害,你可不能伤他的人,你打死他一个,他们可不饶你!”有的说:“碰到解放军步兵,你打不过时还可以跑掉,碰到解放军骑兵,打不过时你就等死吧!”这对敌人是很大的震慑。</h1> <h1> 1月24日,淮北挺进支队在界集以南谢集、太平一带洪泽湖边,与在洪泽湖上坚持斗争58天的淮北地区党政干部和洪泽湖大队胜利会师。<br> 1月25日,支队在朱湖、新河头一带遭敌人重兵围攻,经激战击退敌人。此战共毙伤敌80余人,我指战员伤亡24人。<br></h1> <h1> 战斗胜利后,父亲和战友们一起将刘保山和蔡云两位战友的遗体抬到朱湖东南新行圩子附近的小东庄。父亲眼含热泪、强忍悲痛,双手捧住表兄刘保山被打得流到肚子外面的肠子塞进他的肚子里,扣好他衣服的扣子,装入棺材,安葬了两位烈士。<br> 敌人是无比残忍的,十几天以后,父亲和战友们又去探望祭奠烈士时,才知道两位烈士的遗体已被敌人从棺材里弄出来,遗矢荒野。父亲和战友们愤怒到了极点,对天长啸,发誓将永远记住这笔血债,让敌人血债血还!<br></h1> <h1> 父亲满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奋勇杀敌,在骑兵团3次被评为战斗模范,升任副班长(副排级)。1947年12月他又一次负伤住院,1948年3月伤愈后调回豫皖苏军区3分区任管理员,在豫皖苏军区3分区荣立一等功和二等功各一次。</h1> <h1></h1><h1> 战斗到3月中旬, 淮北挺进支队采取<font color="#ed2308">”敌进我进、声东击西,内线坚持和外线迂回的战术”</font>,多次粉碎国民党军围追、堵击、“围剿”,歼敌1500余人,恢复了洪泽、淮泗、泗宿、泗南、泗阳5个县的民主政权,初步打开了局面。 </h1><h1> 9月至11月,淮北挺进支队接连举行解放管镇、青阳、泗县等战斗,歼敌2000余人,解放了大片地区。</h1> <h1><font color="#b06fbb">乘胜追击(张爱萍摄)</font></h1> <h1> 至1948年5月,淮北挺进支队在一年多时间里,共进行大小战斗649 次,毙俘国民党军1.15万余人,以牺牲658名指战员的代价。胜利地完成了华中分局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h1><br> <h1><b><font color="#167efb"> 四、 烈士亲人无处祭扫英灵</font></b></h1> <h1> 2016年12月,当年淮北挺进支队骑兵1大队大队长孟昭贤的女儿孟秀玲在编写《红色永城》系列丛书时,找到老骑兵梁汉印的女儿梁颖,才得知刘保山烈士还有后代。</h1> <h1> 梁颖告诉孟秀玲说:“新中国成立后,我的父亲回到了永城老家,找到了刘保山的夫人刘孙氏和他们惟一的儿子刘须贞,多年中一直保持联系。”</h1><h1> “1983年,骑兵团的原政治处主任程坤源伯伯为撰写《金戈铁马》一书,专程到商丘市找我父亲回忆战斗岁月,一个多月里去我家好几次。父亲还介绍程伯伯去采访了刘保山烈士的儿子刘须贞。”</h1> <h1><font color="#b06fbb">骑兵团原团长周纯麟、政治处主任程坤源撰写的《金戈铁马》</font></h1> <h1> 2018年,孟秀玲找到了刘须贞父子,见到了刘保山烈士的孙子刘怀成,看到父亲战友的后代感到格外亲,听到他们诉说70年来寻找父亲遗骨未果、祭扫英灵无门的苦闷心情,深感遗憾和难过。</h1> <h1> 刘保山烈士的独子刘须贞诉说:“我父亲刘保山烈士牺牲时,他的表弟梁汉印在场,1947年的当年,梁汉印就把烈士牺牲的噩耗告诉了我家。我的爷爷、奶奶悲痛欲绝,没想到3年没见的儿子年仅26岁就阴阳两隔,再也回不来了!</h1><h1> “我的母亲刘孙氏更是哭得死去活来,她与父亲相亲相爱,并于1944年4月生下了我。但4个月后父亲就告别了母亲和我,毅然参加了新四军骑兵团,离开了家乡。父亲牺牲时我才不到3岁,从此父子永无相见之日。”</h1> <h1> “1947年,我的爷爷刘玉亭亲自到淮北朱湖小东庄寻找儿子的遗骨,打算将遗骨起回家乡,但到达小东庄时已经找不到坟头了。”</h1><h1> 孟秀玲判断:“可能是当年骑兵们将烈士的遗骨重新入殓后,又被反动还乡团遗尸荒野,任野狗吞噬,以致尸骨无存。”</h1> <h1> 刘须贞说:“我的爷爷奶奶一生都在思念儿子中度过,1970年至1980年间他们相继去世,我的爷爷享年70多岁,我的奶奶享年80多岁。”</h1><h1> “我的母亲刘孙氏年纪轻轻就失去了丈夫,还被人迷信地传言是她克死了丈夫,内心的痛苦和煎熬非常人可知!她历尽艰辛、一生守寡,将烈士的遗孤抚养成人。她一生郁郁寡欢,于1972年病逝。”</h1><h1> “我是1944年4月出生的,父亲牺牲时我还不到3岁,1947年我对爷爷到淮北寻找父亲遗骨的事情一概不知。长大后,母亲才告知我,父亲是烈士。我一生务农,与教师王月英结婚,家族人丁兴旺,育有5个孩子。孩子们个个争气,事业有成。”</h1> <h1> 孟秀玲让刘须贞拍来刘保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一看,姓名错写为刘宝三(谐音),牺牲地点错写为山东省青头湖。</h1> <h1><font color="#b06fbb">刘保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font></h1> <h1> 刘须贞回忆:“1983年,骑兵团原政治处主任程坤源为撰写《金戈铁马》一书,专程来我家采访并慰问了我,使我的家人都记住了朱湖战斗。”<br>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须贞寻找父亲遗骨的愿望愈来愈强烈,他听父母说起过1947年曾到淮北寻找父亲的遗骨,但没记住地址。他的孩子们也加入到寻找爷爷墓地的行列中来。<br></h1> <h1> 2013年,刘须贞的长子刘怀成在网上查询到《金戈铁马》一书里有埋葬烈士的线索。于是,刘须贞父子千里迢迢来到泗洪县朱湖镇,找到镇民政所,在刘所长的热情帮助下找到了村里的一位90多岁的老妇救会长,当年她老人家参与了埋葬二位烈士。</h1><h1> 由她老人家指点,找到了埋葬的大概位置,说在一条水沟的两边各埋葬了一位烈士。可惜依然没有坟头,无处寻觅。寻找父亲遗骨未果、祭扫英灵无门成了他们最大的憾事。</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五、 修建挺支无名烈士陵园</font></b></h1> <h1> 2018年10月,一则好消息令孟秀玲兴奋不已。<br> 当年淮北挺进支队的司令员兼政委饶子健将军的儿女们准备前往当年父亲战斗过的淮北地区,追寻父辈的战斗足迹。临行前,饶伯伯的长女饶江宁询问孟秀玲有关骑兵团挺进淮北时战斗的踪迹。<br></h1> <h1><font color="#b06fbb">淮北挺进支队是从江苏宿迁北部的皂河与窑湾之间渡过运河的,出发地是窑湾李圩。现李圩已不存在,在五六十年代已被淹了。左起:饶江萍、饶江宁</font></h1> <h1> 当他们在宿迁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单延山和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连军的陪同下,寻访到泗洪县金锁镇曹宅村夏圩组时,发现了一处挺进支队烈士的无名烈士墓。</h1> <h1><font color="#b06fbb">寻访到泗洪县金锁镇曹宅村夏圩组</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饶江宁发现了一处挺进支队烈士的无名烈士墓</font></h1> <h1> 原来,1947年1月25日的朱湖战斗后,金锁镇曹宅村人宋老蔫与其他群众将淮北挺进支队11位烈士遗体从朱湖庄谭一带运至此地安葬。当时每座坟墓上都插有烈士姓名的木牌子,其中有一个是干部(排长或连长)的墓冢,其忠骸后被他家人迁走。因时间久了,木牌无存,致使10位烈士姓名无法查清。</h1><h1> 无论草长草枯、风起雪落,宋老蔫一直守护着这些坟茔10余年。20世纪50年代,70多岁的宋老蔫带着对烈士的崇敬与依恋离开了人间。遵照老人的遗愿,村里将他安葬于11位烈士墓旁,与烈士永远相伴。</h1> <h1> 饶子健将军的儿女们请求修葺这些烈士墓,在单延山副局长、赵连军秘书长的协调下,泗洪县金锁镇党委和人民政府拟在烈士墓原址上修建一个无名烈士陵园。”<br> 当饶江宁将这一好消息告知孟秀玲时,孟非常激动。于是,在赵连军秘书长的邀请下她积极参与了烈士墓铭志的撰写。 <br></h1> <h1> 2019年11月8日,泗洪县金锁镇人民政府隆重举行陵园落成仪式。并敬立‘淮北挺进支队无名烈士墓’碑。</h1><h1> 原淮北挺进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饶子健将军子女饶康宁、饶江宁、饶江萍、饶灵宁等应邀专程参加,泗洪县副县长朱刚及泗洪县民政局、宿迁市新四军研究会、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相关同志和金锁镇党员干部代表和镇中心小学师生代表参加仪式。</h1><h1> 金锁镇党委书记陈志刚和饶子健将军之子饶康宁分别致词。</h1> <h1><font color="#b06fbb">金锁镇党委书记陈志刚致词</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饶子健将军之子饶康宁致词</font></h1> <h1> 饶子健将军的女婿潘瑞吉中将亲自为陵园墓碑命名题字。饶子健将军子女敬献了花圈。孟秀玲也代表淮北挺进支队老骑兵的后代敬献了花圈。</h1> <h1><font color="#b06fbb">2019年11月8日,淮北挺进支队无名烈士陵园落成仪式上,淮北挺进支队后代敬献的花圈。</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饶子健将军的子女们受邀参加仪式,左起:胡瑛(饶康宁夫人)、饶灵宁、饶江宁、饶江萍、饶康宁、于伟鵬(饶江萍爱人)</font></h1> <h1> 据赵连军秘书长传来的信息:陵园长37米,宽27米,总面积999平方米,在落成之时敬立墓碑11座,其中无名烈士墓10座,“守墓人”墓1座。</h1> <h1><font color="#b06fbb">无名烈士墓碑</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守墓人宋老蔫的墓碑</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俯瞰淮北挺进支队无名烈士陵园</font></h1> <h1> 孟秀玲无限感慨:“当年淮北挺进支队在无根据地、无后方保障的情况下作战,牺牲在淮北大地的烈士无数,他们或遗落乡间,或不知所踪,或已迁移到较大的陵园,只有金锁镇的这个无名烈士陵园是专门为淮北挺进支队烈士所建。”</h1><div><br></div> <h1><b><font color="#167efb"> 六、七十载终圆祭扫梦</font></b></h1> <h1> 就在无名烈士陵园落成仪式那天,孟秀玲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能让刘保山烈士、蔡云烈士的墓碑迁入无名烈士陵园多好哇!一是让两位烈士能与淮北挺进支队牺牲的战友长眠在一起,二是也使两位烈士有个安葬之地,满足刘保山烈士儿孙祭扫英灵的愿望。”她将这一想法告知了刘须贞父子,获得了刘须贞父子的完全赞同。</h1> <h1> 为了找到朱湖战斗骑兵团的另一位烈士蔡云的后人,刘须贞的长子刘怀成根据《金戈铁马》书中的线索,专程到河南省鹿邑县民政局查找,查无此人。他想,可能记载有误,于是他又到河南省夏邑县民政局查询,果然查到了蔡云烈士的记载,但已查不到蔡云烈士的后人了。</h1> <h1> 2019年1月,经赵连军秘书长联系,在金锁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金锁镇民政助理孙瑞组织落实,做好了刘保山和蔡云两位烈士墓碑的安放。使之成为淮北挺进支队无名烈士陵园里惟一的两位有姓名的烈士碑。</h1><h1> 两位烈士终于与当年淮北挺进支队牺牲的战友们长眠在了一起,共话当年驰骋淮北大地的豪迈。</h1> <h1><font color="#b06fbb">刘保山烈士墓碑</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蔡云烈士墓碑</font></h1> <h1> 2019年清明前夕,刘须贞带着三个儿子和长孙从永城市专程来到淮北挺进支队无名烈士陵园,祭奠亲人和淮北挺进支队的烈士。</h1><h1> 他们将一面“护烈士英灵安息,传红色记忆永存”的锦旗送到金锁镇领导手中,感谢镇党委、政府对烈士的关爱,让他们圆了70年祭扫父亲英灵之梦。 </h1> <h1><font color="#b06fbb">刘须贞带着三个儿子和长孙祭奠淮北挺进支队的烈士们</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刘须贞与三个儿子和长孙。左起:刘世豪(长孙),刘怀远(小儿),刘怀轩(次子),刘须贞,刘怀成(长子)</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刘须贞父子向金锁镇领导赠送锦旗</font></h1> <h1> 2019年4月3日清明节前夕,金锁镇党委、政府集体举行了淮北挺进支队无名烈士陵园清明祭扫活动,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为国捐躯的烈士们。<br> 硝烟虽然散去,但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没有消散。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在人民心中飘扬。 <br></h1> <h1><font color="#b06fbb">2019年清明节祭扫活动</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19年清明节祭扫活动</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2020年清明节祭扫活动</font></h1> <h1> 梁颖无限感慨地说:“我常听母亲和哥哥还有几个堂哥都谈到,当年挺进淮北打仗时,我父亲一个多月没有下过马,100天打120仗,受过伤等战斗情节,遗憾地是,当年我对父亲讲的故事不够上心,至今一无所知。” <br> “1988年,刘保山的长孙刘怀成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毕业时还专程到商丘找到了我父亲,听父亲诉说他与亲密战友刘保山一起参加革命、并肩战斗、血洒沙场的难忘岁月。”<br></h1> <h1> “从1947年1月父亲和他的亲密战友刘保山永别,到父亲2005年逝世,整整过去了58年。58年间,他们虽然阴阳两隔,但我相信,他们的心时时牵念、梦魂萦绕,这就是刻骨铭心的战友情,令人唏嘘,感人肺腑!”<div><br></div><div><br></div></h1> <h1><font color="#b06fbb">刘保山烈士的独子刘须贞与妻子王月英</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刘保山烈士的长孙刘怀成一家</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刘保山烈士的二孙刘怀轩一家</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刘保山烈士的小孙刘怀远与其女儿</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font color="#b06fbb">父亲梁汉印的授衔照</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父亲梁汉印与母亲刘素梅</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父亲在商丘市工作时留影</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父母与奶奶梁贺氏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作者梁颖与父母合影</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梁汉印全家福。后排左起:小儿梁怀光、长子梁怀杰,长女梁颖,小女梁燕</font><br></h1> <h1><font color="#b06fbb">父母的孙辈绕膝,其乐融融。左起:孙女梁甜、孙女梁爽、外孙女刘悦、外孙女刘曼懿</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梁汉印夫人刘素梅今年88岁,精神矍铄</font></h1> <h1><font color="#b06fbb">作者梁颖</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br></font></div> <h1> <b><font color="#167efb">作 者:</font></b></h1><h1> 梁 颖,梁汉印之女。1958年5月20日出生,大专学历,1978年后在河南省商丘市医药公司、商丘市梁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事业保险所工作。现已退休。</h1><h1> 孟秀玲,原新四军4师骑兵团孟昭贤之女,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副秘书长。</h1><div><br></div> <h1> <font color="#167efb">提供信息资料:</font>刘怀成、饶江宁、赵连军</h1> <h1></h1><h1> <font color="#167efb">编辑制作:</font>孟秀玲<br> <font color="#167efb">照片提供:</font><font color="#333333">梁颖</font>、孟秀玲、刘怀成、饶江宁、赵连军</h1><div><br></div> 【本美篇所编发制作的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首发的知识产权,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自美篇的制作人及标题1381003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