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颐和路 半部民国史

马学敏

<p class="ql-block"><b>  南京颐和路是外地游客到南京必打卡的去处,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这就是众多网友推荐的理由。</b></p><p class="ql-block"><b> 颐和路是民国时期规划建设的高级住宅区,民国时期,各界名流、达官显贵和外国公使馆云集,在这里兴建官邸,老百姓们把这一带叫做“公馆区”。</b></p> <p class="ql-block"><b>  颐和路,也是南京最美的街巷之一。这里没有商业,路边只有高大雄伟的梧桐树和高高院墙。每年春天来临,蔷薇花开的季节,高高的院墙挡不住满园的春色,蔷薇花开了满墙,灰色的门头、黄色的院墙和民国小洋楼相互呼应,成就了四月最美颐和路。满眼望去,颐和路上一片新绿绯红,就连调色盘也调不出来这样的深浅浓淡。一条颐和路片区像一团淡雾薄纱,有欲语还羞的轻浅,也有风情撩人的浓碧,转换全凭心意。</b></p> <p class="ql-block"><b>  颐和路春天开满了蔷薇,夏天梧桐林荫。它是朗朗树木娇滴花卉的汇集,它是各种建筑艺术风格的综合,更是一段民国历史的缩影。在南京,最美最悠闲的路巷莫过于颐和路了,它周围都极其的繁华,而它却存在于一片嘈杂中尽显自己的宁静幽雅,整条街道透出神秘的气氛和浓郁的文化气息。</b></p> <p class="ql-block"><b>  春天至夏,颐和路附近不少民国建筑旁的蔷薇花、月季花陆续开放,一片片红色的花丛攀出墙头,与附近的青瓦黄墙建筑形成一幅美妙画卷,而美丽的蔷薇花也吸引了不少路人及游客驻足拍照观赏。让你流连忘返,让你品足了文艺小清新。</b></p> <p class="ql-block"><b>  说是颐和路,其实是以颐和路为中轴,由江苏路、西康路、宁海路围成的一片区域。这里道路皆以中国各地名胜命名,主干道叫“颐和路”,其实两侧有“珞珈”“牯岭”“普陀”“灵隐”“赤壁”“天竺”“莫干”“琅琊”“西康”“宁夏”诸路巷,念起来琅琅上口,充满诗意,分外优雅。</b></p><p class="ql-block"><b> 这一带是中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地区,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特色景点之一,南京重要近代建筑群,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漫步在颐和路上,两旁大院的院墙沿路伸展而去,一幢幢中式的、西式的楼房掩映在高墙密林中,风格各异,清幽雅致,透着独特的历史韵味。</b></p> <p class="ql-block"><b>  闹市喧嚣中自有一寸宁静,繁华落尽还一处洗净铅华;曾经的纸醉金迷香车宝马,都变成了公馆外斑驳的外墙旧影。</b></p> <p class="ql-block"><b>  192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发布了由蒋介石亲笔题字的旨在对南京市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城市规划文件——《首都计划》,《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的产物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37.8万平方米的颐和路公馆区。很快,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陆续建造了起来,而云集在此的正是国民党的高官名流,达官显贵以及外国公使。目前这里共矗立着225幢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分别以颐和路为中轴,被“珞珈”、“灵隐”、“普陀”等道路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b></p> <p class="ql-block"><b>灵隐路</b></p> <p class="ql-block"><b>琅琊路</b></p> <p class="ql-block"><b>莫干路</b></p> <p class="ql-block"><b>天竺路</b></p> <p class="ql-block"><b>牯岭路</b></p> <p class="ql-block"><b>  主要公馆:</b></p><p class="ql-block"><b> 颐和路:2号原泽存书库、8号汪精卫公馆旧址、15号菲律宾公使馆、18号、25号、29号苏联大使馆、32号澳大利亚大使馆、34号、38号、6号原陈布雷寓所、罗马教廷公使馆(颐和路44号)、汪精卫公馆(颐和路38号);</b></p><p class="ql-block"><b> 宁海路:2号、5号马歇尔公馆旧址、11号原蒋锄欧寓所、14号巴西大使馆、15号瑞士公使馆、17号原刘嘉树寓所;</b></p><p class="ql-block"><b> 天竺路:15号墨西哥大使馆、25号罗马教廷公使馆、3号加拿大大使馆;</b></p><p class="ql-block"><b> 武夷路:4号、13号原意大利大使馆;</b></p><p class="ql-block"><b> 天山路:39号原国立编译馆旧址;</b></p><p class="ql-block"><b> 珞珈路:50号原巴基斯坦公使馆、46号瑞士公使馆。</b></p> <p class="ql-block"><b>普陀路(蒋经国故居)</b></p> <p class="ql-block"><b>马歇尔公馆</b></p> <p class="ql-block"><b>汪精卫旧居</b></p> <p class="ql-block"><b>陈布雷旧居</b></p> <p class="ql-block"><b>薛岳旧居</b></p> <p class="ql-block"><b>阎锡山旧居</b></p> <p class="ql-block"><b>顾祝同旧居</b></p> <p class="ql-block"><b>  秋天的南京,有着自己最美的样子。处处是明黄的银杏叶、火红热烈的枫树叶、五彩缤纷的菊花、渐黄的梧桐叶,六朝古都的韵味,在这金秋的斑斓色彩里尽情释放。</b></p><p class="ql-block"><b> 南京的秋天与梧桐最配,说起南京的秋,梧桐树必须是主角。而颐和路两边,就栽种着最美的法国梧桐,浪漫到让你舍不得离开。</b></p><p class="ql-block"><b> 一条颐和路,就让南京美成了金陵,琳琅满目,美不胜收。</b></p> <p class="ql-block"><b>  岁月流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留下的是百余座风格各异的宅邸。路人和游客现在只能在院墙外,对历经沧桑的洋楼和苍劲古朴的老树惊鸿一瞥,像又见了民国的背影。</b></p><p class="ql-block"><b> 深宅大院的显赫,如今带着衰败的复古美。你悠闲走过颐和路片区,仿佛就像看一部泛黄的老电影在放映,你或许还能够隐隐约约听到有吱吱呀呀的老式留声机放出来的声响,谁也不知在哪个窗台有人浅吟低唱。</b></p><p class="ql-block"><b> “即使是法国巴黎最豪华、最漂亮、气度最轩昂的香榭丽舍大街,也不能和我心中的颐和路相比。”</b></p><p class="ql-block"><b> 在南京人的心里,全世界没有一个街道可以和颐和路相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