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城市里呆得久了,总疑心自己有什么毛病,经常做些无谓的检查。其实,无论查出或是没有查出病症总还是会有各种的不放心。不如来一次艰难的跋涉,透支一次体力,看自己能否支撑下来或者能否在力竭之后迅速恢复,更能看得出一些端倪。</p><p class="ql-block"> 徒步攀登武功山金顶,就是想看看如今的腿脚是否还行,那份年少时的方刚血气是否还在,身体是否还能支撑。遂报了个团,背上相机、食物、御寒的衣物共三十多斤的行囊出发了,顺便还备了些酒菜。</p> <p class="ql-block"> 带着白酒登山,记忆中这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参加高考那年登"赣东第一高峰"军峰山,第二次是大学二年级时和同学一起到南昌近郊梅岭登山。这第三次登武功山和那年登军峰山有些相似,都要在夜间攀登。</p><p class="ql-block"> 1987年参加完高考,8月份拿到录取通知,和另外两位也来自农村的考取了的同学合伙谢师,没有父母张罗,自个儿在离家70公里的县城的酒店里订了三桌酒席,来的都是老师和同学,大伙都很尽兴,自己也醉了,被人搀扶着回去。</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和同学一行6人,带了两瓶白酒和一些便于携带的下酒菜,去攀登海拨1761米的“赣东第一高峰”军峰山。山是野山,需要家住山脚附近的同学引路。</p><p class="ql-block"> 按当时的公路路况和车况,客车从县城到达距县城45公里外的军峰山山脚就用去了两个多小时,在同学家用过中餐后立刻向山中进发,天黑时才到得半山腰的有僧人居住的寺庙。歇息、吃过了些东西继续往上,到山顶过夜,以期能在第二天早上观云海、看日出。</p> <p class="ql-block"> 就着手电筒微弱的光,6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起初还有说有笑,虽是夜间倒也不甚寂寞,只是越到后来,说笑声渐稀,大家凝神举步,树枝间寻路,在结露的草丛、枝叶、山石间落脚。杂碎的步履声和着山风吹树枝的声音及山风撞在山壁上发出的呼吼声振荡着耳膜,有些地段的山脊上的小道仅容得下一人通过,两边都是深壑。到达山顶时,已经是深夜了,山顶风大,几难站立,一座花岗岩巨石砌成的寺庙,兀自立于山顶,据说已有上千年历史了。那天夜里山顶没有其他游人,就我们6人蜷缩于庙的石墙下。没有帐篷,烛火是不可能点燃的,手电只能省着点用,在暗夜里靠着白酒御寒,连不会喝酒的那三个人也喝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 国庆假期出行,走到哪儿都人多,景区排队看人头。要不是吃饭排队、如厕排队、购票排队、等景区中转车排队……也不会到那么晚才开始登山,大群大群的人拥向登山索道,同团的50人之中大部分选择乘坐索道缆车上山,只有7人选择徒步登山。16:20开始攀登,导游告知:徒步登达最高峰“金顶”需要6个小时。看着缆车等候区的如织人流,估摸着坐缆车排队也要等上好几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一路前行,举步轻盈,眼前靠近山脚的登山步道还算规整,路也挺宽,我们一边细赏着高处的灌丛红叶、峰峦石柱,一边倾听着林涧里的水淙鸟鸣,也不时地停下来拍摄些路边的秀美风景。天快黑时,在路旁歇息,遇到一伙来自南昌的壮实小伙,一行6人,他们分工合作,带了帐篷,挑了两箱听装啤酒,看到我包中也带了酒,硬要打开一听啤酒递给我,与我邀酒干杯。相遇有缘,图的是一个快乐,于是纵酒闲聊,举“杯”拍照,相约山顶再见。</p><p class="ql-block"> 山顶再见?一个良好愿望而已,事实是彼此再也没能见到。自2009年武功山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后,便已名声在外,全国各地来此登山旅游的游客不计其数。2008年,萍乡市政府在武功山的10万亩高<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青</span>草甸中举行了首届“武功山国际帐篷节”,此后每年举行一届,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户外驴友的注目。象这种国庆假日,每天都有好几万人进山游玩,他们中大多在山顶上住帐篷过夜。</p> <p class="ql-block"> 夜幕渐渐降临下来,逶迤一路的登山人流已顾不上彼此了,我也收起了用于拍风景的单反相机,步子逐渐沉重起来,先前的有说有笑这时突然变得安静了,随之而来是粗重的喘息声和急促的脚步声。登山缆车分两段,乘第一级索道缆车上山的人从这里下车,加入了徒步的人流,路上的行人愈发拥挤起来,要攀登好几里路才能继续排队乘坐下一级索道缆车,这样走着,还不时的要停下来等待前方人流的移动。</p><p class="ql-block"> 白天的山外,36℃的高温,不少当地村人在兜售防晒用品和登山手杖,当时还觉得多余,现在看来两样都用得上,尤其是手杖。此时凉意渐浓,加之出了不少汗,山风吹来,偶尔还冒出个寒颤。有人开启了手机的电筒照明,也有人开始叫嚷:山难爬、腿难抬、身难受!妻子和儿子乘坐缆车,据说就要轮到他们上缆车了,女儿大些,在校读研,和我一同徒步,此时也相隔两处,看不到她的人影了。所有人都<span style="font-size: 18px;">较先前慢了很多,路边坐下歇息的人也越来越多。</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由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入内登山的,此行的终点是武功山主峰白鹤峰,即通常所说的海拔1918米的武功山“金顶”所在。一路走走歇歇,终于在晚上21:30到了被称为“金顶”的武功山顶峰,比导游说的6小时快了近一个小时,之后,乘坐缆车和不坐缆车的同团人员才陆续在山顶聚齐。</p><p class="ql-block"> 山顶到处是人,操着不同的口音,人声鼎沸、帐篷林立。电力困难、如厕困难、用水也很困难,好在在山顶草场有一条以地桩、支架支起,在上面铺有三米左右长木条的类似栈道的路供人行走,不然草场会被踩踏得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 山上用来租给游客住的帐篷是商家早就占好位置支放好的,导游到时,由商家分配给游客,两人一顶,自带的帐篷则要到更远的荒地才能摆放。待到一切安顿好,入住到帐篷里时都已是午夜24点了。帐篷摆在木条铺就的路内侧,一顶挨着一顶,外侧还得行路,不时有人经过,基本没能入眠,我们一家四口中,只有儿子一人在帐篷内睡到了天亮。</p><p class="ql-block"> 凌晨4点钟光景,就有人流开始向山顶聚集,集中到有“金顶”石碑的山峰最高处,他们要在那里观云海、看日出。我两个大人也随即一同去,俩个小的对此没多大兴趣,再说也确实累了,就留在帐篷里休息。</p> <p class="ql-block"> 一路穿行于帐篷之间,艰难地上到了山顶,早已没有很好的位置了,只得随便找了一个地儿,守待天明。从这居高临下看四周,简直就是帐篷的海洋,红色帐篷、绿色帐篷、蓝色帐篷、紫色帐篷……不一而足,大帐篷、中帐篷、小帐篷……镇山守土,几栋标记作“XX山庄”的宾馆模样的房子处才有灯光,房子周边是硬化的平地,有序地摆放着帐篷,帐篷五彩斑澜,成为靓丽风景。周边没有高大的树,有的是高山草甸,一望无际,十月的草,已开始了枯黄,但颗颗劲立,风吹不倒。天际一片灰暗,云层很厚,日出是看到了,但并没什么特色。太阳升空之后,我们游览了武功山最具特色的金顶古祭坛群,包括葛仙坛、汪仙坛、冲应坛、求嗣坛等,峰顶的这些神秘的古祭坛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华夏之一绝。之后便接到导游发来的短信告知:进山的人特别多,无论是乘缆车还是步行都要尽早下山,否则可能被困于路上。于是告别金顶,9点不到就踏上了下山的归程。</p> <p class="ql-block"> 我和女儿继续选择步行下山,下山虽然更快些,但往往是上山人流和下山人流迎面遭遇,在道路狭窄处形成瓶颈,需久久地等待,遇等待处,便只能举着相机拍些风景中的人流,人流边的风景。下到山底,已过了正午12点钟,双脚已是铅坠般沉重,脚拇指指甲盖处出现了淤血,脚小指则出了水泡,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回顾登山经历,远比30年前攀登军峰山艰辛,然艰辛而无悔,只是感觉在山顶停留的时间过短,很多景点来不及细看而有点儿遗憾而已,还有些体力耗尽的感觉,不过还行,过后恢复得挺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附:明 徐霞客《游武功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千峰嵯峨碧玉簪, 五岭堪比武功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观日景如金在冶, 游人履步彩云间。</span></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图片为自己旅游时所摄,少数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作者简介: 彰往察来,江西临川人,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现任教于本地一知名中学。致力于探究"物理"与"作文"的结合之妙。为教,务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文,力争凝练通达,不喜繁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