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过的世界遗产(128)中国承德避暑山庄(中)

东方君

<b>苑景区</b><br>苑景区位于宫殿区的北面,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br><br> <b>湖区(上)</b><br>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半月湖,统称为塞湖。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br> <b>水心榭</b><br>水心榭在东宫之北,是宫殿区与湖区的重要通道。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御笔题额。榭建于下湖和银湖之间,跨水为桥,上列亭榭3座,南北为重檐四角攒尖式方亭,中为进深3间重檐水榭。榭在水中,两旁空间广阔,碧波荡漾,四望皆成画景,确有“飞角高骞,虚檐洞朗,上下天光,影落空际”的诗意。<br> <b>下湖</b> <b>银湖</b> <b>文园狮子林</b><br>文园狮子林位于静湖南岸,与水心榭隔银湖相望,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占地0.74 公顷。它东部是以假山为主体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景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其总体布局宗法于元代画家倪瓒的《狮子林图》,庭院幽深,石峰玲珑,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素有避暑山庄园中之园的美称。<br>乾隆皇帝一生六次南巡,自第二次起,每次必游苏州狮子林,对它的美景赞不绝口,并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在圆明园的长春园内仿建,翌年九月初具规模。乾隆皇帝认为圆明园的狮子林与苏州狮子林相比是“宛若粉本此重临”、“峰姿池影都无二”、“不可移来惟古树”,两者虽相差无几,终有不妥之处。于是在避暑山庄清舒山馆前,度地复规仿之,避暑山庄的狮子林是取苏州狮子林的意境,仿圆明园狮子林的神似,追求倪瓒《狮子林图》的神仙境界的文园狮子林。它的平面构图与清代中期苏州狮子林极为近似。园内假山则就地取材,用北方的青石堆成,它虽不如太湖石玲珑剔透,但都姿态万千,形状各异,颇具北方山石的雄壮浑厚之气,有山洞、蹬道可通峰顶及各个亭子。它克服了圆明园平地造园,横向布局错落有致,纵向构图平淡无奇的缺点,不但在横向上着意刻画,而且在立面上精心设计,层次分明,使人置身园内,处处美景如画。乾隆皇帝每次来山庄必游文园狮子林。文园中的水池、假山、桥、亭、阁及藤架等再现了江南风格,与园外景色融为一体,乾隆曾赞曰:“何必江南罗绮月,请看塞北有江南。”<br> <b>月色江声</b><br>月色江声在水心榭之北一个椭圆形岛屿上,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临湖3间门殿,康熙帝题额为“月色江声”,取意于苏轼前后《赤壁赋》。每当月上东山,满湖清光,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微波拍岸,声音悦耳。岛上建筑布局采取北方四合院手法,殿宇之间有游廊相连。门殿西有冷香亭,盛夏可坐此亭赏荷。门殿北为静寄山房,是清帝读书处。房后莹心堂,亦为清帝书斋。堂后四合院,康熙帝题额为“湖山罨画”,开窗纵目远眺,湖光山色,罨映如画。门殿外的支柱,看上去似乎歪斜欲倒,实际上却坚牢稳固,这是山庄建筑三绝之一,据说这样的设计处于康熙的授意,寓意“上梁不正下梁歪”,用以警戒臣工。<br> <b>戒得堂</b><br>戒得堂位于镜湖中心岛上,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这是乾隆为缅怀康熙的“戒之在得”之训,故题名。堂周围环列着来薰书屋、佳荫堂、含古轩、群玉亭、问月楼、镜香亭。<br>乾隆皇帝曾作五言诗《戒得堂》:<br>戒得早成堂,荏苒廿岁徙,<br>每来必有诗,忆祖兼敕己。<br>今当归政后,吟咏可罢尔,<br>然有不可罢,孜孜在训子。<br>楚南北之军,宵小犯天理,<br>更切得捷音,惭不可言矣。<br> <b>金山</b><br>金山岛位于如意洲以东,与如意洲隔澄湖相望。是清王朝在避暑山庄仿建江南秀色的重要代表景点。<br>金山,本在江苏镇江的江心。康熙皇帝南巡时,多次登金山游览,醉心于江流天际的壮丽景色,回京后便在山庄水面开阔的澄湖东部修筑了金山岛。由山石堆砌,三面临湖 ,一面溪涧,峻崖峭壁,造型雄伟,湖水环抱,突出了它的秀美。<br>避暑山庄的金山与镇江的金山相比,规模虽小,但景物环境相似。山西麓有石阶与水滨相接,可由此登舟游湖区。蹬石阶而上是面西的7间敞厅门殿。东上便是面阔5间的镜水云岑殿。殿外有过山曲廊,回环曲折,高低参差,形如半月环抱。<br>顺叠石蹬道拾级而上,即金山峰顶平台,台上面南建殿3间,名“天宇咸畅”。过此殿可登危楼高耸的三层上帝阁即金山亭,这里是赏景和中秋赏月的好去处。<br>上帝阁的阁檐悬有康熙帝御笔匾三面,下曰“皇穹永佑” ,中曰“元武威灵”,上曰“天高听卑”,阁的上两层是皇帝礼奉真武大帝、玉皇大帝的地方。阁下临湖一亭,乾隆皇帝题名“芳洲”。镇江金山慈寿塔是八面七级,山庄上帝阁是六面三级。与金山寺景观效果神似。<br> <b>香远溢清</b><br>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03年-1708年),位于金山岛北,热河泉南侧的湖岸上。周围林深树密,地上芳草萋萋,湖中荷摇莲摆,院内池中满植荷花,院内院外散发出阵阵幽香,令人心旷神怡。此组建筑有东西两院。西院建有面阔5间、抱厦3间殿宇,康熙题额为“依绿斋”,书联:“乔木拂窗连翠岭,澄波映槛接天光。”院南部有一方亭,康熙借王羲之“曲水流觞”的意境建亭,并题额为“流杯亭”。后乾隆以坐在亭中可观赏湖区美丽如画的风光之意改题为“含澄景”,是皇帝休闲品茗和举行“曲水流觞”活动之所。此亭有廊与“依绿斋”相连,康、乾、嘉三帝都曾在此与大臣和蒙古王公举行过“曲水流觞”小宴活动。<br> <b>热河泉</b><br> 热河泉位于澄湖的东北隅,“香远益清”之北。这里是热河泉的源头,清澈的泉水由地下涌出,流经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自银湖南部的五孔闸流出,沿长提汇入武烈河。1933年,泉旁曾树一碑,上刻“热河”两字,被当作世界最短的河而列入《大英百科全书》,一时扬名于世。然而,正确地说,它只是一个泉,而非河。所以,1979年正式定名“热河泉”。 <br>热河泉的水温只有9—11℃,但是,仍高于当地的年平均气温(8.8℃),所以,它仍不失为温泉。热河泉虽含有较高的碳酸钙、碳酸镁,但矿化度很低,饮用甘甜可口,水中还含有少量可溶性二氧化碳,饮后清凉爽口,可谓天然汽水。<br>热河泉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泉流四涌,汇成碧波千顷。严冬季节,山庄内外银装素裹,冰天雪地,唯此处碧水涟漪,云蒸霞蔚,春意盎然。夏季,此处清泉细波,清澈晶莹,冷砭肌骨。无怪乎清朝皇帝叹为观止:“名泉亦多览,未若此为首。”<br>据说,避暑山庄的建造还与热河泉有关。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腊月十一日,康熙皇帝率骑兵队伍进入武烈河河谷(古称武烈水)。他举目四顾,只见怪峰林立,雄奇险峻,脚下地势平缓坦荡。不远处,一洼清泉,水雾蒸腾,萦绕其上。他不禁暗暗称许。军机大臣便在他的马前施礼奏道:“皇上,前方不远是热河上营,这泉名叫热河泉,此处乃是牧场。”七个月之后,即1702年6月14日,康熙在踏勘了周围山川形势之后,纵马来到武烈河旁,河岸绿柳成荫,河水清澈见底,不远处热河泉依旧是雾汽弥漫。脚下绿茵如毯,平缓舒展,麋鹿、马匹三三两两,漫步草地之上。四周翠峦叠嶂,异石林立。此刻,康熙被眼前的真山实水、清泉碧波的美景所陶醉。于是,他正式颁令兴建热河行宫(后更名避暑山庄)。<br> <b>知鱼矶</b><br>知鱼矶是“临芳墅”建筑群落的三楹门殿,建于乾隆六年(1741年),隔如意湖与采菱渡相对,乾隆题额为“知鱼矶”,是皇帝、后妃们驾幸山庄时常来垂钓的地方。“知鱼”是指乾隆认为自己也像庄子一样知道“鲦鱼出游从容”的乐趣,“矶”是指突出于湖边的小石山。<br>现在的知鱼矶是游人喝茶汤的地方,中间宽阔的廊厅内是游客吃早点品茶的地方,夏季前来避暑的游客可以在这里消闲。<br> <b>知鱼矶前荷塘</b> <b>水流云在</b><br>水流云在位于知鱼矶北长湖与如意湖交汇处,与烟雨楼隔湖相望,是一座重檐十六角八面敞亭,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03年-1708年)。此亭形制独具一格:主亭为方亭,四面加突出的附间。题额由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脱出。<br> <b>如意洲</b><br>如意洲西濒如意湖,东临澄湖,是塞湖中最大的洲岛,面积为3.5万平方米,因该岛形状颇似如意,故名如意洲。如意洲是苑景区的中心,洲上有烟雨楼、沧浪屿、澄波叠翠、延熏山馆、无暑清凉、观莲所、法林寺等景点,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从水流云在到如意洲,有如意洲桥相连。<br><b>如意洲远眺</b><br> <b>如意洲桥</b> <b>烟雨楼</b><br>烟雨楼位于如意洲北的青莲岛,与如意洲曲桥相通。青莲岛面积为24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烟雨楼、青杨书屋、对山斋等,布局巧妙,姿态秀美,是山庄湖区游览的胜境之一。<br>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仿浙江嘉兴烟雨楼形制在岛上修建了一组建筑,同名烟雨楼,是山庄内最晚的建筑之一。门殿三楹,中为通道。门殿北有围廊,方形,与主楼四面围廊相通。主楼五楹,两层,进深两间,稍间为楼梯,周围廊。北、西廊外湖中起台、置汉白玉望柱。顶层檐下悬乾隆御题“烟雨楼”云龙金匾,另挂楹联“百尺起空蒙碧涵莲岛,八方临渺弥澄印鸳湖”。楼后临湖有石栏望柱,这里是清帝与后妃消夏赏景之处。门殿西有殿三楹,名对山斋。斋北为一独立小院,白墙青瓦,有月门出入。斋南堆假山,洞府之上起六角翼亭。主楼东隔墙有殿,名青阳书屋,面阔三楹,稍间窄,开间大,成南北长、东西窄的格局,是清帝的书房之一。书屋南有方亭名“朗润”,北有八角亭称“小友佳住”。<br>烟雨楼布局紧凑,庭院古松挺拔,庄严;院外遍植荷、苇、蒲、菱,素淡,庄严、素淡形成对比。风卷云低之时,烟雨楼湖山尽洗,雨雾如烟,水空一色,天地无分。尤其是山雨迷蒙的时候,烟雨楼笼罩在雨雾烟云之中,宛若仙山琼阁,充满了神奇缥渺之美。<br> <b>澄波叠翠</b><br>澄波叠翠位于如意洲北,是澄湖南岸面北的3间敞亭,康熙题额“澄波叠翠”。亭下是碧波荡漾的湖水,翠岭青松倒映水中,自成画景。康熙赋诗描述了夕阳返照时的山光水影:“迭翠耸千仞,澄波属紫文。鉴开倒影列,返照共氤氲。”乾隆诗:“峰翠落湖心,悠然意与深。游鱼欣觅树,飞鸟迓迷林。”嘉庆诗:“波光侵遥岫,峰影印虚奁。翠叠千林角,青涵万岭尖。”<br> <b>清晖亭</b><br>清晖亭是一座单檐攒尖顶方亭,位于如意洲东面的湖边,与金山岛隔澄湖相望,约建于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1703―1708年)。原亭已毁,现存的是1998年重新修复的。 清晖亭匾额为康熙御题。亭前是清澈透明的湖水,后是连绵起伏、生着奇花异草的小山丘,亭子被杨柳、花木遮掩住,十分幽静。亭中小憩,可仔细观赏对岸的金山上帝阁、天宇咸畅、镜水云岑等景观。<br>乾隆为此景题诗曰:“水复山重静且便,奇葩异草四时鲜。始知谢客饶佳句,拟学唐家度小年。”嘉庆的《清晖亭》一诗,既描绘了山庄湖泊秀景,也赞美了此处荷花的娇媚与香艳:“百倾碧波澄,苍茫接天水。朝晖锦浪含,微风皱弥弥。荷盖擎露珠,陆离耀朱紫。芙蕖盛秋池,不令秋霜委。远香遍回栏,君子芳徽美。商声木末来,遥峰白云起。”<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