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想用我对“助人”二字的理解做个诠释,它让我联想感悟到的是:助人实际是助自己。</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过:仁者不忧,这是儒家的助人解。</p><p class="ql-block"> 观音菩萨说过:慈悲为怀,这是佛教的助人解。</p><p class="ql-block"> 耶稣说过:要博爱即爱上帝和爱人,这是基督教助人解。</p><p class="ql-block">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助人为乐”被作为挂在半天空的心灵鸡汤,淡淡一瞥、嘿嘿一笑了之。雷锋也被调侃成“傻子”或“不可能”许多年。此时,我想从心理学角度,确认“助人为乐”是真实存在的,不是海市蜃楼。</p><p class="ql-block"> 助人而后自乐,这是一个心理反应过程。助人的过程是一个“感受着别人的感受”的过程,又叫同理心。只有感同身受才会有效助人,同时获取感应过程,并把这种过程反射参与到自己的身心健全之中,让自己的生活体验多一种味道。当积累多次体验后,不同生活体验的综合反映就会把自身人格体系进行了一次升华,所以帮人解决的问题越多,对于自己的保护能力就提升的越高,相当于帮人帮己。所以会不忧、会快乐。</p><p class="ql-block"> 反之,对于自我的人而言,抱着事事与我无关的心态,与外界发生关联的事物会单一或零碎,形成反射的效果抽象,对于自身思想的刺激淡漠,也就是说互动不到位,感受不到别人的感受,只有感受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所以,啰嗦这些,就是想说:助人为乐不是一句心灵鸡汤,助人实际上是助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