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开卷有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画与历史(4)</h3><div><br></div> 相传在古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里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古往今来,这一箴言不知激起多少哲人的思索,而最早赋予其哲学深意的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卫名画《苏格拉底之死》</h3> <div>苏格拉底本人没有任何著作流传于世,后人对他的了解主要通过其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相传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城邦一个普通公民家庭,早年曾随父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转而研究自然哲学。但他发现自然哲学对人生和社会毫无帮助,于是又开始研究人和社会问题,把改善人的灵魂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他以“雅典牛虻”自命,经常踯躅街头,找各种各样的人谈话,讨论人生价值问题。他认为,人生哲学的要旨就在于认识自己。<br></div><div><br></div>在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的智者派哲学家已着手探讨人的问题,但他们注重的是感性的人。<br><br>苏格拉底则认为,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他有感觉和欲望,而在于人具有能动的理性心灵;心灵是一切的安排者,它总是按照“有利”、“好”的目的来安排一切。他把理性判断指导下的美德看成善,看成人的本性。他指出,真正的善乃是排斥了人的各种感性欲望和物质利益,是灵魂中的道德的善、普遍的绝对的善;哲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唤起人们认识自己的这一本质,向內心世界求索,以达到真正的善。<br><br>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第一个集中研究伦理问题的哲学家。他强调道德和知识的统一,认为知识是德行之源,一个有善的知识的人就不会去作恶,并由此提出了“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著名论断。 苏格拉底相信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他所追求的真知识就是关于人生价值的伦理真理。在他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共性,都有共同的概念,这个共同概念决定了事物的本质。比如,美德的共同概念就是善,善决定了美德之所以是美德的本质。因此,哲学就是要去把握这种共同的、普遍的东西,即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或共同概念。<br><br>为了寻求伦理道德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还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方法:<br><br>一是诘问式。在与人谈话过程中,他总是先装着毫无所知的样子,向对话者反复诘问,通过揭露其观点或命题中的自相矛盾,迫使对方放弃原有的看法,承认自己的无知。这种“自知其无知”的方式被称为“苏格拉底讥讽”。<br><br>二是“助产术”。苏格拉底认为,最一般的知识本来就存在于人们的心灵里,只是人们自己并不知道而已。他通过特定的谈话方式,使人们心灵中的这些知识显现出来、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士帮助胎儿从母腹里生出一样。<br><br>三是归纳和定义。苏格拉底先从个别事物的分析比较中概括出一般的本质,最后通过定义把得到的一般概念确定下来。 作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之一,苏格拉底虽然没有构建什么理论体系,但他的思想影响却是深远的。在苏格拉底之前,古希腊哲学主要研究宇宙和世界的本原;而苏格拉底哲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发现了“自我”,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引导人们认识自我,崇尚知识和美德,在西方哲学史上开创了道德哲学(或称伦理哲学)的新领域,至今仍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作用。苏格拉底的方法论则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辩证法形式,对后世尤其是柏拉图的辩证法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br><br>不幸的是,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卷入一场不敬神的政治漩涡,遭到审讯,并被判以死刑。尽管他坚称这一审判是错误的,但还是拒绝了学生们为他安排的逃跑计划,最后坦然地饮下毒汁。<br><br>18世纪法国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生动地描绘了被人们视为哲学圣徒和殉道者的苏格拉底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的悲壮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