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1.13日上午,河南省远程互动教研平台举行了郑州市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此次云端活动,是以课例观摩、点评再总评的方式呈现。我和几位同事在县教体局九楼远程教室参加了此次活动,三个半小时的观课学习,我们用心聆听、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一、观课+点评</p><p class="ql-block">研讨活动的第一项是观摩三节精彩的示范课:中原区建设路第三小学的于洋萍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青蛙卖泥塘》,金水区未来小学高昕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来自管城区东三马路小学的韩靓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伯牙鼓琴》。我把三位老师课后的点评及个人的观看感受作简单梳理:</p><p class="ql-block">(1)中原区的教研员分享了他们这个团队的备课磨课思路</p><p class="ql-block">1.调整思路,还给学生一个完整有趣的童话故事。于老师教学思路清晰,紧扣课后题设计教学活动,先围绕课后第二题,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来进行师生的互动探讨,然后围绕第一题分角色来演一演剧中的小动物</p><p class="ql-block">2.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角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个环节中,创设情境,通过语言的启发引导,“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样吆喝呢?如果你是野鸭,你会怎样提建议呢?”让学生发现文字背后的情感密码,在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提示分角色表演就很自然了。</p><p class="ql-block">两个小建议是:学生在表演之前自主练习的时间,如果更充裕一些会更好;呈现的内容比较多,各个环节轻描淡写,不够扎实。</p><p class="ql-block">【个人的思考】这则童话的主题,或者说是想要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一个善于思考,听取别人建议、热爱劳动的青蛙,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环境。这些内容是否可以渗透在课文教学中?课后的一个作业也是课后习题,向别人介绍一件物品,可以是文具玩具,一本书,如果调整一下时间,放到课堂中完成,当堂训练,会不会更好?</p><p class="ql-block">(2)金水区的教研员分享了观课后的感受和思考</p><p class="ql-block">1.目标定位适度</p><p class="ql-block">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关于古诗词教学,有三个方面的小目标,要求诵读,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大意;拓展古诗文,记诵积累。</p><p class="ql-block">根据课程标准,落实学段常规目标,单元目标,个性化目标,评价学生目标,使教学评一致。</p><p class="ql-block">2.整和资源巧妙</p><p class="ql-block">高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前后知识的勾连,导入时用旧知二年级的《村居》来比较引入新知。在理解锄豆时,链接了《锄禾》这首诗。用日积月累中的词《卜算子咏梅》融入课堂教学中。</p><p class="ql-block">3.看见学习,呈现梯度</p><p class="ql-block">从教学实施的过程看,高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解词题到解词意到悟词情,拓展诗篇,一步步层层推进。</p><p class="ql-block">朗读有梯度,有易到难的推进,由分到合去感知画面,读不懂到懂去理解,促进朗读的提升。思维发展有梯度,学生认知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由碎片化到整合画面,由表达不充分到充分表达,由不会背到积累背诵,指导朗读的方法方式多样,而且老师面向全体,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很难得。</p><p class="ql-block">建议:前边的教学环节不够紧凑,后边的积累有些弱化,教师的评价语不够准确。</p><p class="ql-block">【个人思考】在老师配乐范读之后,让学生想象画面,描述哪个情景印象最深的环节时,有一个孩子急于表达自己想要描述的整个画面,老师当时让其坐下,最后再说。个人认为,是不是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受?让他们表达出来更好呢?</p><p class="ql-block">(3)管城区教研员用教学活动中设计的四读作交流</p><p class="ql-block">一读读准字音节奏</p><p class="ql-block">对于这篇文言文有一定难度,教师适时的贩毒,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建立感知,就能够掌握文中的语气、语调、语速,读准字音节奏。</p><p class="ql-block">二读着力于文,疏通大意</p><p class="ql-block">依据课标要求,小学文言文教学,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在此基础上交流不理解的地方,注重学习方法的习得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在学生的疑难处、困惑处,教学扎实自然。</p><p class="ql-block">三读聚焦人物,体会艺术之美</p><p class="ql-block">以学生问题为任务驱动,运用已有的策略,比如边读边想象画面,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将课文的文字输入脑海,转成画面,再将画面通过语言输出,最后将感受朗读出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学生的想象引向深入。适当的拓展,让我们看到了师生共读的和谐朗读表现能力的提升。从老师选取的两首高山流水的古琴曲的音乐与文本之中,感受到艺术之美,语言文字之美。</p><p class="ql-block">四读结合资料袋,感悟知音情</p><p class="ql-block">资料袋是重要的学习资源,通过点播交流,使学生对最后一句话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朗读,最后达到背诵,达成目标。</p><p class="ql-block">韩老师的这节课板书图文结合重点突出,是教学内容的浓缩,也是文章情感的凝炼。能够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结合课后习题进行教学设计,兼顾三个目标实现。【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这是统编九义语文教科书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教科书训练体系的基石。那么,教材中主要编排了哪些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以何种形式呈现?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适宜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当前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结合,温儒敏先生指出:“现在小学、初中的语文编法都是双线单元的,一条线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另外一条线是语文的素养。注意这两条线都是并行的、是交叉融合的,每一个单元都有这两方面的要求。】</p><p class="ql-block">困惑:教学文言文,如何更好地突出文体意识?如何能够使主线更加清晰?</p><p class="ql-block">【个人思考】文言文教学,读是主旋律,读中寻疑,读中解疑,引导学生读出兴趣、读出韵味、读出精神、读出灵魂,读中自有“山重水复疑无路”,读中自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读是手段,也是目的。课堂朴一些,拙一些,浅一些,知识能力训练更落实一点儿,把课上实,更贴近学生实际。老师教得细腻,一标一点,实词虚词,深深的砸下去,往往有更大的收获。韩老师指导学生反复美读,当堂背诵,咬文嚼字,适当拓展。</p><p class="ql-block">三位作课老师举止从容,谈吐智慧。基本功扎实,课堂范读、指导书写都细腻精致,驾驭课堂智慧敏锐,上出了语文味儿、人情味儿、书卷味儿。体现了用教材教,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品读丰满细腻,活动丰富灵活,积累丰厚扎实。</p><p class="ql-block">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如果我们的课堂上能够用恰当的链接通道,把彼此置于一个情感、思想、生命、语言的场里,彼此互相激励,感动、思考、碰撞,学习才会真实发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语文课成为一门有意义的课,成为学生梦想和快乐的期盼,成为思考开始的地方,成为智慧和人性流露的港湾。</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总评</p><p class="ql-block">第二个环节是由郑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余昆仑老师作精彩深入的总评。余老师从感谢、感想、期待三个方面对这次远程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p><p class="ql-block">余老师首先感谢省远程技术平台的支持,作课老师精彩的授课、教研员精辟的点评,及各市县区教师的参与学习。然后简要解说了今天上午展示的三节优质课的特点:师资高配,课型不同(童话、古诗词、文言文),展示的是不同学段(低、中、高)。这三节课都属于阅读教学,其中两篇是统编教材的下册,余老师说举行这次远程教研活动的初衷是想给全省更多的小语同仁以学习和思考,通过观课,明晰教师执教背后的理念,对于好的方法要借鉴学习,对于课堂呈现的遗憾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优化、磨炼、提升。另外余老师特别建议活动结束后市县各单位再组织进行二次的研讨,这样会收获更大。余老师对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提出了建议和期待,即重视六种意识和六种能力的提升。</p><p class="ql-block">•六种意识</p><p class="ql-block">对于课程改革,理念先行,教师意识和理念的改变才会引发行动的改变。教师改变,才会有课堂、学生、学校、乃至教育的改变。</p><p class="ql-block">(1)价值意识</p><p class="ql-block">一是国家层面。教材渗透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价值观,时刻提醒自己,教育学生有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p><p class="ql-block">二是学科核心价值意识。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之重。凭借语文老师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去感受文本中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效果。阅读中,我们必须聚焦作品语言。</p><p class="ql-block">三是是专业价值的意识。语文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对典型“言语作品”的剖析、玩味和模仿,在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中,不断内化多种营养,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并运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的“言语行为”之中。</p><p class="ql-block">(2)主体意识</p><p class="ql-block">在课堂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重要参与者,实时引导者,主导者,指导者,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完成的,那么整个课堂气氛就会是活跃的,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做到以下六点:一是调动学生的就知来学新知。二是由扶到放。三是有生成性。四是进阶性。五是学生的习惯。六是思维方式的变革。</p><p class="ql-block">(3)文体意识</p><p class="ql-block">不同的文体教学方式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比如低年级的童话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古诗词教学要求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教学,需要借助读书的方法去理解文意,感知内容。</p><p class="ql-block">(4)学科意识</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p><p class="ql-block">【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通过激活、引发、共享、共鸣、共融、共进等不同形式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p><p class="ql-block">(5)学段意识</p><p class="ql-block">不同的学段教学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学段之间的衔接和贯通,需要学习了解。</p><p class="ql-block">(6)目标意识</p><p class="ql-block">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设置的目标要合理,可以是两个最多三个目标,目标不是分裂的,而是融合的,目标是否能够达成,需要通过提问来进行评价,而且提问是随时贯穿镶嵌融合在课堂教学之中。</p><p class="ql-block">•六种能力</p><p class="ql-block">(1)钻研教材的能力</p><p class="ql-block">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都要详尽的解读,仔细的研读,而且研读通透,才能更好的服务教学。</p><p class="ql-block">【统编教材是教本也是学本,】</p><p class="ql-block">(2)解读文本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从教材出发,做好文本的解读。要做好文本的解读,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走进文本呢?作为语文老师,拿到任何一篇文章,一本书都不要先去查阅教参、教案,不要先在网络搜寻。</p><p class="ql-block">【素读也就是老师保留自己最初阅读的体验与感受。以一个读者的身份,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还原“文本的原生价值”,和文本、和作者来一次心灵的对话。因为任何可以震撼心灵的作品都不单单是文字的组合和排列,实在不需要我们将它们支离破碎的逐个考究技巧手法。真正的阅读是一次次心灵之旅,是与作家思想上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是理性的解剖和心灵的意会。真正的阅读不仅仅是在读作品,更是在读作家,读生活,读社会,读人生,读自我。唯有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性情的阅读!】</p><p class="ql-block">(3)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p><p class="ql-block">教学设计要注意设置主问题,组织主问题下边的三个有层次的问题,要清楚明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意图或者是目的效果是什么,教师指导语要明确。</p><p class="ql-block">【有丰富的课堂活动,是评定一堂好课的关键指标,学生活动是否充分,是语文教师教学艺术集中体现。组织“语文”的活动,让学生穿行在语言文字之中,组织立体的活动,让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的走,组织共生的活动,追求语文能力生长过程的枝繁叶茂,组织内化活动,让学习体验在学生心灵扎根生长。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土壤。】</p><p class="ql-block">(4)评价语</p><p class="ql-block">《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的促进发展。可见,评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在教学中,老师的评价性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性化、灵活性、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发挥个体潜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评价语言的精当,具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亲和力、吸引力,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教师的评价语要做到准确到位,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反思自己曾经的课堂,有过多次教育失聪的时刻。李政涛在他的《倾听着的教育》一书中说,倾听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思想的原点。我们的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教师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起始所在和关键所在。有倾听才会有课堂上对学生真诚的回应。教育的美好就藏在和学生的对话互动中。】</p><p class="ql-block">(5)不断学习的能力</p><p class="ql-block">语文教师第一要务是读书,读专业教育论著,要学以致用,要把所读消化转化课堂教学,技能学习相当重要,给学生最好的示范。</p><p class="ql-block">【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沉下心,慢慢读。读专业发展的教育类书籍、读涵养心灵的国学类书籍、读智慧人生的哲学类书籍、读提升素养的文学类书籍。就像孟德斯鸠说的,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p><p class="ql-block">(6)不断反思提升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对于所读所学,首先要辩证的思考,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其次要优化提升,从而升格达到高一些的层次。最后还要有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p><p class="ql-block">【如果说阅读是输入的话,写作就是输出。写作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真正的开始写作,提升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密度,写作能够训练语言的丰富,逻辑的严密和表达的得体。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字定格美好,用文字雕刻时光。让我们在文字中和自己对话,发现自己接受自己改变自己,成为自己。】</p><p class="ql-block">每次观课,越发感觉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在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解决,比如如何做到深度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如何结合生活实际灵活运用教材,提升学习境界;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打造互动型线上教学;如何适度适用适量的布置课后作业,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如何以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如何聚焦听说读写,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如何针对线上教学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何在整本书阅读中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等等,拿起书静心读书吧!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再进行反思和写作,且行且思,相信课堂的有效教学定会根植在我们每一个热爱教学的老师的课堂之上。</p> <p class="ql-block">附:三位教师的优质课实录及专家点评音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原区建设路第三小学的于洋萍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青蛙卖泥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金水区未来小学高昕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古诗词《清平乐•村居》</span></p> <p class="ql-block">管城区东三马路小学的韩靓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伯牙鼓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金水区教研员点评古诗词《清平乐•村居》</span></p> <p class="ql-block">郑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余昆仑精彩点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