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百岁巧手绘豁达人生<br>千年慈心传不朽文脉<br> 我与谢能能老人相识于2016月,在她三女儿信惠珍家里第一次见面.<br>是马长春老师带我去的</h3> <h3>她总是笑咪咪的</h3> <h3>2016年去拜访老人,一大家族都在家,她的儿女都能做剪纸面塑,老人是在民俗文化传承上做了贡献!</h3> <h3>平凉电视台为她做节目</h3> <h3>2020年春节前看她时,她依旧能剪花!</h3> <h3>三女儿信惠珍</h3> <h3>中央美院民间剪纸调研组石军良教授采访她</h3> <h3>绣品</h3> <h3>现场就能剪出来的花</h3> <h3>最后一次见竟是阴阳相隔</h3> <h3>外孙祭文<br>祭奠外祖母<br>呜呼,哀哉!!!<br>外祖母于庚子年冬月二十一和我们天人永隔,享年98岁!!!<br>您选择离去的日子,正是您每天忙碌的开始—凌晨5点多。<br>记得小时候,跟您睡在暖烘烘的火炕上,面对挤在炕上我的6~7个表兄妹,您无从落下被封建社会残害的小脚,只能偎依在炕边,跟我们讲故事说道理。是您告诉我们:第一声鸡叫了,就要起床给耕牛喂草;第二声鸡叫了,就该洗脸梳头,给缸里打水,整理房间打扫院子;第三声鸡叫了,就应该下地干活了……<br>那您告诉我们,叫醒您需要多少声鸡叫?多少哭喊声?多少滴真心流淌的眼泪?<br>想之,念之,思之,痛之!!!<br>慈祥的外祖母,您就这么走了,为世间留下了生机,留下了烟火。您接收了祖先的洗礼,用事实告诉了我们后辈,什么是“多子多福”。在您和外祖父的根系之下,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总计14人,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及其孙媳孙女婿外孙媳外孙女婿总计50人,曾孙辈及玄孙辈不计其数。您的言传身教,造就了血脉传承,亲戚一族中,没有一个不孝敬长辈之人,没有一个违法乱纪之人,没有一个家庭不具有社会影响,而更多的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农工巧匠出于您一族,国家干部出于您一族,社会精英出于您一族…<br>往事一幕幕,泪眼朦胧胧…<br>一碗碗劲道的“细长面”,道尽您的处世之道。<br>记得不管什么时候去您家,您第一句话就是“你吃了吗?没吃我给你擀面吃”,我们都会眼巴巴的等您做的“细长面”,吃完四大碗后还意犹未尽,最后看见您给您留的“面头节节”,才想起父母的话,不能给您造“负担”,因为当时粮食紧张,您家粮食也是捉襟见肘;但是,这还是改变不了您的初衷,如果遇到您正吃饭时,您会把自己碗里的饭给我们吃,直到我们吃饱,您才吃残羹剩饭垫肚子。<br>一片片华丽的剪纸,使您艰苦的生活多了些笑容。<br>说起敬爱的外祖母,那个平凉人不知道,那个泾川人不晓得。您的剪纸艺术已经世代相传,现已传承到玄孙辈了,被平凉市宣传部专题采访,作品录入“甘肃剪纸艺术展”;相比单一的剪纸,您把“剪纸”+“针线活”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双双“五毒鞋”,让蛇虫鼠蚁眼花缭乱远遁而去;一个个“猫袖筒”,让孩子在严冬不至于冻伤手指;一件件“花马甲”,集结百家之布,受百家祈福,使孩子穿上百病不生;一幅幅“老虎枕头”能辟邪,让幼儿不在深夜里啼哭。务实的外祖母,乐于帮助邻里,使他们平淡的穿着上多了些“生机勃勃”,使他们暗淡的窗户上多了些“生活希望”,使他们“灰色”生活中,感受到了“千紫万红”的喜悦。<br>呜呼,哀哉!! 呜呼,痛哉!! 呜呼,惜哉!!<br>外祖母,您走了,留下了您言传身教的故事,留下了血脉传承,留下了您的处世之道,留下了您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您留在了我们心里,影响了您的子子孙孙,使我们开枝散叶,把您的理念、精神贯彻自己的人生,成为了一个幸福的人。</h3> <h3>愿老人安息!愿平凉民间艺术之花永不凋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