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孩子是天生的热场高手,他总能轻易就让沉寂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p><p class="ql-block"> 看,大二班的小朋友👫👭孩子是天生的热场高手,他们总能轻易就让“沉寂的氛围”变得热腾起来。</p><p class="ql-block"> 故事要从一本绘本说起......</p> <p class="ql-block">“看,我找到了一本翻跟头的书📚!”</p><p class="ql-block">“哇,竟然还有翻跟头的绘本!”</p><p class="ql-block">“我们🧑🧒👧也试试吧”</p> <p class="ql-block"> 随着翻跟头在孩子们心中地位的迅速崛起,很快,在自主多样的晨间锻炼中,翻跟头这项活动成为了孩子们的不二首选。</p> <p class="ql-block">柔柔👩:</p><p class="ql-block"> 翻跟头真好玩,我要过去翻跟头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恒恒👦:</p><p class="ql-block"> 我也要去,我已经快要成功啦!✨✨✨✨✨✨✨✨✨✨✨✨✨✨</p><p class="ql-block">梓婷👧:</p><p class="ql-block"> 我昨天还回去教给妈妈翻跟头了,我妈妈都不会翻。</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留睿👦:</p><p class="ql-block"> 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在,床上都在练习翻跟头咧!</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群博👦:</p><p class="ql-block"> 我在床上也会翻跟头,还做了一个翻跟头的梦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佳丽👧:</p><p class="ql-block"> 我也喜欢玩翻跟头,吴老师,我们能不能每天来幼儿园都玩一会儿翻跟头啊!</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护小毛豆的安全,康康一边扶着毛豆,一边帮助她翻跟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不会教翻跟头的小朋友不是好教练🌿</p><p class="ql-block">于是,一届翻跟头“帮扶”大会诞生了!</p> 1.要怎么帮不会翻跟斗她们呢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孩子🧒👦👧来说,已经有较多的生活经验了,但是他们结合了自己学习经验讨出小朋友的方法,我们经过讨论和记录后,把这些方法画下来,将它们分类成了看书,看视频练习三种方法。</p> <p class="ql-block">一场活跃讨论后,我们要开始行动了~~</p> 阅读绘本《朵拉学翻跟斗》 <p class="ql-block">在看完绘本《朵拉学翻跟头》后,孩子们对如何翻跟头又有了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丁丁👦:</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方法不对,朵拉的教练告诉我们翻过去的时候要用手臂的力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大睿👦:</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也听到了,如果一直用头顶的话,会扭伤脖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佳琪👧:那我们去试试吧。</p> <p class="ql-block">👦👧👧练习实践</p> <p class="ql-block">观看翻跟头的视频👀</p> 2.发现问题也许我们需要一个斜坡 <p class="ql-block"> 在观看翻跟头的视频时,孩子们惊讶地发现:视频里小朋友翻跟头用的都是斜斜的,有坡度的垫子,而我们用的是平的垫子。</p><p class="ql-block">瑜宸👦:</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了一点不一样就是,视频里翻跟头用的垫子都是那种斜斜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欣玥👧:</p><p class="ql-block"> 我先看到的,垫子一边高一边低,和我们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为了帮助孩子解答其中的秘密,老师去查询相关资料………</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对斜垫的作用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 ①起到保护脊椎作用</p><p class="ql-block">🤸♀️ ②可以帮助我们缩成团</p><p class="ql-block">🤸♀️ ③更容易翻过去</p> <p class="ql-block">开始绘制设计图:</p> <p class="ql-block">思齐👧:</p><p class="ql-block"> 我想用棉花来做斜坡,不管什么形状的垫子棉花都可以做出来。</p> <p class="ql-block">斯宇👦:</p><p class="ql-block"> 我能用建构区的长条积木做一个斜坡。</p> <p class="ql-block">凯凯👦:</p><p class="ql-block"> 也许我们不需要任何材料,小朋友从高到低排队,再把垫子放在身上就变成一个斜坡了。</p> <p class="ql-block">实施:</p> <p class="ql-block"> 🌵 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总能毫不吝啬的想出“一百种”方法去表达和建构,而对于同一件事物,每一个小脑袋却都能描绘出不一样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当然,孩子们想法虽多,但难免会因为过于感性而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p><p class="ql-block"> 🌵老师并没有因此去阻挡孩子们实践的脚步,而是给他们机会去体验,通过试错去认识奇妙的新世界。</p><p class="ql-block"> 🌵 最终,孩子们通过寻找材料、组合材料,完成了自己设计的斜坡道具,当然,也知道了自己的模型是没办法用来翻跟头的事实。🤔🤔</p> 3.让更多的孩子看到翻跟斗的方法 <p class="ql-block"> 在自主区域游戏中,爱画画的康康画下了自己翻跟头的过程,并且兴致勃勃的请好朋友欣赏自己新创作出的翻跟头步骤图,欣玥在欣赏的同时,也提出了质疑。对孩子来说,涂鸦是最常用的表达方法,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和讨论中,我们都会鼓励孩子去画一画,当老师发现了康康的的表达动机后,决定继续支持孩子:让自己让翻跟头的过程可视化。</p> 3.尾声 <p class="ql-block"> 随着翻跟头模型的制成,我发现,孩子们关于探索翻跟头的那些事儿还在不断的深入和生发着。这些事儿,看似是一个研究翻跟头的工作,但好像又与翻跟头无关。</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孩子们并没有刻板的去研究“翻跟头”这项技能,他们把翻跟头当作一个载体去投射自己的情感、思考、和经历,在翻跟头的背景下用100种语言表达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