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用了二天时间开车跑了陕北三个县四村,记录下乡村瓢中漏粉条,即将消失的传统老手艺。</p> <p class="ql-block">制作粉条,我们家乡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漏粉,这个称呼应该是取自制作过程和方式。漏粉条的工具是一个大瓢,瓢的直径有20多公分,材料是种植出来的大葫芦,是单肚的那种,不是像动画片《葫芦娃》中的那种双肚的,壁厚有两公分左右。</p> <p class="ql-block">要说漏粉,得先介绍一下漏粉的原料——淀粉。这种漏粉条的淀粉取自秋季红土豆。因这种淀粉多,这种红土豆熥熟后,一掰开干得直掉沫落,吃在嘴里糊嗓子,不好下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漏粉时不能离锅口太近了,不然不是漏出的粉条过粗,就是被水蒸气烫伤,离锅口太高了粉条过细不好捞出锅,端瓢的手还得不停地在锅口上移来晃去,以免粉条在锅里坨成一个。一般有两个人伺候把瓢的,两只瓢轮换着使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把瓢的下手有一个人用长筷子在锅里划拉漏好的粉条,一两分钟后,估计粉条熟透了,把粉条抄到事先准备好的盛了大半缸凉水的深缸里,粉条经凉水一激,就不会粘在一块了,就像从锅里捞拉面相仿佛,然后有人将捞出的粉条放到抹干净的矮桌上,用葵花杆或短木棍串好,挂到事先搭好的架子上</p> <p class="ql-block">灶下烧火的人也不轻松,火不能小了,不然,粉条熟不了,就钉在锅底上了。整个场面十几个人各执其事。</p> <p class="ql-block">漏粉一般是在冬天,因为避免湿黏的粉条粘到一起,夜里还得把漏好的粉条冻一下,将将结冰即好,冻太过了粉条容易断裂。第二天,将冻好的粉条运到村外有树的道旁或场院里晾晒,晒干以后,把粉条一打一摞地放到尼龙卧单里,然后抽出葵花杆或短木棍,捆好拉回家放起来,这样,一冬天就可以尽情享受白菜炖粉条的美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