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山地玫瑰”露养环境下的寒潮极限测试

☠海盗先生🦄天堂隔壁玫瑰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了,先说声抱歉,写作和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反人性的,因为人的惰性根深蒂固,犹如顽疾,加上最近偶尔头疼脑热,大冬天竟然隔三差五的中暑(棚内通风良好),另外最近报了营销和财商的某网课,傍晚和夜间忙着补早课中课,跟进晚课,加上家家都有都发愁的陪娃陪逛陪作业,每天就剩那么一丢丢碎片化时间,也被自己借故挥霍掉了。今日去做定制体检,各项指标均正常,家人方才放宽心。于是坐到电脑前,想着写点东西记录充实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今年的寒潮天气着实生猛,据说是北极地区原装正品,如假包换的极端寒潮,当极地涡旋四周的高空急流实力强,极地涡旋就老实窝在北极地区上空逆时针转圈圈,极地以外地区的寒潮、冷空气就相对不会那么活跃,那么这一年就可能是暖冬了;当高空急流减弱,裹挟了大量极地冷气团的极地涡旋就有了南下的机会,出“圈”跨界,摧枯拉朽一般横扫肆虐北半球。2016年初那场“世纪寒潮”和今年的“组团寒潮”均属后者,只不过今年这次更为变态,丝毫不给我们大喘气的机会。上周三天最低温分别是-5,-5,-4,本周又是连着-6,-5,-5,-2,-2,寒冷极值虽不像2016年的-8.9那么强横,但架不住高强度车轮战啊,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这次可真的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灾害,且不说棚外老妈露天栽种的蔬菜们大部分冻死阵亡,靠此养家糊口的散装菜农们更是欲哭无泪,血本无归,光从这几天飙涨的菜价就能看出端倪。不说蔬菜,就是我们多肉行业也是损失惨重,抖音、快手号里一片哀嚎卖惨,朋友圈各种哭爹骂娘,就连离我最近的一个多肉小棚,也是除乌木外,几乎全军覆没.......我们倒是还好,连续N夜大棚值守开大功率“柴油暖风机”,总算将棚内温度提升到零度以上,堪堪幸免于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就在不久前,我还写了一篇玫瑰防寒防冻的科普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3b9sprj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科普:冬季低温寒潮下的玫瑰养护经验小贴士</a><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那时候并无寒潮,只是普通霜冻&amp;降温,未雨绸缪,不曾想应验如斯。文章幸运地被“多肉植物百科”选载,部分读者评论中有质疑玫瑰防寒专业度的,泯然一笑,不置可否。刚好值此空前寒潮,预报数值与文中防寒防冻指数基本相当,还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最有佐证说服力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9-10月秋季大生产的时候,从玫瑰熊、玫瑰独角兽等拆下来的诸多玫瑰,棚内实在没地方可以容种,小伙伴们灵光一现,在门口开垦了几块小花坛,将这些玫瑰和其他特意选定的露养极限测试品种,一同种入花坛。玫瑰们很争气,只须偶尔的浇水,风吹日晒雨淋,竟然全部安然啊复活,顽强生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模样。直到这次凶猛寒潮来袭,参考前一两年-1,-2的常规低温,露养玫瑰基本上“都挺好”,都能完好度过寒冬,直至初夏连日梅雨+烈日暴晒双重折磨,才寿终正寝,于是想着做一下-5,-6的极限测试,看看冬型种的玫瑰究竟有多扛冻!?刚好这次有花友提出质疑:认为玫瑰系薄叶多肉,相对比较耐冻,一般文中所述温度不会冻坏。多说无益,刚好有实打实的实测机会,十载难逢,不容错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波寒潮的三天内,第一晚棚外温度-5,次日花坛里的法师系和法师基因占优的玫宝莲试炼品,几乎全军覆没,叶子冻得嘎嘎脆,解冻后全部化水,杆子夭折。玫瑰系和玫瑰基因占优的玫宝莲试炼品,按经验目测冻死率达到40%,另外60%冻伤程度严重,若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冻,有一定概率保障不死,但也仅仅是不死而已,该破相还是破相,只能等待新陈代谢。第二晚棚外温度-5,次日花坛里仅存的玫瑰们继续裸妆受冻,受灾程度雪上加霜,冻死率目测60-80%,其余的20%左右也基本奄奄一息,命悬一线。第三晚棚外温度-4,花坛上的活物除了几颗杂草之外,几无生机,目测冻死率95%以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一周的休养生息,花坛里视线可及的略有几颗玫瑰死里逃生,顽强地恢复一点点生机,虽气若游丝,但勇气可嘉。基于严谨的态度,继续跟进记录着第二轮寒潮。第一晚棚外温度-5,次日花坛里一片死寂,寥无生机,或许,火眼金睛之下还会有一两颗幸存者。第二晚棚外温度-6,次日,就算孙大圣来了,也俨然发现不了一点点奇迹,玫瑰系全部阵亡,实验结果既在意想之中,又出意料之外。第三晚,棚外温度-5;第四晚,棚外温度-4.......记录仿佛失去意义,但又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在花坛一偶,竟然还有活着的玫瑰,那是还没从玫瑰熊上摘取下来落地栽种的玫瑰,当时也是实在种不下了,就留了一个大熊不拆,伫在角落寥作纪念,没想到正是这些严重缺水,从去年3月就开始断水,直到现在都还没落地入土恢复生长的玫瑰,竟然可以打破生命桎梏,创造抗寒奇迹,归根结底,应该还是叶质严重缺水有关,阴差阳错,恰恰增加了它的抗冻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另外,寒潮中家里阳台上温度-2,-3左右的玫瑰们,叶片轻微冻伤,次日出现极轻微半透的冻斑,出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着急,只须将其腾挪到阴凉通风处缓一缓,不上半天就能恢复痊愈,这就是冬型种玫瑰的神奇自愈能力,但世间凡事均有度,一旦越度,纵使华佗再世也绝无起死回生之可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