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走进孩子心灵,引导孩子成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育故事两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蔡兴飞</p><p class="ql-block"> 昨天,跟一位年轻的黄妈妈聊孩子的教育问题。黄妈妈说,近两年,她曾多次在双休日自费到海口参加一些收费的家庭教育讲座,之后常用讲座中讲到的方法教育孩子,效果很好。她跟我讲述了她的两个教育孩子的故事,我觉得故事比较典型,现把它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则:打架风波</p><p class="ql-block"> 2021年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黄妈妈跟两位姐妹一起带三个孩子去逛商场,黄妈妈的儿子叫小豪(化名),5岁,读幼儿园大班,黄妈妈姐妹的一个男孩叫小杰(化名),跟小豪的年龄差不多,读另一个幼儿园大班,个子比小豪略高。还有一位姐妹的孩子是一位小姑娘,叫米米,不到4岁。大人们在商场一旁聊着购物的事情,小杰和米米在商场的一张给顾客休息用的光滑长椅上溜上溜下的玩着。小豪从卫生间出来,跑过来,蹲下身,伸出一只脚放在长椅中间:“这不是溜滑梯用的!”制止两位小朋友在椅柄上滑动。骑在长椅上的小杰不高兴了,跳下长椅,伸出一只脚,踢了小豪一下。小杰妈妈马上对孩子们喊了声“喂——”,正想过去制止,黄妈妈小声说“孩子的事让孩子处理吧!”三个大人就继续聊天了。不出所料,我一下,你一下,两个男孩渐渐扭打起来了,小杰妈妈和米米妈妈马上要走过去制止,黄妈妈又说了句“如果他们愿意,让他们打一架呗。”两位妈妈停下脚步。由于小豪右手始终拎着一个纸袋子,左手拿着几张小卡片,而小杰手脚并用,略占了上风。因为担心继续打着会伤到小豪要害,小杰妈妈还是上前拉开了两个扭打在一起的小男孩。分开后,小豪就怅怅的去跟米米玩了,虽然被小杰抓红了脸。而小杰却僵直着双手,握紧着双拳,头往下低着,翻着白眼,怒气冲冲的样子,站在妈妈面前,眼光追随着小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杰妈妈一直说着“好了,好了,好朋友不要打架啊!打架是不对的……”但小杰不理会妈妈,显出不肯罢休的神态。小杰妈妈没有办法了,也显出很无奈的样子。米米妈妈也小声对黄妈妈说:"</span>小杰生气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他妈妈劝说他总是不听的。”过了一会,米米妈妈看到小杰还在生气,就走过去,对小杰说:“小杰是最棒的,小豪做得不对,一会阿姨批评他……”但是小杰依然僵硬着,双脚分开,手臂拉直,拳头没有丝毫松开。米米妈妈看来也没辙了。“哎,这孩子,经常这样,真不知道怎么和他说啊。”小杰妈妈泄气的说。"让我试着和他谈谈吧!"黄妈妈说。就把手里的袋子交给两位妈妈,她想起前段时间自费到海口参加家庭教育讲座时听到的一些方法,便想用这些方法试试看。她走到小杰面前,伸出手,对他说:“我想和你谈一谈,可以吗?”小杰不理不睬,眼光偏向一边。黄妈妈拉起小杰的左手,小杰没有拒绝。她便把小杰半拉半拽的带到商场门口一个无人的过道里,避开小豪他们。黄妈妈问:"小杰,你现在是什么感觉?"小杰还是不做声。“是沮丧,生气,还是愤怒?”"生气!"“哦,你很生气。”黄妈妈注视着小杰,“我抱抱你,可以吗?”小杰没作声,像是默许了。黄妈妈搂着小杰,轻轻拍着他的肩膀。片刻后,黄妈妈问:“你好些了吗?”“嗯”小杰极小声回应了一下,他用右手有意的抹了抹鼻子,应该是被理解后的反应吧!“你打算怎么做呢?”黄妈妈追问,他又是不回应。“如果还是好朋友,那就继续一起玩,如果你还是很生气,还想打架,那我去叫小豪过来跟你打。”稍停顿,“你想怎么决定呢?”“再打一架!”他小声地、毫不犹豫地说。“好的,我告诉小豪你的想法。”黄妈妈让小杰在此等候,转身去找小豪,还时不时的回头观察小杰的反应,发现小杰从门框边伸出头来观察黄妈妈她们,他心里应该也在思考着,准备着。黄妈妈找到小豪,小豪已经不生气了,在跟米米玩着呢,情绪和平常无异了,好像已经把刚才打架的事忘了。为了拖延一点时间,黄妈妈还是问自己的孩子小豪:"妈妈想知道刚才打架的经过,你可以跟妈妈说一说吗?"小豪又从自己的角度把打架的过程说了一遍,黄妈妈接着问"现在,小杰想跟你再打一架,你同意吗?"小豪说"打就打。"“好的,你要是想好了,就到过道打吧!但是打架的感觉可能不是很好哦。”黄妈妈尊重小豪的选择,但也引导着小豪。黄妈妈和小豪一起向小杰所在的过道走去,大概离有七八米的位置,小豪看到从过道探出小脑袋的小杰,又改口说:“我不想打了。”还带着一丝别样的笑意。"好,不想打,也要让小杰知道你的想法。"黄妈妈回到小杰面前,说:“小杰,小豪不想打了,他想和你到商场外面一起玩,你觉得怎么样?”小杰的脸色已经变得平和了,但仍默默无语。黄妈妈继续说:“一起玩比较开心吧?”小杰点头,又瞅瞅外面的小豪。黄妈妈说:“让小豪过来牵你的手一起出去玩,好吗?”小杰露出一丝笑意,点了一下头。在黄妈妈的示意下,小豪快步跑过来,伸出右手,拉起了小杰的左手,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向商场深处奔过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启示:</p><p class="ql-block">1.孩子的事情孩子处理。小豪和小杰发生矛盾,黄妈妈不是把大人的处理方法强加给小孩,而是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处理,让孩子选择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这样,孩子就会心服口服。当然,在孩子的处理过程中大人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引导,而不是让孩子放羊式的处理。</p><p class="ql-block">2.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想法。黄妈妈在无人的过道单独跟小杰谈话,在无人的地方指出孩子的不足,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另外,当小杰想再打一架时,在不伤大碍的情况下,黄妈妈放手让他打,让他尝尝打架的滋味和不快,尽管后来架没打成,但黄妈妈是足够尊重孩子的想法的。黄妈妈的保护、尊重,使孩子很容易接受她的意见。</p><p class="ql-block">3.走进孩子心灵,耐心引导孩子。黄妈妈通过牵手、拥抱、拍肩、询问等方式走进孩子的心灵,顺着孩子的想法耐心引导孩子,孩子自然就接受黄妈妈的要求和处理方法。而小杰妈妈只是简单的喊叫和说教,孩子自然不肯听讲和屈从。看来,对教育孩子来说,牵手、拥抱、拍肩,样样都是学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则:不肯上学</p><p class="ql-block"> 黄妈妈的孩子小豪(读幼儿园)有点咳嗽,新冠病毒防控期间,马虎不得,马上请假在家治疗,第一天小豪在家吃药休息,咳嗽明显好转,但为了稳妥起见,第二天继续请假治疗。到第二天晚上,黄妈妈对小豪说:"你的咳嗽已经好了,明天就上幼儿园哦。"小豪却说:"我不上。"黄妈妈有点急,觉得孩子不讲理,正要发火,又想起家庭教育讲座提到,要了解孩子的原因和想法。便忍住性子问:"你为什么不上幼儿园?"孩子说:"我早上起不来。""那你是想让妈妈叫你起床呢,还是做定时?"(黄妈妈故意只给选择题,不给填空题。)"妈妈叫。""那6点20分叫,还是6点30分叫?""6点30分叫。""那明天叫你起床,吃早餐后就上幼儿园哦。""不,我不上幼儿园。""又是为什么呢?""我中午睡觉起不来。""那我叫老师叫你起床。""我起床后不会穿袜子。"理由真多,这不是故意找理由吗?黄妈妈有点火,但还是忍住了,继续问"怎么就不会穿袜子了?""我脱袜子睡觉,起来后就穿不上了。""哦,是不会翻袜子,是吗?""是的。"黄妈妈顿时明白了,原来是翻袜子的问题。黄妈妈之前就发现,小豪自己脱袜子时,总是双手从袜口抓住袜子往下拉,袜子离开脚时就里外反过来了,由于袜子柔软,小豪再也不懂把袜子翻回去了,小豪又不肯反着穿,就造成了不懂穿袜子了。原来,小豪的心结是中午脱袜子睡觉,起床后不懂翻袜子。对此,黄妈妈进行引导:"中午不脱袜子睡觉,好吗?""不行,不脱袜子睡不着。""那妈妈教你翻袜子。"于是,黄妈妈用游戏的方法教小豪翻袜子:左手抓住袜子口,右手伸进袜子里面,抓住袜子底部,往外发力拉,袜子就翻过来了。来,跟妈妈比赛,做三次翻袜子比赛,看谁翻得快?黄妈妈跟小豪做翻袜子比赛,故意让小豪赢两次,三局两胜,小豪赢了。小豪很高兴,同意明天上幼儿园了。为避免小豪自己翻袜子出问题,黄妈妈再放一双新袜子在书包里,告诉小豪,如果翻不了袜子,就拿新袜子出来穿。小豪更高兴了,上幼儿园的兴趣更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启示:</p><p class="ql-block">1.走进孩子的心灵,化解孩子的心结。小豪病休了两天,第三天不想上幼儿园,看似孩子偷懒,不肯上学,其实是另有原因,是不懂翻袜子。换做别的家长,可能不了解原因就采用打骂的方法,逼孩子上学,迫于父母威严,孩子可能乖乖上学,但那样做,孩子就会讨厌幼儿园,讨厌上学,讨厌学习,反感父母,由于孩子的真正问题没有解决,还会留下问题隐患。黄妈妈不是这样做,而是走进孩子的心灵,耐心与孩子交谈,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到了孩子不肯上学的真正原因,然后,耐心的进行引导,彻底化解孩子的心结。当黄妈妈了解到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真正原因是不会翻袜子时,又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学会翻袜子,遵循了游戏教学的心理特点。在这个活动中黄妈妈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强了母子感情。</p><p class="ql-block">2.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黄妈妈通过跟孩子对话,发现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是不会翻袜子,其实是黄妈妈平时留心观察孩子的结果。幼儿园孩子的表达总是不够准确,常常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不是平时留心观察,黄妈妈可能发现不了孩子不会翻袜子,可能就是认为孩子不肯穿袜子,就是想偷懒了。因此,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向黄妈妈学习,学习她远涉海口自费参加家庭教育讲座的精神,学习她遵循教育规律耐心教育孩子的做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