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的烟火

封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灵隐寺算的上中国最有烟火气息的寺庙。这座建于公元四世纪,东晋咸和年间的寺庙,迄今为止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漫长岁月灵隐寺目睹了人世间的繁荣与衰败。几多焚毁又几番重建,人类对精神慰籍的渴求,成就了灵隐寺千年以来,那幽暗古道上绵延不绝的人流。在这里,它成为娑婆世界人们的精神食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佛教进入中国大体是公元一世纪前后的事。也不知道当时古印度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得道高僧们似乎都有一个新的去向,那就是前往东土中国去弘扬佛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与今天“一带一路”线路高度契合,高僧们走的也是这两条道。一条是从西边而来,翻越寒冷险峻的昆仑雪山,再穿过死亡之海的瀚海沙漠,到达汉王朝的首都长安和洛阳。一条是从南方过来,穿越南亚热带密林,跋山涉水到达江南吴越重镇南京和杭州。东汉的鸠摩罗什和南北朝的达摩祖师便是从这两条道来到中国弘法传道的著名高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灵隐寺是佛教在江南建造的第一座有规模的寺庙。佛学演变为宗教是一个复杂的渐变过程。凡是宗教,就一定有它的形式和规制,“寺、僧、塔”就是组成佛教的重要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寺、僧、法”。其实“法”和"塔"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塔”是法的有型物质,“法”是塔的精神教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佛教里,塔中安置的是得道高僧圆寂后的躯体,不腐的身躯就是肉身舍利。当然,也有高僧荼毗后能留下一些舍利子。这些舍利子装在宝瓶中,在寺内供信徒们膜拜。舍利是对高僧大德们佛学造诣的最高褒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传道时,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这些方法被后来的学校教育所采纳。应当说,佛祖才是现代教育的真正鼻祖。只可惜佛学被后来的一些歪嘴和尚念歪了经,违背了佛祖的初心,让佛学陷入到宗教的歧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现代大学抄了佛祖办学的作业。遗憾的是一些教育学家们却浑然不知这段教育学的缘起,整日里陶醉在自以为是快乐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楼”“大师”“雕像”是当代大学的新三宝。它与“寺,僧,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不是宗教而胜于宗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般来说,开建寺庙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得找一个安静秀丽的场所;二是有一位高僧来主持;三是建在城乡的边缘,距离人口稠密区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毕竟,佛教是要教化众生的,既要方便众生的脚力,也要接受信徒们的供养。没有烟火气的宗教是算不上什么宗教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灵隐寺东临西湖水,背依北高峰,入眼飞来峰。茂林修竹,静寂神圣,是参悟宇宙人生的绝佳洞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比起国内其他一些地方寺庙,灵隐寺处于红尘世界里物质最为富饶的太湖地区,烟火兴旺是别家无法比拟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建寺以来,这里便成为芸芸众生心灵寄托的圣地。而对于达官显贵们来说,这里则是他们救赎自我的精神理疗所。当然,也是他们展示书法技艺,彰显施舍之功的舞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灵隐寺最大的施主是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没有这位帝王的慷慨施舍,灵隐寺也就不会做到家大业大这般境地。这位热衷于佛教远胜于帝王宝座的皇帝,终究只是一个狂热的佛教爱好者。其对佛法的认知与掌握,顶多也就是菜鸟的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把喜好当得道,把修行当表演,这是许多地位显赫之人最善长也最热衷的事。南梁在梁武帝的治理下,国家既不盈泰,百姓也不富安,短短五十二年的王朝,留给天下苍生的是他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历史讽刺和一地的笑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灵隐寺的建筑恢宏大气。佛像,菩萨,罗汉,天王这些雕塑做的既高大壮观又细腻精美。每件作品用料考究,色彩炫丽,造型夸张,威武庄严,无不显示出佛寺财力支出的强度和力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依山势由底处向高处阶次建造。站在华严殿高地上,寺庙全景尽收眼底。错落有致的建筑,层次分明的色调,参天的香樟,枫香,松柏,无患子,桂花等百年古木郁郁葱笼。寺内,钟音低缓,香烟袅袅,佛号沉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寺里到处都是名人骚客题写的匾额。天王殿有清康熙皇帝题写的“云林禅寺”。据说书写错误让皇帝张冠李戴,只因方丈慑于威权,只好让“法王”屈尊于“人王”,将错就错一错到底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雄宝殿”是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的墨迹,里面藏着一段令人伤心的故事。赵朴初,于佑任,黄云秀等一些名人,在这里也纷纷留下他们的墨宝。当然,某总也为灵隐寺题写了匾额,它就挂在景区门楼最显眼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飞来峰是南方石窟艺术的中心。这是除北方地区的敦煌、天水麦积山、平凉须弥山、洛阳龙门,大同云岗外,南方地区唯一的一处佛像石窟。</p> <p class="ql-block">  与北方地区岩质较软的砂岩,砾岩不同,飞来峰的石灰岩岩质又硬又脆,雕刻起来煞是费工费时。如果没有虔诚的信仰,精湛的技艺,深厚的佛学知识,怕是难以雕造出这慑人心魄的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  佛教文化在中国落地生根二千年,对佛经的不同实践与理解,又分裂出若干宗派。灵隐寺便属于八大宗派中的一支——禅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禅宗强调顿悟,这比较适合聪明而又喜欢走捷径的人修行。禅宗得到读书人的喜爱与他们扎实的文字功底有关。在讲究因果观的佛学思想中,读书人与古籍辞章有着前世因缘。但缺点也是明显的,读书人疏于苦修,散慢随性,极易陷入文字相中而难以自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禅宗的祖师爷是印度高僧达摩,六祖慧能接续衣钵,将禅宗发扬光大达到巅峰。这位出身穷苦,文墨粗识的天才,将深奥的佛法用老百姓听的懂的俚语乡言讲述给他们听,留下了不朽的经典《六祖坛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其实,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经?六祖就说过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慧能之前,佛祖也早就告诫过弟子们:“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学实在是太奇妙、太深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宇宙人生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知识不等于智慧是其中之一;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是其中之二;还有其三、其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