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民歌,指人民之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 </h3></br><h3>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谣)。</h3></br><h3>它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h3></br><h3>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h3></br><h3> <p data-brushtype="text">河北民歌</h3></br><h3>河北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族音乐。是具有质朴、淳厚,或悲壮凄凉,或婉转动听等特点。</h3></br><h3>表现河北省各民族劳动人民朴实、淳厚的性情。多以描绘现实生活,也有一部分是歌颂历史人物的。</h3></br><h3>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亦不乏慷慨悲歌。</h3></br><br></br><br></br><p data-brushtype="text">山东民歌</h3></br><h3>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h3></br><h3>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如在劳动号子中以黄河硪号、海洋号子最有代表性。</h3></br><h3> <p data-brushtype="text">陕北民歌</h3></br><h3>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h3></br><h3>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接地气、大气、美气,大得雄奇、美得撩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用小调小曲宣泄黄钟大吕之势。</h3></br><p data-brushtype="text">江苏民歌</h3></br><h3>江苏民歌是江苏省的地方民间歌曲。江苏自古繁华,且山清水秀,人们安居乐业。</h3></br><h3>因此,江苏民歌以欢快、活泼,歌唱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歌曲比较多,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h3></br><p data-brushtype="text">安徽民歌</h3></br><h3>安徽民歌,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的“音初篇”上:“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往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候人兮猗’。”这首歌虽然只有4个字,但它却可称得上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首“女声独唱”。</h3></br><h3>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晚年流落安徽,在他的诗中有许多描绘安徽民歌活动的内容,其中《秋浦歌(第十四首)》中就描绘了人们在明月下集体欢唱的场面:“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h3>明末清初唱遍神州大地的《凤阳歌》则是安徽省“凤阳花鼓”中最具代表性的曲调,也是安徽民歌中的瑰宝。</h3></br></h3></br><h3> <p data-brushtype="text">山西民歌</h3></br><h3>山西民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以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为主。</h3></br><h3>相传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h3></br><h3>《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h3></br><h3>《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h3></br><h3>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一、山歌;二、号子;三、小调;四、套曲。</h3></br><p data-brushtype="text">湖南民歌</h3></br><h3>湖南省境内丘陵、土地广布,山歌流布广泛。当地人把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3种。</h3></br><h3>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h3></br><h3>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在室内歌唱。</h3></br><h3> <p data-brushtype="text">湖北民歌</h3></br><h3>湖北地处中国南北交界地带,其文化和音乐均有不南不北,亦南亦北的中性色调,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个性。</h3></br><h3>千里江汉平原潜江县的打麦歌《崔冬崔》,即是典型的中音色彩曲例,全曲以大宫声韵135三音腔及其各种转位、换序形态行腔,曲风明朗活泼,刚柔兼容。</h3></br><h3>湖北宜昌山歌《上茶山》,亦具中音色彩,旋律音调与上曲大同小异,更添一股清新的山野风韵.</h3></br><p data-brushtype="text">河南民歌</h3></br><h3>河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民歌,遍及河南省境内各个角落。</h3></br><h3>由于中原地区自宋、元、明、清以来,在民歌基础上,曲艺演唱,以及戏曲音乐安展较早较快,民间群众的文艺活动,多为戏曲曲艺音乐所代替。</h3></br><p data-brushtype="text">江西民歌</h3></br><h3>江西民歌即是江西民间音乐中的重要部分。</h3></br><h3>根椐不同的歌唱环境、歌唱方式和歌唱功能,江西汉族民歌的体裁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六大类。</h3></br><h3>小调是江西流传较广的民歌体裁。里巷歌谣,父老转相传过,樵牧赓和,皆有自然音节,其言类多男女情事。</h3></br><h3>如一歌云:南山顶上一株茶,阳鸟未啼先发芽,今年姊妹双双采,明年姊妹适谁家”。(见清代《武宁县志》)。</h3></br><h3> <p data-brushtype="text">新疆民歌</h3></br><h3>新疆音乐以维吾尔族民间音乐最享盛名。它继承了古代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疏勒乐和于阗乐的艺术传统,保留着浓厚的民族特色。</h3></br><h3>由于地域的分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民间音乐都融注了本地生活的乳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几个音乐色彩区,即南疆色彩区、东疆色彩区和刀郎色彩区(刀郎地区包括巴楚、麦盖提、阿瓦提县以及麦盖提与莎车县接壤的乡村。"刀郎"是当地人对这片地区的自称)。南疆色彩区范围较广,内容、形式又因地而异。</h3></br><h3>例如,和田民歌古朴短小,富有乡土气息;喀什民歌节奏复杂,调式丰富;库车民歌热烈活泼,具有鲜明的可舞性,隐隐透露着古龟兹乐舞的乐声舞姿的遗风。</h3></br><br></br><p data-brushtype="text">西藏民歌</h3></br><h3>西藏民歌是流传于西藏各地的民歌小调。格调高,内容广。大都是六字一句,四句一首,曲式结构为上下两句,旋律流畅。</h3></br><h3>西藏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学中瑰丽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h3></br><h3>纵观西藏民歌的发展过程,反映了西藏民族社会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艺术演变的基本概况。</h3></br><p data-brushtype="text">青海民歌</h3></br><h3>青海省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多样的人文背景造就了青海民歌丰富的内容与多彩的艺术个性。</h3></br><h3> <p data-brushtype="text">甘肃民歌</h3></br><p data-brushtype="text">内蒙古民歌</h3></br><h3>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h3></br><h3>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h3></br><h3>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h3></br><p data-brushtype="text">广西民歌</h3></br><h3>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习俗。</h3></br><h3>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h3></br><h3>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h3></br><h3>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h3></br><h3> <p data-brushtype="text">广东民歌</h3></br><h3>广东音乐是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的乐种之一,于清末民初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内容很广,包括粤剧和潮州音乐、小曲及地方性民歌曲艺等等,现在则专指丝竹音乐(小曲)。</h3></br><p data-brushtype="text">云南民歌</h3></br><h3>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h3></br><p data-brushtype="text">台湾民歌</h3></br><h3>"台湾民谣"由民众集体创作,作者无可考,在台湾民间流传久远,具有本土气质和传统精神,而可用以咏唱或念诵的歌谣。基本上应具备下列三个要素:</h3></br><h3>一、台湾风:必须附有台湾的本土气质和传统精神;</h3></br><h3>二、民俗性:必须是民众的集体创作,且具有在民间流传久远,沿袭成性的事实;</h3></br><h3>三、歌 谣:必须是可咏唱的歌或念诵的谣,不包括仅用於演奏的乐曲。</h3></br><h3> <p data-brushtype="text">福建民歌</h3></br><h3>福建民歌的创作技巧颇具特色,有着不同的地方风格。</h3></br><h3>小调的形式比较规整匀称,旋律性强,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朴实、细致的表现特点,无论是音调、节奏、调式,还是曲调的结构、发展手法等方面,都表现了较为鲜明的地方特点,有较为浓郁的地方色彩。</h3></br><h3>此外还有许多外来小调,与福建各地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思想感情相结合,已成为当地人民喜闻乐见、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h3></br><p data-brushtype="text">四川民歌</h3></br><h3>提起四川民歌,人们最为赞赏它的抒情、婉转、爽朗、诙谐、泼辣。这也很能代表它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h3></br><h3>不过社会生活的无比丰富,制约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民间歌曲必然多姿多态。在四川民歌中,其中“山歌”占了十分重要的位置。</h3></br><p data-brushtype="text">东北民歌</h3></br><h3>东北民歌,广义上泛指东北各民族的歌曲艺术形式,包括东北汉族小调、各民族说部以及蒙古族、满族等民族的长调、呼麦等;</h3></br><h3>狭义东北民歌主要是东北小调的统称,分为山歌、歌舞曲和萨满调。格调生动活泼,极具地方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h3></br> <p data-brushtype="text">贵州民歌</h3></br><p data-brushtype="text">浙江民歌</h3></br><h3>浙江民歌是古老的传统民歌。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悠久,特色鲜明。</h3></br><h3>浙江的民歌按音乐体裁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灯调、莲花、仪式歌六大类,并附录生活音调。</h3></br><h3>其中山歌与灯调中的部分民歌,具有较强的江南地方特色。此外,桐庐、建德、淳安、富阳四县部分乡、村,还有畲族民歌。</h3></br><p data-brushtype="text">宁夏民歌</h3></br><h3>宁夏民歌,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生动形象,演唱时用临夏方言,曲调高昂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h3></br><h3>这些来自各省的民歌<br></br></h3></br><h3>有你熟悉的声音吗?</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