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中校园一隅,幼小而挺拔的银杏树下,常见学生们围坐桌前捉对厮杀,从象棋游戏的“方寸”中隐隐体悟世事人生的“乾坤”。<br><br> 暖暖的阳光洒进校园,懒洋洋地照在图书馆东侧代表中国文化的巨幅浮雕上,浮雕映衬下的几株银杏于微风中婆娑起舞,摇曳的树影中若干憨憨的石墩慵散无序地乱围着一个淡青色的六边八角石桌。桌面上石刻的“楚河汉界”分明。两个学生纹枰相对坐,箭弩已张弓,一幅“切切偲偲、怡怡如也”的立体画面。围观的学生脸颊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校长偶尔也喜坐桌旁,乐在“棋”中,与生同欢。张开双翼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雕像耸立于石桌南则,飘逸的气势透露出胜利的喜悦。这一刻,我确信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风景。<br><br> 象棋穿越了3000多年的时空,来到我们面前,是古之智者赐予我们的一份厚礼。象棋被称之为“人类智慧的体操”,学生在“手谈”中于智商有何增益,笔者不禁于课余深入其中,一探究竟。<br><br> 与学生石桌旁“厮混”,“童心”陡增,其乐融融。“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持。”这一幕,在静雅校园的课余时间时常上演,身穿红色或白色校服的学生在稀疏的翠绿色杏叶的掩映下,于棋盘上运筹棋子斗智斗勇,博弈厮杀一番。“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刘邦”运筹帷幄,锵然落子,十面埋伏,“项羽”惊愕应战,一筹莫展,四面楚歌。额头上沁出的汗珠,不知是天热还是心急?观棋者也自分楚营汉军,随自家营垒战况的盛衰,此一欢喜彼一忧愁,情绪时起时伏。短短一盘棋的方寸中,倒也是忽而蓝天白云,陡然又飞沙走石,俄顷流水潺潺,旋即又惊涛骇浪。石桌布兵起风云,“方寸乾坤”揽日月,好一幅万千气象、气势磅礴的壮阔场景。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殊有韵致。<br><br> 眼观耳闻,不时听到从学生口中流出一些词语,“马行日,象走田”、“摆上羊角士,不怕马来将”、“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棋不悔大丈夫”、“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话语中有行棋走法,有棋子之间相克相生,有下棋艺德,有不在乎输赢,有对人生的论断。学生们有时也用到一些成语,像“身先士卒”、“兵贵神速”、“马到成功”,“丢卒保帅”,等等,不一而足。心意略同的话语,其味道似兰花般芬芳。感官引发思考。<br><br> “思不出乎一枰”。多番观察,从初时的不假思索、运棋疾如流星,到后来的如履薄冰、行子战战兢兢,其变化映射了心智渐趋成熟的走势,从当初的叽叽喳喳,到现在的屏气敛息,大将儒雅的风度初露端倪。理性盖言之,下棋可培养学生的心静能力、认真程度、逻辑性思维、记忆力和受挫折能力。<br><br>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于下棋中沐浴益智的阳光,于弈棋中享受生命的快乐,于搏杀中获得兄弟的友情;唯爱好不可错失,唯志向不可摇动,唯梦想不可辜负;自由独立之精神,天马行空之创意,逆境拼搏之意志……<br><br> “人生岂止一盘棋”。<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