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教育,让教师做自己的主研 ——江浦实小教科室学期总结

先锋模范

<p class="ql-block">  江浦实小的百年发展史,亦是百年科研史。科研,一直是实小发展的原动力。如果将教师发展之路,比喻为“一生中的100里路”,那么教师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属于“前50里路”,已有的大多数教师教育、教师培训和教师研修的课程体系,都拥挤在这50里之中,也确实取得了不凡成绩。然而,“后50里路”却相对寂寥,甚少有人行走其上。这“后50里路”就是需要教师去甘坐“冷板凳”的教科研之路。本学期,实小教科研团队努力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教师学习、研究、提炼和推广,让教师做自己的主研,真正落实以研究促发展、以研究促质量。现将主要工作做如下汇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聚焦“三课”,提升内涵</b></p> <p class="ql-block">  江浦实小坚持“课题、课堂、课程”三课并举,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取得显著成果。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继续聚焦“三课”,硕果颇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借课题研究之风,加快教改进程</span></p> <p class="ql-block">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高举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的旗帜,追求课题研究形态的“多元化”,倡导课题研究的“特色取向”,努力在实践中提升课题研究的层次与水平。努力实现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全员化”“全过程”,初步形成了校本研究的“三全网络”。</p>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集体课题研究井然有序,深入推进。党建课题:《“三服务”志愿行动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市级规划课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国学启蒙微课程建设的研究》准备结题;市级规划课题:《微型绘本剧:小学英语社团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小学语文“地方文化”口语交际课程建设的研究》、《继承“非遗”:“粉墨童年”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省级信息化课题:《小学英语文化板块系列化微课开发与应用》完成中期检查;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五有”课堂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开展现场推进会;区级专项课题:《传统伞舞:小学体育“大课间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学习力生长策略”的研究》、《指向小学生言语智能提升的群文阅读课例研究》、《小学趣味篮球课例研究》已开题。个人课题也喜获佳绩,成功立项7个市级个人课题。</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欣喜和振奋的是,2020年6月,我校成功申报南京市“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建设项目:《以“实践智慧”为导向的校内专业晋级制度的设计与推进》,同年12月,南京市小学内涵建设项目:《在教室里眺望世界:“一带一路”体验课程建构》也成功立项。</p> <p class="ql-block">  “十三五”完美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江浦实小积极准备区“十四五”专项课题的申报工作。成立课题研发团队,召开申报工作布置会议,学科骨干教师在刘永和导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申报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用鸣凤研修之机,推动课堂建设</span></p> <p class="ql-block">  “鸣凤研修班”是学校我老师们成长搭建的优质平台,并聘请刘永和所长为导师,指导老师们的代表课、课题、论文、案例等多方面专业所需。在2020年8月29日重新调整了这学期参加研修的老师,并在9月3日的下午在悦风室召开了新学期开班动员会。在这次会议上,新成员韩江雪副主任、王盼老师、刘雅婧老师、戴洪燕老师、张秋婷老师依次做简短自我介绍,然后老学员们谈了一一年来自己工作和学习上的收获、困惑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梳理。接着,班长杨潇副主任宣读了研修班的规章制度。班主任郑爱国副校长对研修班的成员提出要求:教师成长需要自省、需要自励、需要自律;教师成才需要理想引领、学习塑造、汗水浇灌、奉献滋养;教师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善于创新、持之以恒。最后任荔校长对研修班工作推进、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她凝炼为五个“深”:深刻、深耕、深思、深描、深构。每一个简短而有力,让老师们产生极大的触动与思考。学校领导一直高度关注、关心研修班的情况,老师们立志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发展知识和能力、不断丰富、完善自己。</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老师紧锣密鼓地完成各项任务,从代表课的“选题介绍”、“双案设计”、“两项说明”、“设计说明单”到代表课的展示。这学期共有9位老师进行代表课的展示,经过前期层层的精心准备,课堂中都展示出了自己最出色的一面,精彩纷呈。并且精品课开展的同时,江浦实小和镇安县第三小学还进行了线上交流互动研讨,两校的老师围绕观摩的研讨课纷纷在群众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思维碰撞中不时擦出智慧的火花,研讨氛围浓厚热烈。</p> <p class="ql-block">  代表课结束后,研修班的老师进行了沙龙研讨,先进行自评,然后在互评。接着是听课领导朱德成副书记、郑爱国副校长进行详细的点评,指出每节课的优点以及值得思考的地方,最后由研修班的导师刘永和所长进行点评,并对后一阶段的研究——案例与论文的撰写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和期望。研修班把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提高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的能力。潜心教研聚智慧,共同分享促成长,教育研究一直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提素质发展之纲,完善课程体系</span></p>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进一步完善学校眺望式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课程支持。涵盖蓄语、蓄智、蓄美、蓄德、蓄健、蓄创六大类课程体系的眺望式课程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向善的内驱力和向美的鉴赏力。</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三年多的摸索与实践,我校“一带一路”主题游园活动实现了系列化、系统化、课程化的完美升级与蜕变。2018年元旦前夕,江浦实小对接国家战略,开展了第一届“一带一路”主题游园活动,学生们不出国门,在教室里眺望世界,从小根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此活动也得到领导、专家、家长的一致好评。江浦实小将活动课程化,2019年成功举办了南京市“基于学校传统活动改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市级专题研讨活动。2020年,江浦实小主动进行2020年江苏省课程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和2020年南京市小学内涵建设项目的申报,并成功申报2020年南京市小学内涵建设项目。</p> <p class="ql-block">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来形容我校珠心算培训最合适不过了,在2020年中,珠心算的课程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珠心算是训练儿童思维的头脑体操,开发智力是珠心算的特色,培养注意力、观察力是珠心算的功能。江浦实小作为省级试点学校,把珠心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并积极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珠算教学能力。一、二年级已将珠心算纳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如此,一年级的史玥琦老师、二年级郭晓青老师、张璐老师、三年级刘晓樱老师、周芯老师更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坚持每天的训练,不怕苦、不怕累,感谢那些尽职的老师们以及热爱珠心算的孩子们,是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换来的是能力的提升与成绩的进步。在2020年11月9日上午举办的“2020年南京市珠算式心算比赛”活动中,我校二、三年级共有30名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二、三年级的孩子们平时老师们的指导下,他们对指法熟记于心,在赛场上发挥出了自己的高水平。在南京市珠心算比赛中取得可喜的成绩,二年级组王辰恩获得南京市珠心算个人加减心算单项一等奖;朱忻宇同学、徐立同学获得珠心算个人加减心算单项二等奖;李煜宸同学、翟君辰同学、张旭尧同学获得珠心算个人加减心算单项三等奖。三年级组王弈涵同学获得个人全能一等奖,毕馨雅同学、徐润泽同学获得个人全能二等奖,滕杜贝繠、王梓轩同学、曹天睿同学获得个人全能三等奖。我校在未来会继续做好珠心算工作,希望孩子们的珠心算能力会更上一层楼。同时,欢迎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珠心算中来,一起传承民族文化,感受珠算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二、落实评比,促进发展</b></p> <p class="ql-block">  科研评比工作是每年必须完成的基础工作,尤其是每学期一次的论文和案例的评比更是重中之重,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是我校科研评比工作的追求,为了提高教师参评论文和案例的质量,提升教师写作能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我校每学期都精心开展校内评比工作。2020年,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论文发表14篇;市级案例14人获奖;区级论文65人获奖;区案例82人获奖;其他论文7人获奖,合计181人次。成绩只属于过去,希望2020在各方面能有所突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三、搭建平台,增长能力</b></p> <p class="ql-block">  我校非常重视且开展了有关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培训等相关项目。我们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教师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指导与讲座,建设了任荔名师工作室、李荣芹名师工作坊、夏光清育德工作室、鸣凤研修班。在专家的指导和同行们的交流探讨中,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不断地增强科研意识,善于从“小问题”入手,找到研究方向,课题研究实效性高,教师们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p> <p class="ql-block">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已经形成“网络”,渐入佳境。如何在已有基础上再上台阶,将我们的整体课程设计与课题研究整合,让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p>

珠心算

课题

教师

老师

课程

我校

研修班

研究

江浦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