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彭泽县首任女县长周明正】

延伸

<p class="ql-block">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恰逢新中国江西省、彭泽县首任女县长周明正同志诞辰100周年,在深入开展学党史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更加怀念老县长周明正。</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彭泽县首任女县长——周明正】</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女,汉族,1921年出生,江西省彭泽县龙城镇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是新中国彭泽县首任女县长。1981年逝世,享年60岁。</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1日,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长达千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险,打响了著名的渡江战役。</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4兵团13军37师,傍晚进攻彭泽县城,彭泽县在江西省第一个获得解放。</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3日,我军百万雄师全部渡过长江,向南京等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并于这天深夜,攻占了国民党政府的所在地南京。</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8日,中共彭泽县委成立,赵正帮任书记,孙岳东任县长。当时彭泽县属鄱阳分区,同年9月,彭泽县改由九江地区管辖。</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邵式平、副主席范式人、方志纯联合签署的“委任周明正为彭泽县县长”的命令书原件。</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县长到任后,与彭泽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的合影。图中“彭泽县人民政府”匾牌左一者,即为周明正县长,时年28岁。</p> <p class="ql-block">1951年6月14日,都昌县土地改革工作委员会的同志们欢送政委周明正履新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青少年时代,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父亲早年去世,孤儿寡母的寄居在舅舅家,家境贫寒,经济拮据,十分困难。1931年~1933年,她曾在彭泽县洿口洲私塾及县女子职业学校读书,上过三年的学堂。后一直在家务农种田、协助母亲做家务,闲时自修点文化。</p> <p class="ql-block">这张青涩的照片,是周明正保留下来在家时唯一一张年轻时的照片。这是一张眼睛里满是困惑、迷惘表情的乡下女孩的照片,似乎在诉说着这一辈子,是按照传统农村妇女“三从四德”的路由生而终走下去,或是选择其它的路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作为一个乡下女孩,她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p><p class="ql-block">这就要从她的胞兄周公正(后改名为:周力行)说起。周公正早年参加革命,有二张老照片,能说明他的革命经历。</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是1939年离开皖南新四军时,周公正、周之禾夫妇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雪枫等的合影。图中一排右一者为彭雪枫。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p><p class="ql-block">图中二排左2、左3系周公正夫妇。下面二张照片是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周公正、周之禾夫妇,1940年~1946年,在重庆做党的地下工作时的照片。此时他是董必武秘书、中共南方局青委委员兼四川省青委书记;中共南方局特支从曾家岩传递董老和周总理指示的唯一秘密党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与周公正兄妹关系,小时候亲密无间,十分融洽,血缘亲情胜过一切。参加革命工作后,在百忙之中仍然保持密切的联系。下图这张照片是明正1954年11月开会赴京时,与刚刚调到北京工作的兄嫂及小侄女又红在北京的合影。此时,周公正身患重病的肿瘤巳经处在晚期,所以照片背面的题辞,表达了亲情恋恋不舍的“誌别”,这是兄妹绝板的最后合影。1955年8月其兄周公正因病在北京去世。</p> <p class="ql-block">【注:周力行(曾用名:周公正)1935年在南京洪武小学担任教务主任时参加抗日救国会救亡工作,由李昌介绍加入抗日民族先锋大队。用拉丁语创办期刊宣传抗日;1937年和七君子、孙晓村、曹孟君等一起被捕入狱,在狱内参与营救七君子工作,出狱后经叶剑英介绍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安徽安庆地区抗日动员委员会和新四军六支队,在彭康、张劲夫、彭雪枫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在居敬领导下,在西安战地文化服务处和第二战区文化抗敌委员会开展抗日工作,在难民服务团组织赈济工作;1940年转入重庆隐蔽战线工作,在董必武周恩来直接指挥下、在中共南方局吴玉章、王若飞、张友渔领导下开展工运、学运和统战工作;1946年跟随董必武以南京中共代表团新华社记者的公开身份在南京梅园新村参与国共和谈工作;1947年在董必武、王炳南、冯文彬领导下,在中央青委开展城市工作研究和领导蒋管区青运;1948年在冯文彬领导下,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参与土改工作,后任中央青委南方工作组组长开展青(团)代会工作;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任中共浙江省青委书记兼杭州市青委书记,在谭震林领导下开展青运和共青团工作;经毛泽东亲自批准,解放后任首届中共杭州市市委委员(九人中的其中一员);1950年任中共华东局联络部长与青年部长、青委委员、华东局宗教事务处处长,在陈毅领导下开展工作;1954年在谢觉哉、曾山领导下进入中央内务部工作;1955年因患癌症逝世,安葬于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10日,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杭州市委组成人员名单及分工致华东局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15日,中央复电华东局:同意杭州市委组成人员名单及分工。</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新中国首届杭州市委部分同志的合影,一排左一为中共浙江省青委书记兼杭州青委书记周力行。</p> <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烽火连天,周公正因事途经彭泽回老家探望母亲,时年周明正年方16岁。兄妹二人分别多年,见面交谈十分亲热融洽,胞兄向妹妹述说抗日救国和共产党闹革命的道理,鼓励其追求真理,胞兄的一番开导使周明正豁然开朗,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p> <p class="ql-block">这是周明正秘密离家奔向武汉时,与母亲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周明正在其母亲的支持下,冲破重重障碍,辗转到达武汉与哥哥见面。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主任伍修权的介绍,偕同许多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一道,在组织的安排下,步行数千里到达革命圣地延安。</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38.5.9明正到达延安后寄给公正的照片,背面的题字是:“哥哥,留念。东方的太阳出来了!哥哥:努力前进吧!!!弟明正赠于1938.5.9”。</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从小到大生活在彭泽县乡下,从未出过远门,也未经历过革命斗争。这次要从武汉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兄长周公正为17岁年轻妹妹出来干革命内心喜悦,却又十分担心。80多年后,周家后人整理周明正遗物时,发现了几张发黄的便笺。这是1938年2月,明正从武汉到延安出发前,公正写给她的“嘱咐”;以及1939年7月20日,明正在延安晒箱子时,又翻看哥哥的嘱咐,所写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80多年前,发黄信笺上的“临别赠言”和“感悟”,我们读懂了兄妹血缘的深厚笃情,也感悟到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不仅要组织上的培养教育,家人亲情的扶助也十分重要。公正的“临别赠言”,从总的方面、学习方面、讨论会、旅途注意事项对明正的“嘱咐”,虽然历经80多年了,但现在读起来仍有现实教育意义。这不仅是哥哥写给妹妹的政治、思想、学习、讨论以及旅途注意事项的一般要求,重要的是字里行间彰显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崇高取向,内涵深刻,在20世纪30年代末多么难能可贵,对明正的成长历程如同一盏指路明灯,也体现了兄长周公正纯洁成熟的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思想修养。这一份沉甸甸的革命家书,是一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的好教材,让后辈知来路,明方向,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增强革命斗志,立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不辜负革命前辈的重托。</p> <p class="ql-block">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后,从1938年3月至1939年12月,周明正先后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抗大区队长训练班、参谋训练队以及安塞军委二局学习,学习期间担任过文艺委员、大班长。通过系统的培训与教育,经过自身努力刻苦学习,政治思想和文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1938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1940年1月~1942年5月,先后在延安留守兵团司令部机要科任机要员、党支部委员;政治部宣传部干事。由于工作成绩显著,被推选为“工作学习劳动模范妇女”,获得组织上颁给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1942年6月~1943年2月,在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支持与介绍下,明正在延安俄文学校学习。由于学习俄语没有任何基础,学习难度很大,校长曾涌泉特派茅盾的女儿沈霞,一对一的对明正进行强化辅导,她以顽强毅力,夜以继日刻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顺利通过毕业考试。她在班里担任学习组组长、党支部委员。1943年3月~1944年3月,在延安俄文学校生产处任会计、组长。</p> <p class="ql-block">1944年4月~1945年8月,在中央党校附设训练班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总支部委员。</p> <p class="ql-block">明正在延安学习和工作时期,正面临日本军队对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国民党封锁根据地,加上当时的天灾,根据地陷入缺粮、缺衣、缺被、缺经费的困境。延安的军民们响应毛主席、党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明正在大生产中,有在家乡种田作农活的基础,起早贪黑,吃苦耐劳,积极肯干,获得同志们的称赞。下图是明正留下的在延安参加大生产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1944年11月的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和1945年5月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做出了进军东北的战略设想。</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先后派出2万名干部和11万部队挺进东北,包括10名中央委员、10名中央候补委员,其中4人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10月,周明正随军征战东北,10月到达沈阳,10月~12月任中共沈阳市区、郊区组织部部长;1946年1月~11月,任康平县委、城区、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区妇联主任;1946年12月~1948年4月,任庆安县委、城区委组织部部长兼区长;1948年5月~1949年3月,任中共通河县委组织部部长兼县妇联书记。</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在东北工作期间,在斗争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深入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与敌伪和国民党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沈阳市委的领导下,着手建立武装,公开招兵买马,利用接受日军仓库中储存的枪枝弹药、军需物资,武装新兵,突显巾帼风采,一时声威大振。</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在康平,大力剿匪反霸,肃清敌伪残余势力,安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黑龙江县,工作繁重,能冷静沉着应对,将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在土改分浮财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央政策,纠正了过左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8年4月28日,中共庆安县委、区委的同志们,欢送周明正部长、区长履新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9年1月5日,周明正参加通河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与全体代表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特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新中国解放指日可待。</p><p class="ql-block">早在1949年1月,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决定,批准第四野战军直接领导建立“南下工作团”。四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任总团长,政治部副主任陶铸和邵式平任副总团长,林一山、张平凯分别任总团正、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5月,周明正被抽调到南下工作团集训,做接管江西省政权的准备工作,她担任了南下工作团某小队的支部副书记兼行政负责人,即将回到阔别十一年的家乡,周明正的内心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23日,南京下关码头,两艘起义的舰艇——“江汉号”及一艘指挥舰,风雨无阻,日夜兼程,直驶江西九江。指挥舰上坐的是接管江西政权的陈正人、陈奇涵、邵式平、杨尚奎、范式人、黄霖、邓飞、白栋材、刘俊秀、彭加伦、贺庆积、杨国夫、牛荫冠、罗孟文、陈泊、吕良、邓洪、梁达山等人,以及800多名南下干部及随员。这批南下工作团的成员,就是接管江西省政权的省、市、县主要领导同志。</p><p class="ql-block">周明正也在这批南下工作团之中,1949年5月28日乘舰艇到达九江,然后乘车到达南昌。</p> <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7月,周明正到达南昌后,参加集体轮训,等待分配工作和任务。1949年8月~1950年10月,任九江专区彭泽县县委常委、县长(注:江西省人民政府任命书1949年10月下达),成了新中国江西省历史上第一位女县长。</p> <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的彭泽县,国民党残部和土匪勾结一起,在四乡抢劫骚扰,残害老百姓,袭击政府,为害甚烈。周明正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县大队武装,率部深入匪区,指挥进剿。曾在上十岭、流水湾两处,遭遇匪徒袭击,周明正镇定指挥,进行英勇还击,致使土匪惨败逃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剿撫互用,政策攻心,迫使土匪头目高俭、胡月英、彭寿、彭年等俯首就擒。对罪大恶极的匪首欧阳士道予以正法,使全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县长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图为1950年7月17日,参加彭泽县县立初级中学的毕业典礼后,周县长、部分资深教师与首届毕业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1950年8月5日,彭泽县人民政府全体同志,欢送周县长明正荣转纪念。图中二排居中者即为周县长,时年29岁。</p> <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1951年5月,周明正调任都昌县,任中共都昌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在都昌工作期间,她领导土地改革工作,严格执行中央政策,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土地改革政策,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坚决同地主恶霸作斗争。对待地主、富农不搞体罚武斗,却没收金銀珠宝较多,受到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土改工作团团长彭加伦的表扬,并总结经验在全地区推广。</p> <p class="ql-block">图为1950年9月17日,都昌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周明正与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出席“都昌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全体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由于各项工作出色,根据地委领导的要求,地委来函周明正,总结工作经验,速报上级。</p> <p class="ql-block">1951年6月~1969年,调任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曾任科长、处长、省人民政府第七办公室副主任;1956年经中央批准,为中共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对资改造办公室第二副主任;当选为省政协第三届、第四届常务委员。</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调任南昌后,长期在省委统战部工作,主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及华侨、宗教、民族事务等工作,团结各方人士,深孚众望。</p> <p class="ql-block">图为1952年7月2日,与南昌市五金业工会“五反”工作模范、优秀工作者暨工人代表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57年1月25日参加中共江西省委高干哲学自修班结业时的合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毛泽民女儿毛远志写给周明正的信。毛远志,是毛泽民和王淑兰的女儿,毛泽东唯一的亲侄女。她出生于1923年,比周明正小2岁。这封信是1958年3月11日毛远志写给明正的,虽然目前无从考证她们的工作与生活交集,但从这封信里我们读懂了她俩深厚的革命友谊,俩人关系非同一般。远志委托明正在南昌烤制亡父毛泽民的瓷板像。信中说,“您想我没有?真有点每逄佳节倍思亲的感觉;这么久没有写信了,都应该作检讨,你说对吗,哈哈,老朋友;真想您,给我什么……?”等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明正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革命友谊源远流长,从毛远志写给她的信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与毛泽民夫人朱旦华(后排左三、左一为周明正)合影。江西妇女界的精英:这张照片1964年3月19日摄于南昌。二排左起:周明正、朱春芝、朱旦华、*** ;一排左起:孙亚衡、朱益明、何姮、*** 。</p> <p class="ql-block">这是1957年周明正上缴驳壳枪子弹60发(剿匪时留下的作战用品),江西省公安厅开出的收据。</p> <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江西八一麻纺厂任党委副书记,她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仍然积极坚持开展工作。粉碎“四人帮”后,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清理冤假错案,维护工厂的稳定,建立正常秩序,促进生产的发展,工作异常忙碌与积极,表现了一个老同志的高风亮节。</p> <p class="ql-block">周明正从青年投身革命,四十多年的革命生涯,经历过战争时期的枪林弹雨,积极参与和平时期的社会经济建设,她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伟大事业,是党的好女儿。</p><p class="ql-block">她的共产党员修养是成熟的,内心深处是强大的,业余生活是丰富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勤奋读书,练习写作,她的处女作《欢欢喜喜》一文,发表于1948年的《人民日报》上。她兴趣爱好广泛,据其侄女回忆:“我姑妈是个女汉子型人物,兴趣爱好广泛,小时候还记得她酷爱射击、跳伞🪂、舞剑、粤剧、书法等各项运动”。</p> <p class="ql-block">是的,周明正是一位侠骨柔情的“汉子”,对待革命忠心耿耿,对敌斗争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但对下属及侄儿、侄女关怀备至。</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周明正1958年八月八日,欢送其警卫员朱前光赴北京师范学院学习的留影,1954年7月推荐选送其到南昌工农速成中学学习。</p> <p class="ql-block">1955年胞兄周公正因病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子女六人,周明正全心协助嫂子周之禾,含辛茹苦抚养侄儿、侄女,视他们为亲子女,侄儿、侄女发自内心的亲切称呼周明正为“姑妈”。</p> <p class="ql-block">1981年,周明正积劳成疾去世,享年60岁。她热爱自己的家乡,去世后安葬在彭泽县烈士陵园内地宫的右侧,这里正面对长江,与小孤山遥遥相望。巍巍高山福泽万代,浩浩长江润育千秋,革命老前辈周明正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彭泽县是一座千年文化古城,更是一座英雄之城,在现代史上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彭泽县龙城镇周家“一门三杰”的传奇式革命史迹让人仰慕。注:一门三杰系指周明正、周公正、周之禾(周公正之妻,籍贯湖北黄陂,1930年在山东省立乡村第一师范学校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复兴史。“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增强底气骨气正气,提升党性修养的内生动力。扎实学习“四史”,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方能知来路、明方向,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也恰逢周明正诞辰100周年,周家后人拟向中共九江市委、彭泽县委申请批准建立“小型革命历史纪念馆”,向公众展示革命历史文物、资料、图片等,以史资政育人,传承革命传统,纪念革命先辈。我们期待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