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我们苏北,有一种饭食,叫"面须汤",又叫"小面疙瘩。"那可是我的最爱!</p><p> 在那艰苦的年代,缺粮少草,做面须汤简单快速,又省粮草。只要把面放在盆里,加少许水,然后用筷子搅拌成小手指头大的疙瘩就行。把水烧开,然后把盒里的小疙瘩倒进锅里,用筷子不住地搅动,防止沾锅。要烧开时,再把油盐葱沫放进锅里(也可先把佐料炒熟再放水),再烧烧即好。</p><p> 在我小时候,面须汤几乎是每家每天必备的饭食。在我十二岁那年,有一个夏季的礼拜天,我和邻居孙国祥在韩山听评书,一直到下午三点才回家。到家后一家人都吃完饭。我看到桌子上留给我的一大瓷盆面须汤,不冷不热,我一气呵成,把一盆面须汤吃个底朝天,我记得大花碗九碗半。母亲回家,看到瓷盆空空如洗,就骂道:"小二仔,面须汤没吃完给你倒什么地方去了?"</p><p> 我笑说:"全部倒进我肚里。"</p><p> 母亲吃惊非小,将信将疑。</p><p> 后来我到韩中读书,是个走读生。母亲每天天没亮就起来为我做了几碗酸菜面须汤,里面还放些粉丝或鸡蛋,吃完后心满意足地徒步向韩中赶去。</p><p> 到了高三那年,我带米面到韩中寄宿了。有时,食堂师傅图省事,晚餐也会弄面须汤。不少同学不喜欢吃,有时还会吃到蚯蚓,那是食堂师傅粗心所致,菜没拣干净。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应摊的一小盆面须汤吃个精光,还意犹未尽。 </p><p><br></p><p> 毕业数年后,来到江苏无锡打工,自己租房做饭,常常晚上回来,买些面粉,做了几碗面须汤。房东老婆婆看到后,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不叫饭,是猪食!"</p><p> 我一笑置之。未作应答。</p><p> 打工数十年,因弟弟在韩山搞开发,我就辞职回家,帮他管理事务。工地上免不了有一番应酬,我们总会到韩山街"味江南"饭店,因为她家面须汤做得十分好吃,鲜味可口(汤是骨头或鱼熬成的)。喝完酒,她家总会端上来一盆面须汤,你争我抢吃个精光,然后醉意朦胧,笑着携手而归。</p><p> 四年后,工程竣工,我又来到常州打工。厂里管中下午两顿饭,早餐自行解决。同行的"十哥",擅长烹饪,知道我喜欢吃面须汤,他经常从街上买些佐料,早早起身,做了一锅面须汤,还做一些玉米小圆饼放在里面,鲜味可口,可以和"味江南"面须汤"相媲美。让我这漂泊在外的游子一解面须汤之馋。</p><p> "面须汤"这个简单朴素的饭食,陪伴我们这代人走过一段艰苦的历程,永远忘不了面须汤留给我最深的记忆…</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