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关于我何氏家族的根脉族史,多年来,一直想通过文字介绍的形式,告之家族所有人,但先辈们并没有给我们后辈留下什么族史记载的材料,如,家谱等;仅有的只是家里长辈们的口中传说,版本不一。最近我再次向老父亲询问,还有大伯何炳水向我提供了家族先辈的牌位照片,经仔细推敲,对家族的由来,应该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断定。</p> <p class="ql-block">(一)迁徙</p><p class="ql-block">清末,朝庭衰败,内忧外患,江北战乱不止,自然灾害频繁,百姓举步维艰,生存艰难。此时,安徽大批长江以北的百姓举家迁到江南,现在本地很多家族的祖籍都来自江北。大约在1900年前后(推定),我族先辈兄弟三人,随着迁徙大军,实际上就是逃难,用箩筐挑着全部的家当,来到南陵县东河乡合义曲塘刘居住,给东彭一地主家做长工。兄弟三人名字无法考证了,据说过江时带着一本家谱,可惜文革时,弄丢失了。小时候,经常听附近的人叫我们家族是何三家,应该是与兄弟三人相关吧。</p> <p class="ql-block">(二)祖籍地</p><p class="ql-block">关于家族祖籍所在地,长辈都说是在桐城,其实桐城是何氏大家族的重要一支,下面又分为六个分支(或叫堂口),经初步考证和推测,我族来自梅清堂,族人多分布在怀宁县境内,祠堂建在怀宁县茶岭镇年丰村,在互联网搜索得知,祠堂建造规模较大,气势恢宏,每年当地族人都会举行祭祖活动,当地还成立了何氏家族协会,会长叫何学德,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实业家。</p><p class="ql-block">字辈的记载是:汉公乃鼻祖,添二仲三承,永字为四世,伯万五代分,六八俱单讳,七世以尚称,九嘉十应派,十一一起名。(以上为前十一代字辈)。以下为第十二代字辈:天寅祚昌大,立本振家声,学富文章劲,心清礼义生,英雄传令范,雅仕耀芳名,德泽滋培厚,恒绵奕世荣。(目前已绵延至:学富文章劲)。由于时代的发展,今天给新出生的孩子起名,很少按字辈取名了,不过家谱文化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传承下去,绵延不绝,使子孙后代清楚自己的来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成家</p><p class="ql-block">兄弟三人来到当地后,打长工,卖短工,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以至人丁兴旺,家道殷实,其间经历无比坎坷,但我先辈之自强不息精神,乃我等后辈永远记取并传承。三兄弟均取妻生子,其中老大家族传至孙辈后,便无后嗣。老二育有一子名叫何振德,何振德有一子名叫何天来(何金宝的父亲)和两女。老三育有两儿,即何福康、何福田,至于两儿出生在江北江南不祥。二儿何福田没有结婚,无后;老大何福康,也就是我们的曾祖父,娶妻汪氏(娘家在现在的红塘,有后人)。上述这些先祖出生年月无法搞清楚。何福康有三子分别是何天赐、何家清、何家发,另外还有两女,其中一个是养女,都嫁在红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立业</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曾祖父、曾祖母一生勤劳,给当地富贵人家打长工,做家务,深得东家信任和褒奖,起初住在曲塘刘,后来,何胡一胡姓官员(鸠兹知府),正五品,相当于现在的芜湖市长,正厅级干部,他告老返乡,死后葬于潘湾,现在墓还保存完好,为防盗墓,后代请人专门看墓,我们的曾祖父便应了这份差事,搭建三间草房,居住于此。后来家庭积累了一些财富,便把潘湾这块地全买下来了,三位祖父渐渐长大,曾祖母家教有方,家道越来越旺,并置田买地,还建了一栋砖瓦房,徽派建筑风格,我小时候住过,我五六岁时,拆了。三位祖母都是童养媳,曾祖父逝世后,曾祖母汪氏乃一家之主,威望极高,全家人拥戴,祖孙三代近二十个人,同吃一锅饭,共饮一池水,一家人同甘共苦,相处融洽和谐,在当地口碑甚佳,遗憾的是,后来刮起了“共产风”,不得不一分为三,不过家分情在,大家庭依然互相照应,共渡时艰;这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家族美德,如今庚续如初,历久弥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潘湾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潘湾,我族迁居江南后的发祥地,也是我辈的摇篮地。位于现在合义村的东北部,水陆共占地二十余亩,楼屋塘三面环绕着村庄,成为天然的“护城河”,整个村向正前方视野开阔,目极数里,仿佛似宽广的胸怀拥抱着大地,又迎纳八方来客。村庄一大半土地常年披着绿色的盛装,竹树茂密,植被种类繁多,狐兔跳窜,百鸟欢鸣,真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画面。民间很多风水先生均赞美此处乃宜居胜地,居此地必将家业兴旺,人才辈出。所以早有潘湾要出十八把折扇的说法,意思是后代将会有很多人通过勤奋好学,经官考而成国之有用人才,今天,我族多人跨进高等学府,在当地声名鹊起,也恰好验证了古老而美好的传说,也必将激励我族后人更加重视教育,励精图治,培养更多优秀后生。</p><p class="ql-block">潘湾,据说原来是一潘姓人家居住于此,且家业很是富裕,但其后人好赌,败光了家产,便把这块地卖给了胡姓人家,胡家是清朝正五品官员,后告老返乡,死后葬于此地,并请了我们曾祖父为其看护祖坟,后来,随着我何氏家族经济实力的增长,便把潘湾这块地(据说用100担稻子)全买下来了,从此我何氏家族在此根深叶茂,安居乐业,子孙满堂。</p> <p class="ql-block">(六)情系楼屋塘</p><p class="ql-block">近十亩大小的楼屋塘,三面环绕着潘湾村,是我何氏家族的“母亲河”,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何氏子孙。楼屋塘水晶莹清澈,水质甘甜,一直以来,盛产鱼虾,各色鱼类,膘肥体壮,肉质鲜美,方圆数里,争相购买,实属餐桌之佳肴。</p><p class="ql-block">楼屋塘,乃美名也。她引发我们对遥远的过去,有着无尽的遐思,那一座座富丽堂煌的楼台亭阁,假山曲道,松柏翠绿,鸟语花香,儿童嬉闹,袅袅炊烟,蓝天白云,多好的美丽景象。记得小时候,生产队清塘泥肥田,村民乘机取土加固屋基,挖的很深,竟然挖出了很多砖块瓦砾和木材,这说明楼屋塘在很久以前并不是塘,而是建有砖瓦房的陆地,至于这些砖瓦为什么被埋于塘底下,可能是当时发生大水灾,破堤冲击出一口大塘,把砖瓦房埋没在下,后人便叫此塘为楼屋塘。不过,我何氏家族成员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辛勤耕耘,奋发图强,一座座现代化楼房拨地而起,使楼屋塘名符其实,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七)美德传万年</p><p class="ql-block">潘湾,何氏家族,小时候当地人称我们是何三家的人,可能与三兄弟有关。何三家在方圆数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我们的先辈勤劳,本份,忠厚,和善,特别是到曾祖父母管家时,家族内部成员和睦相处,绝对尊崇长辈,个个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祖孙三代同堂,妯娌亲如姐妹,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共产风”时才不得不分灶吃饭,家族成员也是万般不舍。家族口碑好,还在于家人心地善良,心胸宽广,尽已所能,帮助他人。曾祖母汪氏,乃女中豪杰,当家理财能手,一生勤劳朴实,教子有方,为人亲和善良,她曾收留了其他何氏分支的多名落难人员,小的帮其成家,老的送终安葬;如遇路人遭困,也是倾囊相助。好人好报,何氏家族,越来越家大业大,人丁兴旺。作为后人,我们应将良好家风,永续传承,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八)舍泪搬离为国家</p><p class="ql-block">国泰民安,国强民富。进入新时代,中国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担当。</p><p class="ql-block">野生扬子鳄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全世界只有我国长江中下游尚存千余只,为此,国家专门建立扬子鳄国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潘湾村的楼屋塘,很早有大量野生扬子鳄栖息于此,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美国专家来此调研。现在,安徽省政府将潘湾列入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这就意味着我何氏家族六十多个原住民要整体搬迁。</p><p class="ql-block">庄户人家对家园和土地是有特殊情感的。历经数代经营,那一砖一瓦,那一草一木,更有那朝夕相处的亲人,怎能割舍!</p><p class="ql-block">然而,我家族成员历来有大局意识,有家国情怀,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体现出牺牲精神,义无反顾,于2018年7月底整村全部搬迁,有力配合政府完成了搬迁工作。</p><p class="ql-block">扬子鳄,又叫团龙,和(何)龙,是国宝,潘湾是风水宝地,现龙居圣地,必将护佑我族所有成员,平安健康!子孙满堂!学业有成!家道富贵!</p><p class="ql-block">拆迁搬离,可能使我族亲人各居异地,我们的空间距离远了,但我们的心灵更加契合,我们更加珍惜血脉亲情,我们彼此祝福。</p><p class="ql-block">你要过得比我更好!我的亲人!</p><p class="ql-block">2021年元月12日于东河</p> <p class="ql-block">附加一家族简谱(姑且称之):</p><p class="ql-block">如以我族本字辈三弟兄迁住江南为第一代算起,现已绵延至第七代。该家族简谱有待随时跟进完善,第六代(富字辈)和第七代(文字辈)还有一些人名我不清楚,所以未添入,如果告诉我,将及时添加。简谱仅供梳理代际之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