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篇:一个哈佛博士后的成长轨迹

仰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是父母的全部寄托,春天孕育着希望、夏天包含着激情,秋天采摘着硕果,冬天普照着暖阳。和千千万万普通的父母一样,我们含辛茹苦把独生子养育成人,我们收获每一分的耕耘。感谢亲爱的儿子,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你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我们为你骄傲为你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呱呱坠地,发出第一声哭声,新的生命赋予你一份荣耀和责任。我们能够力尽所能给予孩子所有物质上的保障,但我们在胜任第一教师的角色上如履薄冰。新年伊始,写下这些文字,与家长们共酌。</p> <p class="ql-block">1、得遇良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十分感谢我的妻子,温良恭俭让,是一个在家庭和单位受人赞誉的良师益母。妻出生在农家。我的岳父岳母从来不打骂孩子,尽管生活贫苦,但在有爱的家庭成长志向高大。她历经辛苦考上重点大学分配到了北京。作为母亲,她对孩子疼爱有加,但从不打骂孩子。我因常年在国外工作,教育孩子的担子多由妻一人承担。是她教会孩子作为男子汉应该有担当,作为晚辈对长辈应该礼让,作为时代青年应当努力向上。妻最大的特点是把孩子当作朋友,平等协商。所以孩子也一直把母亲当作朋友,无话不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感恩良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孩子很幸运,一直有良师相伴。小学班主任是声名显赫的教育家李烈老师(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感谢李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奠基路上洒下的心血和爱。李老师创立的“双主体教育”和“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滋润了孩子成长的心田。作为数学老师的李老师在数学教学上手法独到。我的孩子从低年级起就进入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学习。之后又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录取。他的高中阶段都在学校住校,过着军事化管理的生活。感谢实验中学的老师,帮他渡过了青春期。今天,我们翻出老照片,看到当年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成人式的喜悦样子,深感成长路上师恩如海。之后孩子上北京大学、在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都有幸遇到良师引领,这是孩子一生之大幸。</p> <p class="ql-block">3、育人以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育孩子必须从小树立好人品。俗话说:“三岁看大,十岁看老”讲得就是这个理。我们夫妇只要求孩子“学好人、做好事、读好书、做好人”,没有太多的大道理和说教。教育孩子从小心存善良、善待他人,勤俭节约、努力上进。小孩从小懂得知书达理、体恤大人。孩子自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说,给他两毛钱去打酱油,找零的三分五分会自觉交还给大人。他从小就知道父母挣钱不易。夏天,給他两角钱让他买根雪糕吃,他出去就买根红豆冰棍,剩下的钱一样上缴。这种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受益终生。成家之后,知道精打细算,把小日子安排的富足。</p> <p class="ql-block">4、博览群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集财千万,无过读书。这里的读书主要指阅读。阅读能使人眼界大开,缤纷世界尽收眼底。当年我们上要抚养老人,下要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经济也不宽裕。但我们会为了孩子毫不吝啬地花钱去买书。我们积极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孩子三年级前,已经翻烂了两本《十万个为什么》。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我们引导孩子在课余时间阅读中外名著,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家里收藏的三千余册书,都是孩子读过的。我的孩子作为一个理科男,谈起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同样能侃侃而谈,背起唐诗宋词得心应手。在这里提一句,阅读的基础是要能坐得住、看的进、领会的透,这样才能有所收益。父母亲要为孩子订一个阅读计划,并有效地督促孩子去完成。</p> <p class="ql-block">5、兴趣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加以循循诱导,发扬光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节目还是很单调的。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多是农业技术推广的纪录片。妻发现孩子竟然饶有兴趣一集一集地看下来。有一天,妻发现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家里阳台摆弄家里的墨水瓶,弄得整个人像花脸猴似的。妻没有责骂孩子,而是耐心地问孩子在做什么?孩子回答说在做实验呢。妻发现孩子有这方面兴趣,就买一些通俗的读物讲给孩子听。孩子到小学二年级就会把《元素周期表》倒背如流。后来加上小学数学奥校的功底,都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6、伴随孩子渡过青春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孩子都成熟的早,家长特别要关心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并善于引导。孩子在初二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女同学老給孩子送小礼物。我们发现后,就了解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告诉孩子异性之间相处是美好的,但为时过早,逾越了同学之间的正常关系对长远发展没有好处。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很好地处理了同学的关系。到了高中的时候,同班一位女同学一直在追我的孩子。尽管高中学习非常紧张,那个女同学还是抽时间给孩子叠了三玻璃瓶的小金星。我们把处理权交给了孩子。因为与其简单的禁止不如把处置权交给孩子们。我们把那女孩请到家里做客,希望他们作为朋友比翼双飞,把情感化作动力,一起考上重点大学。事情解决的很好,结果我儿子考上北京大学,那位女同学考上北医大。因为儿子志向出国留学,女孩坚持在国内发展,他们最终没有走进婚姻的殿堂,但各自都保留着那份纯真。我们至今还为孩子们保存着那三瓶小金星。</p> <p class="ql-block">7、把人生的选择权交给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多父母都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孩子。说白了,还是为了自己一己私念。孩子是属于这个世界的,父母可以建议他(她)走什么路,但不可越俎代庖。我的孩子高中毕业时,由于他学习成绩优秀,被保送上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尽管孩子他也酷爱历史,但他认为考古不是他的人生志向。他喜欢探索生命领域的科学。因此,他决定放弃保送,参加高考。我们夫妇当时都在东京工作,妻闻讯赶快回到北京。在听取老师和孩子的分析后,我们毅然决然地支持他的决定。在走进考场之前,儿子满怀信心。当时有保险公司在考场外卖录取结果保险,如果能考上北大赠送四年的保险。儿子毫不犹豫就在保险合同上签了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高分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录取。他们班上的十六名同学大多数都是各省高考状元。北大毕业后,儿子决定赴美留学,经过四年努力,完成了医学生化专业的硕博连读。之后又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了六年博士后,在国外顶级学刊发表了众多论文,并被国内顶尖大学学报聘为国外编委。去年他投入某公司的新冠疫苗研究并作为合作者发表了论文。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对他说,儿子,你的路走对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希望我的文字对时下的教育仍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