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李志民</p><p class="ql-block">编辑:张玉军</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周锦富从张店过来,小战友凌少武在金港酒店安排了晚宴招待他,一个电话将我叫了去,二话不说,就把我按在了主陪的位置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周锦富是多年的老战友。他转业后在鲁中驾考中心当主任,虽相隔不远,因平时各忙各的,见面次数并不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主陪就要让客人喝足并把气氛搞热烈。满座宾客中,因我和少武、锦富当年都在67军工作,并一起上过老山前线,觥筹交错之际,自然少不了拉一些当年老山前线的往事趣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前线开进的行军路上,面包车陷入泥沼,满车人都下来推车,唯独最年轻的凌少武却怀抱着个小皮箱在后座上纹丝不动,一位不知情的老同志跟我说:那个小家伙真不自觉!满车人数他最小,别人都下去推车,他却没一点反应。我说:他是机要参谋,你知道他怀中的小皮箱里装着什么,密电码!那位老同志霎时无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锦富当时任师里军务科长,在猫耳洞里,他与两位下属女干部只隔着一层塑料布睡了一年多,有时晚上不小心头都能碰在一起,但因为“定力”强就是没发生任何“问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因为我生的黑长的丑!”老周的理由很“别致”:“你是否把你执法犯法的事也透露一下?”老周把调侃的矛头对向了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言出口,满座皆惊。</p> <p class="ql-block">虽是执法犯法,却也实属无奈。我很清楚老周说的是哪一出,因为他当时也在场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6年一月下旬,我军刚取得了一次出击作战的胜利,我随集团军吴玉谦副军长到位于老山侧后的南温河驻地检查休整部队的纪律情况。那里驻扎着从老山阵地刚撤下来休整的199师596团部分连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我叫上吴副军长的警卫员陈伟,又用电话招呼来时任199师军务科长的老周、一营副营长老邓和独立团军务股长蒋国平。我们一行五人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盘龙江北岸崎岖的山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有备而来。因白天在乡派出所了解情况时,所长告诉我,河北岸“独立房”的壮族老乡家里经常有战士去玩。我问他为啥。他笑了笑:那家人七个孩子,老大和老幺是儿子,当中五个全是姑娘,长得都很漂亮,是镇上有名的“五朵金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战区部队有纪律:军人不准私自到老乡家里玩。这与当地壮族老乡热爱解放军欢迎解放军的现状产生了很大冲突。</p> <p class="ql-block">然而,军纪非同儿戏,“现状”必须整肃。今晚目标就锁定在河北岸“独立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独立房”,是指那家老乡刚落成的新楼房。上午在乡派出所时,我就听到河北岸唢呐声不绝于耳。所长告诉我,当地壮族老乡有个习俗:凡家里新房主体工程完工时,要停工一天招待远近的客人。而且有专门的乐手用唢呐伴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欢快的唢呐声越来越近,有几个黑影从新房里窜出来,消失在夜幕中。不用说,那是我们的战士到这里串门,见到我们的手电光,知道是巡查的来了,提前溜之乎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落成的楼房门前,电灯泡高挑雪亮,两张小饭桌排在门口,桌上摆放着丰盛的菜肴。新房主人——一位五十开外年纪的男性老者和他的大儿子在招待客人喝酒,一老一少两位“乐手”(估计是父子俩)在吹着唢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楼房门口是向前走的必经之路,我们无法绕道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者热情地拦下了我们并将我们五人拉进了屋里,这是壮族老乡的规矩。上午我就听乡派出所长说过,凡经过新房门口的人必须喝主人的酒以示对新房落成的庆贺。我们无法拒绝主人的盛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仔细打量了一下屋里的情况:楼房主体刚刚落成,尚未装修布置,显得很空旷。靠右手一侧,七八位女性客人或抱着孩子,或靠着背篓,围坐在火堆旁边啦呱边烧玉米吃。左侧的屋角处摆放着数十瓶自家产的苞谷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者的大儿子手脚麻利地将门口的两张饭桌和马扎木墩之类移进屋内。两张小饭桌顺着进门的方向呈纵向排列。老者坐靠里处一端,儿子坐靠门口一端,我们一行五人坐老者的左手一侧,两位乐手坐我们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唢呐高奏迎宾曲,添酒回灯重开宴。桌上的大海碗里盛满了大块的红烧肉、炸豆腐块之类,酒具也不是常用的酒盅酒杯,而是平时吃饭用的碗。看得出,坐在靠门口一端的大儿子因陪了一天酒,已经无力再劝我们,而老者则余威不减。他先说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大儿子和大女儿、二女儿都已参加工作,属于吃公家饭的国家干部,除了老小,其余孩子还都上着学,他和老伴在家里干“后勤”。今天上桌的,猪肉是自家养的猪刚杀的,豆腐是自家磨的,菜是自家菜园里产的,酒是用今年的新苞谷刚酿好的。老者边说边端起酒碗:解放军同志不远千里来保卫边疆,我们才有安稳的好日子过,我家今天盖起了新房子,首先应该感谢亲人解放军,我先敬大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没想到,一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壮族老人竟有这么高的觉悟!我们恭恭敬敬地端起酒碗呷了一口。说句实在话,这酒口感不绵软,劲挺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正侧身跟同伴议论酒的度数如何如何,耳边又响起了唢呐声。老周轻轻推了我一把(我们五人坐的顺序是,我紧靠主人,以下依次是老周、老邓、老蒋和陈伟),我正过身一看,两位乐手中的老者隔着桌子欠起身来将唢呐伸到了我的面前。再仔细一看,我惊呆了:老乐手的唢呐杆上搁着我的酒碗,多半碗酒随着他嘹亮的旋律在我的面前微微地颤悠着,但绝掉不下来,即便是杂技表演也属于高难度动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惊诧之中,我陡然明白:他不是在表演杂技,而是在给我敬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知哪来的勇气,从唢呐杆上拿起酒碗,将多半碗苞谷酒一饮而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主人一声高喊:“来,大家随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刚才没留神老乐手的动作细节,咽下苞谷酒,我不敢分神,仔细观察着老乐手的下一个动作。只见他边吹着唢呐边腾出右手拿起老周面前的酒碗轻轻搁在唢呐杆上,随后就边吹奏便把唢呐伸向老周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提醒老周:该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喝酒不行.......”面对大半碗酒,老周显然很为难,迟迟不敢接酒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唢呐敬酒的老乐手显然无法开口说话,但唢呐声一直没停,酒碗也一直在唢呐杆上颤悠着。突然,我感觉到唢呐曲的旋律变了:刚才一直是吹“全曲”,这会儿只是两个乐音的简单重复——老乐手显然是在催老周了(他的搭档,年轻乐手仍旧是吹“全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周显然也明白了,他无可奈何地从唢呐杆上取下酒碗,学着我刚才的样子一饮而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人又一次喊好,大家就又跟着随了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着我们两个的表现,老邓和老蒋没敢怠慢,依次喝下了唢呐上的那碗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向主人说明了情况,警卫员陈伟没有喝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吴副军长对我说:“好你个李志民,昨晚让你去纠察违纪的,你自己倒喝上老乡的酒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陈伟告诉您的吧?”我没做过多的解释,因为陈伟会向副军长说明原因的,况且副军长的语气,明显不是在批评我。</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志民,山东栖霞人。1970年入伍,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参加过云南老山地区对越作战。曾任六十七集团司令部直工处处长、陆军上校军衔。爱好文学创作,多篇作品曾在济南军区获奖,198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1994年转业进入齐鲁石化公司,历任人民武装部副部长、部长、高级政工师。诗词作品曾入选《21世纪全球华人诗词精选》《齐鲁百年诗词选》。曾由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天马出版公司出版过《古曲新声》《古谱新歌》《古风新韵》《古律新篇》《秋水回眸》等文集。现为齐鲁石化公司诗词学会副会长 。</p> <p class="ql-block">编辑:张玉军,1963年2月生,山东省东营市人,1980年9月自地方考入济南军区军医学校,1983年7月毕业至2004年11月在步兵第138师医院先后任化验员、检验军医、主治医师、防疫所长。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参加对越防御作战,完成了战时的医疗保障任务,1985年5月在云南老山前线入党。1998年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2004年12月转业地方,自主择业,现在潍坊市区某综合门诊部工作。2015年1月加入公益组织——潍坊市奎文区徒步协会,任宣传部部长,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获得“最佳宣传奖”,2015年至2020年连续六次随奎文徒协参加了环泰山T60大徒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