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县中心幼儿园家长课堂(6)~~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豆豆

<p>家庭教育主要呈现以下现象和问题:</p><p>(一)家庭教育中的祖辈参与成为普遍现象</p><p>据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简称中教家委)2017年的研究报告,根据被访的城市儿童父母的报告,自被访儿童出生到小学阶段,近八成(79.7%)的家庭存在祖辈(包含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参与儿童家庭教养的现象。同时,祖辈参与教养呈现阶段化特点:将儿童成长阶段划分为幼儿园前、幼儿园和小学三个阶段,有超过七成的家庭,在幼儿园前(77.7%)和幼儿园期间(72.9%)这两个阶段存在祖辈参与家庭教养的现象;到小学阶段,祖辈参与家庭教养比例虽然明显下降,但祖辈参与家庭教养仍是多数家庭的选择(60.1%)。</p><p>(二)祖辈为主教养的孩子容易出现教育问题</p><p>祖辈参与孙辈的教养就是某种程度的隔代教养。研究发现,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教养模式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隔代教养虽然解决了很多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但很多老人过度参与孩子的教育(祖辈为主的教养模式为典型性隔代教养),会弱化父母应该承担的教育职能,甚至会阻断父母与孩子的亲情链接,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教育问题。民政部开发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96%的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4%的农村留守儿童由其他亲戚朋友照顾。</p><p>2016年11月29日,中国儿童中心发布《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对有0~3岁、3~6岁的婴幼儿家庭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最需要得到家庭教育指导的三类家庭中就包括隔代教养的家庭。</p><p>因为孩子12岁之前尤其是6岁之前,特别需要与父母建立亲密的亲子依恋关系,这是孩子一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基础。因此,不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或其他人,可以帮助带孩子,但不可以阻断孩子与父母的亲情。也就是说,父母的亲情与职责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p><p>(三)有些隔代教养家庭已经成为家校合作共育的障碍</p><p>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洪明研究员在《家校合育的基本现状及改进研究》一文中指出,通过对安徽、北京、河北、陕西、广东、山东、四川、江苏、吉林等9个省市1 000名老师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师普遍认为与隔代教养家庭最难合作(73.4%),尤其是班主任感受最深(76.6%),主要原因在于隔代教养家庭不仅自身教育理念存在问题,而且合作意识不强。家校合作难度其次分别是单亲家庭(59.5%)、留守儿童家庭(55.6%)、流动儿童家庭(44.1%)、干部家庭(6.7%),知识分子家庭最容易合作。</p><p>调查发现,在隔代教养的家庭中,缺乏良好的习惯是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原因就在于老人的溺爱和监管不足,在过度看电视、吃零食等方面尤为突出。</p><p>(四)农村留守儿童亟须父母履行主体责任</p><p>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重新把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民政部门根据此定义,从2016年3月开始进行全国摸底排查,并于2016年11月9日公布数据,全国共查出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其中无人监护的儿童36万人。2018年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与2016年相比,下降22.7%。</p><p>据《不一样的成长: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研究报告》介绍,近半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孩子6岁前外出务工,逾三成外出务工5年以上,近半数半年以上回一次家。与父母联系较频繁的留守儿童仅占六成,打电话和发短信是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手段。调查发现,八成多的留守儿童父母知道孩子的健康状况(85.1%),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84.9%);近七成知道孩子怎么使用零花钱(69.1%);六成多知道孩子有哪些朋友(63.7%);但仅有五成多知道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57.0%)以及孩子课余时间经常去哪里或干什么(53.9%)。代养人的监管情况比父母的监管更差一些,知道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46.9%)以及孩子课余时间经常去哪里或干什么(48.5%)的均不足半数。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的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最多,占43.8%;其次是初中,占22.1%。还有24.9%的留守儿童表示不清楚代养人的文化程度。63.8%的留守儿童与代养人发生过矛盾,其中,19.8%的选择跟父母说,19.1%的憋在心里,11.8%的用其他方法发泄,8.6%的跟朋友说,4.5%的和代养人吵架。生病时,约一半留守儿童会告诉父母(48.3%),居第一位,但比非留守儿童低18.9%。</p><p>留守儿童心里话主要对谁说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告诉我们,男生选择的顺序依次是:同学朋友(35.5%)、母亲(33.3%)、自己(23.5%)、父亲(22.8%)、兄弟姐妹(18.0%)、老师(12.8%)、祖辈(10.6%)、其他人(3.9%)、亲戚(3.0%);女生选择的顺序依次是:同学朋友(46.3%)、母亲(34.0%)、自己(20.6%)、父亲(15.6%)、兄弟姐妹(17.8%)、老师(8.6%)、祖辈(9.8%)、其他人(2.3%)、亲戚(2.6%)。该研究所说的代养人多数是祖辈,但是,留守儿童说心里话的对象中祖辈排在第7位,而将母亲排在第2位,将父亲排在第4位,可见他们更渴望与父母诉说心里话。这也说明,多数的祖辈为主的隔代教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迫切需要父母履行主体责任。</p><p>(五)存在父教缺失问题</p><p>2015年10月29日,上海市妇联发布了其与上海社科院联合开展的“上海家庭教育的新变化与新挑战”的调查研究的成果。该研究成果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父亲缺位”现象,母亲承担了超负荷的责任。</p><p>据《中国妇女报》报道,2015年12月22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发布了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的主要结果。该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的情况。</p><p>根据相关调查,离异后跟母亲生活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中父亲工作繁忙的孩子是缺乏父亲陪伴的最主要群体。</p><p>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做的一项研究表明,父亲经常陪伴的孩子智商高,学习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是他们持续12年,对从婴儿到十几岁孩子的跟踪调查的结果。</p><p>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2016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的主题为“与孩子一起成长”。该论坛利用其广泛的影响,呼吁天下父母,特别是父亲,增强陪伴孩子的意识,与孩子一起成长。</p>

儿童

留守

教养

祖辈

孩子

父母

家庭

隔代

家庭教育

代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