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鸡汤”

崔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坎坷崎岖,他们慨叹生不逢时,渴慕圣主明君,希冀施才展能,然事实终未如其所愿。他们哀怨叹惋悲慨中剖解自己的精神世界,诉讲情怀以期新况佳状出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古代文人政客队伍之中,有一特例,他能坦然淡定地面对自己的所有状况,甚而喜未狂,悲无哀。他找寻生活中的甜美甘醇,情趣愉悦地把自己的时光岁月演绎成传奇,他就是苏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曾多次浅易的评说苏轼,无力让自己的文字成为经典,只是以平民百姓的角度去简略的解读他,以肤浅的思维深度去揣度他的人生,让历史上的生命智者引导我们的人生思维。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每一次讲读《赤壁赋》都有新的收获。此次讲读,发现苏轼在一千多年前就在自己的文章中抒情感怀之余劝告世人,堪称宋代的心灵鸡汤。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轼的赤壁、朱自清的荷塘,都是心灵的驿站,他们将自己的一腔忧愤、颇不宁静的内心,在此濯洗,让心灵闲适,精神澄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乌台诗案”后的苏轼,即便不是彻底颓敝,43岁的他也确是遭逢了生命中最严重的失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站在赤壁的他还未能自度成为“东坡居士”,世俗之忧仍主宰着他的情怀。虽然同年之作《定风波》已抒发洒脱的情怀,但拥有儒家济世情怀的他,终未能真正的淡然处世。他需要心灵的濯洗之境,由此赤壁让他拥有了心灵的短暂超脱,此时他的精神确是自由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即便当晚的他面对皓月当空,宁波静水之况,未能真正将朝堂放下,但他仍为自己的情绪找寻到了短暂的极致空灵。他幻想自己御风而行,飘然为仙。此时的他是自由的,是超脱的。他将压抑摒弃,完成短时间的自我救赎。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用自己的言行为世人解读了高效的排解方式,将自己融入到绝妙之景境中:谁人记俗忧,谁人烦俗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轼的“客”,真假莫须辨,既望之夜,如若有至交之友相伴相随,却属幸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无客友之伴,苏轼的“客”便是他心中的另一个自我,主客之辞,也就是苏轼心中的两个自我的交流与沟通。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是明智的,他能审视自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又是矛盾的,渴慕英雄伟业又欲绝弃朝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客之洞箫,诉情遣怀,“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展露的正是苏子的矛盾情怀。曹操,北方英豪,“顺流而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曲豪歌震天下。苏轼笔下的曹公已不单是历史曹公的写照,更是苏轼的个人理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孔儒思想培养的文人学士,济天下的胸怀怎会随江水而逝。苏轼的情怀中,永远会被家国之思所填充。世艰时困,此时的大宋王朝并未给他舞台让他施展。他郁结于胸的堆堆块垒,终亦不会轻易抛却。他叩问天地,他反问自我:弃之,持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渔樵之思,有其义;“蜉蝣”“粟粒”有其责。不求明耀无穷,唯求无所愧憾须臾之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水月之思”是苏轼的参悟之得,“一瞬”“无尽”,皆为世理,其实无谓悲喜。生命的重心在于所思所悟。 我们期盼拥有更多,然物各有主,我们终一毫而不得取,令人感伤。而“清风”“明月”又让我们歆享声色之美,我们又是天地间的幸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劝勉世人,即便我们不能真正拥有,但不妨碍我们欣赏其美。参悟些许世事,我们终能愉悦行走在美好的人生路上。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跨越时空的苏子为我们留存心灵鸡汤,畅饮细酌,方悟人生至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