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医生这一行, —从医四十年回顾与感悟

宋凤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一九八零年考入大同医专中医专业至今,进入医学行业已经整整四十个年头,从事临床工作也有三十七八年了。四十年,从青春少年到渐进花甲,从意气风发到历经沧桑,这是一段不长也不短的时光。四十年岁月,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自己也从懵懵懂懂初入医门,到现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中医”。</p><p class="ql-block"> 回顾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报考医学院校,实话实说当年16岁的自己并无十分明确的目标,只是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他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比较适合我。至于选择报考中医专业则纯属误打误撞,因为当时对中医了解的并不多,只是脑子里有一点初浅的印象。现在回忆起来这更像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职业的选择是人生最重大的选择之一,而今我对从事中医这个选择不仅无怨无悔,甚至觉得值得庆幸。不是因为自己做出了多大成就,而是因为自己喜爱和适合中医这个职业。在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中能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价值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事这个职业能满足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个人觉得,从事中医工作不应该把它看成只是为了谋生的一个职业,它更应该成为一种为之奉献的事业。因为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治病救人的传统技术,它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典范,其中蕴含着东方古老的思辨智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以及丰富的养生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医是技术,也是文化和哲学。是国粹,也是享誉世界的中华品牌和民族骄傲。中医不仅教人如何治病除疾,更教人如何养生防病,还教人如何做人做事和遵循天地之道。这是我越来越喜爱和钟情中医的重要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 最初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的原由,不是中医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疗效。父亲是我入行的启蒙人,也是我入行后的第一位患者。记得是大三年级我还没有毕业,回家探望时,父亲向我诉说原来的慢性胃病最近有点严重,经常胃痛胃胀,呕吐酸水,特别怕凉,不想吃饭,服了一些西药效果不明显。父亲是煤矿工人,我估计他的胃病与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已经学了一点粗浅中医知识的我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根据自己的判断照着书上的处方略作加减,抓了五付中药让父亲试试。到了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回家看望时,父亲喜出望外地告诉我,吃了药后效果很好,胃不怎么难受也能吃饭了。当时我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小试牛刀初战告捷,又是给亲人治病。其后我又连续给父亲配了十几副中药服用,困扰父亲多年的胃病竟然数年未发。由此我真切感受和信服了古老中医治病的神奇疗效,对未来从事中医事业充满信心。如今,经我治疗治好的慢性胃病患者难以计数,但第一次给父亲治病的经历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三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刚刚成立的怀仁中医院。工作至今,潜心临证数十年,治疗患者数万人。一辈子,一个单位,一种工作,心无旁骛,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期,正值国家实行改革开放。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段让人记忆犹新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医学生,与同样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同道们,为医院初期的建设和发展而拼搏而奉献。</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与同样有志于医学事业的年轻医学生一起,忙碌工作之余,早起晚睡,坚持学习,保持着学校期间的学习习惯。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当时年轻的自己,认认真真看病,勤勤恳恳工作。虽收入不丰,但内心却十分充实。</p><p class="ql-block"> 山岳起于撮土,江河源于细流。人的复杂性、可变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医学的复杂性和从事医学工作的艰难性。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好医生特别是好中医,注定是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和专研,注定是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和付出。记得参加工作不久,作为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被安排在住院部管病人。自己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绝大部分住院患者,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收效良好。治好了不少患者,还有一部分是重症患者,受到患者和家属赞扬,初尝一点成功的喜悦。经过数年认认真真的临床实践和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几年下来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和“小名气”,前来找我看病的患者逐渐增多。那时自己虽然还很年轻,但患者所给与的那种尊敬和信任,是我后来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不竭动力源泉。</p><p class="ql-block"> 工作数年后,逐渐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人脉。但后来在工作中逐渐感悟到,作为一个基层中医,固然要求技术全面 ,但从长远来看,必须要确立和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病种和学术专长,这样无论对自己还是对患者都非常必要。非博无以应对临床,非专无以突出优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临床上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但临床没有好的办法,鉴于这种情况,于是从这几种疾病开始研究突破,经过数年反复临床实践,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研制的中药外用制剂“骨刺祛痛洗剂”外敷,并配合内服中药,外敷内服相结合,治疗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取得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三十多年来累计治疗专科患者八千多例,许多难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喜获痊愈。不间断有外地以及外省的专科患者前来求治或网上诊治。</p><p class="ql-block"> 饮食和睡眠是人们的二大基本生理需求,但脾胃病和失眠症临床十分常见且发病率越来越高 ,而这些病的治疗又是中医的优势。所以自己在解决这二类疾病方面也下了不少辛苦付出不少努力,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近几年个人门诊脾胃病和失眠症的患者所占比例也很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医生既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更是一个高尚的职业。生命所系,健康所托。所以民间有一句俗语:“技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心不近佛者 ,不可以为医”。古往今来,医生是行业标准要求最高的职业之一。德艺双馨是医生应该追寻的目标和境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数十年来,深知要做一个好医生的艰辛和不易,所以一直以来,工作上不敢马虎懈怠,技术上不敢固步自封。医德上不敢放松要求。内心始终恪守作为一个医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期望能成为一个在医技和医德上都得到患者认可的好医生。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通过持续坚持和努力,技术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和一点突破,医德医风上也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医患关系相对和谐融洽。曾经以诗表心:情醉杏林苦耕耘,精勤不倦三十春,病家有痛若我痛,仁心良术扶危困。</span></p><p class="ql-block">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综合素质。西医是这样,中医要求就更高。作为当代中医特别是在医院工作的中医,如果不懂或者不具备基本的西医理论知识,是无法胜任临床工作的。过去的中医就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现在当中医要求具备的知识结构更全面更广泛。个人虽然自诩为“铁杆中医”,但从来不排斥西医知识的学习和吸纳。除了学校期间曾经系统的学习以外,在临床上坚持中西医知识兼收并蓄。在临床某些问题上也虚心向西医同行学习请教。目的就是为了扩大知识结构,采取中西医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p><p class="ql-block"> 传统意义上的医生工作主要就是看病治病,但当今时代对医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仅要会看病,还要求能传播交流专业知识,能为大众普及医学科普知识和养生防病知识。多年来,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不仅撰写了多篇总结临床经验的学术论文,还撰写了三十多篇科普养生以及宣传中医的文章 。其中宣传赞颂中医的文章《中医的明天更美好》、《中医的春天》和《中医梦》“三部曲”发表后,得到业界和公众好评。2006年,还整理编写了一本五万字左右健康教育手册《祝您健康》。免费送给患者和群众。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及时撰写发表三篇近万字的预防疫病的科普宣传文章,受到大众欢迎。数年来以各种形式共累计开办中医学术和科普养生讲座十余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获得了养生防病的有关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催人。回顾四十年从医生涯,恍如一梦。让人不由感叹世事沧桑,岁月无情。感慨光阴无限而人生有限。自己由当初刚毕业的年轻医生变成了医院的老一辈。在追梦中医事业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老。</p><p class="ql-block"> 五六十岁渐进花甲这个年龄,已经步入人生之秋。而秋天也是一个收获果实的季节。数十年的辛勤工作和坚持不懈,虽然付出和努力还远远不够,个人成绩还十分有限,但国家和政府给予的荣誉和社会待遇已经够高够多: 朔州市十佳名中医(2016年)、山西省名中医(2017年)、全国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2018年)、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2019年)。面对这些荣誉,有时内心也是惶惑不安。深知不是完全因为个人成绩有多突出,而是缘于当今国家对中医事业的重视和扶持,是时代的垂青和机缘的眷顾。</p><p class="ql-block"> 荣誉的获得,既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一种鞭策,让自己不敢自我满足和麻痹懈怠。只有继续努力不断进步,才能不负这些荣誉 ,不负医生这个职业。近几年,虽然年龄渐长精力下降,但忙碌工作之余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每天学习专业知识,总结临床经验,对年轻中医和学术传承人做好“传帮带”。每年不间断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经验交流。以提高水平补足短板。</p><p class="ql-block"> 回顾多年从事中医事业的心得体会,感觉一方面是付出,更重要的一点是坚持。回想在从医初期,因为有一点写作的爱好和小特长 ,也有过从政的机缘,当时只要自己愿意,改行也是容易的。而且如果从政估计慢慢也能混个一官半职。但机会面前,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别人的好意,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内心欲求。执拗也好,执著也罢,从事自己爱好的工作就是一种满足和快慰。自己一直以来的初心就是努力做一个好医生。我以为,能做一个好医生本身就是一种无尚的荣誉了。如果能成为一个患者和社会认可的名医,则应该是一种人生成就了。</p><p class="ql-block"> 个人以为,一个医生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某些社会评价,更在于患者的口中和心中。你能为他人解除病痛甚至救人性命,你就是天使和最有价值的存在。作为医生,应该充分认识和合理评价自己的社会价值。不应该妄自尊大 ,但更不应该妄自菲薄。而应该拥有作为医者的职业自信和社会自信。中医虽然一直以来在整个医疗行业内地位并不显著,但个人对自己的职业还是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中医的神奇治病疗效,来自于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无限潜力,来自于做中医大夫的独特优势和内心体验。有了这种自信,才能真正热爱中医事业,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