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从细从实开展督导检查 汇聚全力共育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王鑫

<p class="ql-block"> 我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巩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1月4日-8日,市教育局会同市委统战部、市民委对我市7个旗县区的21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专项督查。</p><p class="ql-block"> 本次督查主要围绕十一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建设情况;二是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三是落实《全市教育系统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情况;四是开展“一周两月” 活动情况;五是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七个一”活动情况;六是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情况;七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开设情况,教材配备和课时安排情况;八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先进典型培养、表彰情况;九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专兼职教师配备情况,培训情况;十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情况;十一是学校抵御宗教渗透,防范校园传教情况。 督查组一行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档案资料、观看校园宣传氛围、与学生座谈或随机访问等形式抽查了解了2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2020年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情况,并与相关工作人员针对创建包头市、自治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校进行了交流,对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导。</p><p class="ql-block"> 通过督查,发现许多工作亮点:譬如,钢三小以“新生活教育”为办学理念,推进多元思政课程,增强文化认同,树立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民族形象。小脚丫研学课程《民族团结一家亲》&lt;魅力家乡版&gt;坚持小切口大主题,找准教学内容和民族团结教育切入口,巧妙设置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学习内容。通过教育部“闫华英名校长工作室”与四川大凉山西昌一小和土右阿拉坦小学共建结对,派出教师支教,进行学生线上爱心互助和文化交流,共同书写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奋斗篇章;包头市蒙古族学校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为主线,以管理为抓手,以宣传为手段,以培训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新一中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真正理解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刻内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紧密结合。2020年12月21—25日,该校四位思政课教师分别就《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内容在不同年级做示范课;土右旗蒙小以“一周两月”为契机,认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形成了和谐的校园环境与氛围。一是强化课程管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引领作用,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德育主阵地的推动作用,三是深化活动内涵,夯实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群众基础;达茂旗民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爱的教育为基”传承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结合“礼仪、民俗”等办园特色,开设蒙古族服饰、头饰的手工制作、蒙古包的搭建、蒙古族传统美食的制作等。近年该园申报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包头市“十三五”基础教育科研规划等五项课题,均已顺利结题。其中一项获包头市级优秀课题,园本教材《远古游戏——沙嘎》在全园推广使用;包24中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可行的常态化机制,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七个一”、班班有歌声等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开创校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平安和谐团结局面;包49中以“一周两月”为契机,以“七个一”活动为载体,开足开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课程,高度重视学科有机渗透,在日常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将立德树人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专项督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我市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情况,查找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查组及时向学校(幼儿园)提出了工作意见和建议。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氛围进一步形成,“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各族师生心中,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进步发展。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持续开展常态化督查,切实将全市中小学校建设成为我市和谐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窗口。</p>

民族团结

教育

进步

开展

情况

学校

督查

工作

活动

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