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传说从这里开始……

传统村落志愿者贾红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每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有他们的神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每一个古老的村镇,都有他们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韩家庄是一个古村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传说倒有一些,有的十分久 远,有的十分美丽,有的十分有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韩家庄的村史就从这里开始,韩家庄村志, 就从这里掀开第一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04, 39);">第一节 村名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中国的传说时代,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黄帝王朝时代。韩家庄的传说, 也从这里开始。姬轩辕黄帝,是所有中国人的祖先。《山海经》记载,黄帝有多个儿子,有一个 叫昌意,昌意犯错被贬到若水一带(今大渡河一带),在这里生了一个儿子,叫韩流。韩姓自此出现。韩流念念不忘继承帝业,成年后,迁回北方汾河流域,在姬轩辕黄帝 的出生地公孙村二十里外的历山脚下,造堡而住,起名济民堡。后又迁到河南杞县, 改名姬颛顼(zhuān xú)作了高阳部落的酋长,之后又继承了叔叔已挚的帝位,成为五 帝中的第二位皇帝,号称玄帝。即黑颜色的君主。颛顼在位 79 年,他有许多大的作为,还做了一件使天下男人抚掌称快的事, 就是他下令女人在路上遇到男人时,必须恭恭敬敬站在路旁,让男人先走,否则 就要被流逐蛮荒。还有一件事,韩家庄人忘不了,就是建了济民堡——韩家庄的 前身。公元前 2437 年逝世。《史记·五帝本记》记: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 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 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如此看来,舜是黄帝的第八代 孙子,生于洪洞诸冯(圣王)是有可能的,也可以说,颛顼曾用名韩流,在韩家 庄建济民堡,也是可能的。《楚辞·惜诵》载: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周礼·天官》载:祀五帝,东方青帝灵威,南方炎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 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计先纪,黑帝主管北方的神无所不能。 在韩家庄济民堡里,建有一座元帝楼,元帝楼是供奉玄上天帝的,也就是主管 北方的大神,真武大帝。元帝楼后改成祖师楼,是纪念始祖的,又建在村北面, 又建在济民堡里,1677 年重修时又称玄帝老爷祠庙,这或许与韩流有关。 随着人口增加,堡子里不够住了,移住到堡子外,人多了,济民堡改为韩芝 庄,隋代时期又改为韩家庄,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04, 39);">第二节 凤凰村的传说</b>&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在“象耕鸟耘”的年代,舜帝孝行和勤劳,得到上天眷顾,派象和鸟帮他的 忙。有一只凤凰在帮完忙后,多次栖身韩家庄村,将头伸进北涧河里喝水。这是一块福地、吉祥地!韩家庄的先祖便把村址选在这里,依凤凰的形态规 划建设。玉皇楼,是凤之头。五孔桥,是凤之嘴。魁星楼和祖师楼,是凤的两只眼睛。北面的济民堡,南面的仁封堡,是凤之双耳。北道同北沟,南道同南沟,是凤之两翼。圪衕道,二郎庙道,延至土桥子,是凤之尾。泊池,是凤之胃。佛庙,是凤之心。细细看看,韩家庄村容之布局还真像一只凤凰的造型。韩家庄称凤凰村,还有一说。相传舜帝父亲,梦见一凤凰,舜帝母亲握登就 生下了舜,舜状如凤凰,重瞳在目。《孝子传》说,帝舜状如凤凰。《史记·五帝本记》中,群臣赞美帝舜“致异物,凤凰来翔”。《书·益稷》 称帝舜则是“萧韶九成,凤凰来仪”。有凤凰来翔来仪,在五帝中唯帝舜为能之 者,因帝舜是凤凰族的后裔,韩家庄村称凤凰村或许也有纪念外甥舜的意思。&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104, 39);">第三节 小簸箕的传说</b>&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帝尧九十一岁开始访贤,目的是要把天下让给有贤德的人。他虽有九个儿子, 都不成器,不能交给他们,交给他们天下人要吃苦受害。尧来到洪洞(古杨县),访九箕山下的许由,许由不受。到蒲县访蒲伊子, 倒是有德有才,可比他年岁还大,不可。蒲伊子推荐尧去访历山,那儿有个种庄 稼的年轻人,很孝顺,叫舜。大臣们也举荐舜。尧便又向洪洞的历山访去。一上历山,尧碰见一个年轻人,赶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在耕地,不同的是, 犁上挂一小簸箕。牛走慢了,年轻人就敲簸箕。尧觉得有意思,便问道。年轻人 说:“牛耕田,很辛苦,不忍鞭。不得已时,打黑牛,黑牛嗔,打黄牛,黄牛怨。我就想了这个办法,都以为打对方,不用扬鞭自奋蹄。”尧王觉得这年轻人有德 有智,便暗暗相中,一问姓名,此人就是他要访的舜。经过几番考察,最后把两 个女儿嫁给了舜,把天下让给了舜。尧是从一张小簸箕开始注意到舜、认识舜的。小簸箕功劳大了!小簸箕是谁 编的呢?世人知道的就不多了。舜的继母韩氏,是韩家庄人。韩家庄人称“簸箕之乡”,几乎家家会编簸箕, 还会编笸箩、箢子、安全帽等。舜耕地时不忍鞭牛,先敲犁杖,一则不响亮,二 则怕把犁杖敲坏,就把家里的簸箕挂上犁杖。继母要用簸箕时总也找不见,得知 情况后发了一顿火。第二天韩氏回 娘家,把这事跟舜舅舅说了,他舅 说:“不该跟孩子生气,孩子是善 心肠,咱该支持,你等着。”不一 会功夫,他舅就编了一个新簸箕, 用的柳条比平时的粗,用的绳也 粗,还加了皮线,编得又结实、又 坚挺,敲起来更响。韩氏暗喜,目 的达到了。舜把新簸箕挂上一敲, 对继母先前发脾气一事,也就谅解 了,还生出感激。&nbsp;在韩家庄流传着“小簸箕,大江山,捎带一门好姻缘”的顺口溜。说的便是 歌颂家喻户晓的小簸箕的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