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新年原本应有的祥和和快乐,疫情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大家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居家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我校高度重视学生防疫心理干预与辅导,为帮助学生及时做好疫情防控期的心理关护,特发此心理调适指南。</p> <p class="ql-block">我们可能会产生认知和行为反应</p><p class="ql-block">害怕自己或家人被感染,担心疫情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出现恐慌、焦虑、压抑、愤怒等情绪。</p><p class="ql-block">另外,身体上可能会出现头晕、胸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现象。</p><p class="ql-block">我们会一直这样吗?</p><p class="ql-block">不会的!</p><p class="ql-block">这些反应,都是正常人遇到疫情等重大压力事件的正常反应。</p><p class="ql-block">如何让我们感觉好些?</p> <p class="ql-block">1.做好个人防护工作</p><p class="ql-block">勤洗手,保持房间的清洁通风及消杀,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如有可疑症状,应主动带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同时,请主动告知班主任。如有潜在接触史,需留意自己的症状,必要时自我隔离,积极就诊。</p><p class="ql-block">2.适当“隔离”疫情信息</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属于容易焦虑、敏感的人,那就那就“捂住”耳朵,保护好自己。</p><p class="ql-block">3.识别自身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适</p><p class="ql-block">我们并没有感染新型肺炎,可能因为受此次疫情的影响,身体和心理上会出现各种各样不舒服的症状,例如,乏力、头晕、睡眠质量差、食欲不振等。这时需要我们善于识别并自我调整,必要时可寻求家人或朋友支持。</p><p class="ql-block">4.保持良好学习生活节奏</p><p class="ql-block">居家避疫,自主学习是一次锻炼我们自我管理能力的一次机会,尤其是时间管理能力。我们可以制定每日计划,除了每天积极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也不要忘记保持合理有序的生活节奏。</p><p class="ql-block">5.动动手吧</p><p class="ql-block">趁着我们正好有时间,不妨做一些自己平时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比如阅读、下棋、烹饪、手工、学习新技能等等。</p><p class="ql-block">6.与他人交谈</p><p class="ql-block">如果自我调整失败,建议可与家人谈心交流,这也刚好是一次促进亲子良好沟通的契机,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与朋友倾诉。</p> <p class="ql-block">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开展心理防护</p><p class="ql-block">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危机事件中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易感人群。无论孩子年龄大小,在经历应激事件后都会产生不安等消极情绪。当经历重大应激事件时,一些孩子会马上反应,另一些孩子可能会在很久之后才会表现出来。孩子对应激事件如何反应取决于他们的年龄,以往的经验和应对压力的典型方式。面对此次疫情,对孩子的心理防护应当引起重视。家长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保护者,更应及时采取措施稳定在特殊时期时孩子的身心发展。</p> <p class="ql-block">家长要尽量做到“四要”:</p><p class="ql-block">一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和积极的信念</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他们从周围的成人身上看到的样子。当家长镇定地、自信地应对灾难时,可以给儿童提供最好的支持。而且,家长应当给孩子示范面对疫情的正确应对方式,帮助儿童树立乐观、希望、战胜困难的信心。</p><p class="ql-block">二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p><p class="ql-block">“疫情”的不期而至,可能会打乱原本的假期计划。但是要根据情势的发展调整计划,维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尤其是对年幼儿童而言,稳定规律的生活有助于维护孩子的安全感。建议家长将“无处释放”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花费在亲子活动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将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美好体验。</p><p class="ql-block">三要合理地解释疫情相关的知识</p><p class="ql-block">在分享信息或者回答孩子关于“疫情”的疑问时,要用孩子可以听得懂的方式来讲解必要的信息,利用一些资源等帮助孩子理解。在描述和解释相关的知识和现象时要注意传递积极乐观的信念,告知孩子我们已经为防疫所做的努力,并对此充满信心。</p><p class="ql-block">四要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p><p class="ql-block">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当孩子出现一些对疫情的紧张、对他人的同情、对生活计划被打破的不满等情绪时,对于年幼儿童来说,可以利用游戏、绘画等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年龄稍长的儿童来说,可以引导孩子掌握一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和技巧。无论在什么时候,倾听孩子的表达都是一种有效的支持方式。</p> <p class="ql-block">家长做到“四不要”:</p><p class="ql-block">一不要恐慌混乱</p><p class="ql-block">家长焦虑、恐慌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甚至有的时候 ,家长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的担忧也会增加孩子原本没有的焦虑和担忧。因此,家长要避免出现无序、无助的混乱行为。</p><p class="ql-block">二不要信息过载</p><p class="ql-block">对于儿童而言,同样存在信息过载的风险。当家长在孩子面前持续观看收听疫情的相关报道、不断谈论疫情的负面消息时,孩子可能被动地接受了超过其认知和情绪承受力的信息,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p><p class="ql-block">三不要刻意隐瞒</p><p class="ql-block">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对孩子提出的疑问完全避而不答。孩子已经观察到生活的异常,却不能获得相应的解释,这会让他们更加困惑,而且家长的“遮掩”也会让他们不安。</p><p class="ql-block">四不要责备或迁怒</p><p class="ql-block">孩子在面临突发的应激事件可能会有多种反应,有时会表现出紧张、害怕、难过等家长容易理解的情绪,有时则会表现出黏人、易怒、烦躁等看似无关的情绪反应。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不要随意责备。另外,家长要注意体察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迁怒于孩子。</p> <p class="ql-block">在这段特殊的时光里,小朋友们,大朋友们不妨停下匆匆的脚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加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活。重新树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观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