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直过民族,一夜越千年</b></h1><p class="ql-block">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全族人口仅7000多人,常年生活在独龙江流域的更是只有4400余人。</p><p class="ql-block"> 独龙族属于直过民族,即从原始社会一夜跨越千年,直接过渡进入到了现代社会的少数民族,解放前的独龙族原始封闭、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族人们过着简单原始的共产主义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独龙族纹面女</span></h1><p class="ql-block"> 原始封闭状态下的独龙族,为避免外族劫掠本族女人,在女孩12、13岁时,便自残毁面,用松木锅灰和荆棘针刺在女孩面部纹绣图案,并由此逐步演变形成了独龙族女性独特的“纹面女”文化。</p><p class="ql-block"> 独龙族“纹面女”是原始状态下的文化现象,言美实丑,进入社会主义新社会后因无法复制、难以传承,而逐渐减少。</p><p class="ql-block"> 以往遍及村寨的纹面女现已不足20人,且都已年高80以上,外人少能见到。</p><p class="ql-block"> 不过,当你路遇独龙村寨时可以进村寻访,她们也多会应约与你微笑合影,当然,走时你应略表心意。</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流逝,古老独特的独龙族女性纹面文化因难以继承,即将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之中,从此不复存在。</p> <h5>我们遇到的独龙族“纹面女”老人,已年高80。</h5> <h5>独龙族“纹面女”,已不足20人。</h5> <h5>独龙纹面女大多都已80多岁了。</h5> <h5>“问好”之后,独龙族老人并不拒绝与外人善意的拍照合影。</h5> <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独龙人家的往昔今生</span></h1><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政府十分关注独龙江人民的脱贫致富工作,对独龙族实施了整乡脱贫、全族脱贫工程,指导村民种植草果、重楼等适宜的经济作物。</p><p class="ql-block"> 大山难行,修路护路成了这里的主要话题,为了山里的独龙族群众,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政府耗时多年、不断投资,从骡马驿道、到砂石土路、再到如今可全年通行的柏油道路,60多年的时间里无畏不懈、坚持修路护路,终于实现了独龙江公路全时段正常通达。</p><p class="ql-block"> 曾有报道,上世纪80年代乡里如有会议,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几天徒步前往沿江20多个山村,逐村通知方能召开。当时的高德荣副乡长还发明了“放炮传信”,即在制高点用炸药“放炮”发通知,重要会议放两炮、一般会议放一炮。而如今,这里已是村村通路、户户通电、通水、通网络,沿江4G覆盖,变化翻天覆地。</p><p class="ql-block"> 2018年,独龙江乡先于全国实现了整乡脱贫、全族脱贫,独龙族村民从原始简陋的“木楞房”,住进了干净整洁的独龙新村,灰蓝屋顶(有的村是红顶)、银黄墙面,每户人家屋后有菜园,门前有回廊,村庄整洁,红旗飘扬。</p><p class="ql-block"> 青山、绿水、红旗、村舍,如同画卷,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与世隔绝的“原始民族”、“贫困孤岛”。</p> <h5>原始状态下独龙族人“刀耕火种”、吃饭靠天。</h5> <h5>独龙族人用树木枯草搭建的“木楞房”。</h5> <h5>2007年,还有独龙族乡亲住着这样简陋的木房子。</h5> <h5>木楞房,矮小狭窄的房门。</h5> <h5>2007年的独龙江马库村小学。</h5> <h5>当年马库小学篮球架后的墙面上,依稀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h5> <h5>脱贫前的独龙族村舍。</h5> <h5>脱贫前的独龙族村舍。</h5> <h5>从前,独龙族人家除了终年不息的“火塘”,屋内基本没有像样的家具物品。</h5> <h5>从前,独龙族人过江时,主要是依靠溜索和简易危险的吊桥。</h5> <h5>行走在这样简易的吊桥上,一定十分危险。</h5> <h5>脱贫搬迁后的独龙族村寨。</h5> <h5>脱贫搬迁后的独龙族村寨。</h5> <h5>新村、新房、新家,红旗飘扬。</h5> <h5>新村、新房、新家,红旗飘扬。</h5> <h5>家家房后有菜园。</h5> <h5>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h5> <h5>独龙江乡的新学校。</h5> <h5>原来,新鲜采摘的草果是这个样子。<br>适宜独龙江流域种植的草果、重楼,已成为独龙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h5> <h5>分拣草果,也可能是他们丰收后的聚会。</h5> <h5>可以通过车辆的悬索吊桥。</h5> <h5>又一座独龙族新桥。</h5> <h5>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h5> <h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3、换个角度说美丽</span></h1><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这里山河美景与贫困拮据相伴,知识缺乏与无力脱贫共生。</p><p class="ql-block"> 从前的独龙江人民,一直过着原始贫困的生活,刀耕火种、结绳记事、信奉天神,独龙族人努力自给,却从未能够自足。</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新社会、新变化,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独龙江峡谷里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相比曾经的溜索吊桥、木楞草房以及崎岖难行的山路,现在的独龙江两岸,山村不再破落、红旗处处飘扬。</p><p class="ql-block"> 村民的新房与青山绿水为邻,与山谷河流相伴,他们在自己的大山里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独龙江公路已不再受风雨阻隔,全年通达,4G网络沿江覆盖,江中溜索已被各色民族涂装的新桥取代。</p><p class="ql-block"> 当你车行江岸,桥头村旁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心里话“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独龙人民永远跟着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风景,一幅秀美新画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