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走,再回眸!——时光里的三三〇

康央嘉措

<p>  冬日的午后,一束光透过斑驳的窗落在一把老旧的理发椅上,时光的味道若有似无的漂浮在空气里,像是经过春夏秋冬数十个来回,最后堆积成了心头绕不开的思绪。</p> <p>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总是将自己不同的人生故事写进城市的砖墙瓦块里,我喜欢在城市里穿行,寻找老旧的痕迹,去探寻那些我不曾经历过的故事,重拾关于城市的记忆。</p> 那时候的人们,有泛着光的面孔,每个人都朝气勃勃,向着希望奔跑。 那时的“话匣子”里藏着一个大大的世界:国家大事、戏曲评弹、相声音乐……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铁皮罐里藏着甜蜜的魔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样的光影里,时间和空间有一种错乱的古老,许多从生命里褪尽颜色而消失的旧时光,在这一刻被点亮了。那些携带着时光烙印的物件儿仿若带着某种使命而存在,平凡的东西,一下子变得神奇迷人起来!</p> <p>  这里,是一个小型的纪念馆。老旧的退休职工活动中心改建而成,里面摆放着的是一代又一代330人生活和工作的缩影!</p> <p>  曾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呀,一点一点拼凑出了跨越时代的记忆,那些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城市的记忆!如今,三三〇老厂区已不复存在,那片土地也有了新的故事。但对三三〇人来说,心底的情意随着时光流逝沉淀地愈发深沉。</p> 印着厂名字的搪瓷盘子、雨伞、手写奖状、工作证、各式制服、……这些早已睽违多年的老物件,此时此地一见,如久别重逢的老友,虽各自蒙上了岁月的尘埃,却能一眼相认。穿行其中,与每一个物件的邂逅都在验证着灵魂!若局中人执手相看,必是心潮翻涌... <p>  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同志乘坐”江峡“号轮船视察长江三峡,”三三〇“工程由此得名。1971年1月,为配合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国家批准建厂,初称“三三0水泥厂会战指挥部”。</p><p><br></p><p>  1971年4月26日,三三〇水泥厂在荆门北郊破土动工。那年春天,参加会战的6000余人从四面八方奔赴荆门,住芦席棚、点煤油灯、挑堰塘里的水引用,披荆斩棘四年,建成了第一条年产水泥30万吨的生产线,满足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坝特种水泥的需求。</p><p><br></p><p> 1971年~2021年,转瞬间,五十年过去了!曾经的“三三零”水泥厂,成长为现今年产能近3000万吨的“中国大坝粮仓”!从万里长江第一坝的葛洲坝工程到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三峡大坝,从世界规模最大的秦岭公路隧道到神州第一跨的西陵长江大桥,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能见到它的身影。</p> <p>  50年,放在一个人身上,意味着进入知天命的年纪;对一座厂、一座城来说,把时间的转盘往回拨,翻阅50年的往昔今朝,入眼处满是惊艳与欣喜!</p> <p>  从2019年3月30日那天开始,纪念馆筹建发起人马罡和原330的职工、子弟们一点一点捡拾起了时代的碎片,让这些旧物的温暖,跨越时间再次温暖了他和身边的人!一事精致,便能动人,亦其专心致志而然。有时候越迫切,越浮躁,就越无法沉下去做好一件事。</p> <p>  我们的城市需要记忆符号来承载它过往的履记和未来的抱负。这些符号守望着记忆中的纯真年代:年长者看见了自己胸怀理想意气风发,青年人看见了自己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那些少年男女们,大概是看到了一个自己从没见过的、没有现实中这许多青春烦恼的乌托邦吧。</p><p><br></p><p> 50年酸甜苦辣的记忆片段,聚散离合的烟火人间,就藏在了这不起眼的小楼里。不管生活在何处的我们,都无法改变生活的三个维度:过去、现在、未来。在更远的未来回看,发现不过如此,就像现在回看从前一样。所以,与其对未来迷茫不安,不如向前走时再回眸,看看自己的初心。</p><p><br></p> <p>  我始终相信,人们如此怀旧并不是因为多么想回到过去,而是要在“旧”时光中找寻、积攒生活的“新”力量!</p><p> 向前走,再回眸!你好,时光里的三三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