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配套器材哪家强?我只信爱牛!拿到爱牛实验器材,你会不会用?怎么有效使用?教学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材哪些部分可以进行调整?……欢迎来到蜗牛课堂,分享爱牛器材使用经验,一起进行教学反思。<br> 本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br> 本课爱牛器材如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喷壶嘴有多个档位,课前将喷壶嘴调至喷雾档,用记号笔标红以区分。</h5> 自备器材如下:<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槽、干抹布</h5> 聚焦环节,用了一张水循环的图片引入,进而介绍了常见的降水形式,揭题。 接着以视频聚焦到雨,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谁的降水量多”观看。<br> 之后我提的问题是“在一个地区,可能小雨绵绵,也可能大雨滂沱,哪种情况降水量多”。刚开始没有限定在“一个地区”,孩子们往往说到,有的地方云多就下雨多,后面为了更聚焦,就加上了。 孩子们初始回答都是大雨,反问“滂沱大雨,降水量就一定多吗?为什么?”孩子们能立马想到还与降水时间有关,就正好引出教科书的原话“到底下了多少雨,需要有个统一的测量标准”。接下来关于“测量时间段”、“如何测”、“测量容器”等的讨论,就顺其自然啦。 <b>探索一:制作简易雨量器</b><br><b>实验用品:</b>直筒透明杯、刻度条<br> <b>实践反思:</b><div>雨量器是提前制作好的,此环节让学生观看微课,学习要注意的地方,并学习降雨量的单位。虽微课中已强调,但问及零刻线要对齐容器的内壁还是外壁时,部分孩子还是会说外壁,这时需要借助图片辅助孩子们理解。<br></div> 为了降低孩子们在家制作雨量器的难度,后面我问孩子们,你们制作雨量器时没有这种贴的刻度条,怎么办?如何防水?也在课件上展示了制作工具及画好的刻度条。<br> <b>探索二:模拟测量降水量</b><br><b>实验用品:</b>雨量器、喷壶、水槽 <b>实践反思:</b><div>此环节也是先让孩子带着问题观看微课,学习要注意的地方。之后引导强调了如何读数、喷壶与雨量器应间隔合适距离、读数记录后需将雨量器的水倒掉。计时是借助课件全班统一倒计时,如下:<br></div> 巡视时还是发现部分孩子并未做到平时读数,需加强指导。<br> 上课时没有关注到,回看视频时发现,有的组的孩子在模拟实验结束后,用桌上的干抹布将雨量器内外擦干,意外之喜,我心甚悦,哈哈哈。<br> <b>探索三:判定降雨等级</b> <b>实践反思:</b><div>此环节也是让孩子先带着问题观看微课,之后通过提问来强调重点,例如“雨量器应该放在哪里”、“收集多长时间的降雨”等。<br></div> 在此设计了一个PK游戏,让孩子学会判定降雨等级,区分毫米和毫升。没想到这个环节成了整堂课最嗨的时候。很多孩子意犹未尽,我便说奖励孩子们下课来玩。<br> 研讨环节的问题对孩子们来说,轻轻松松。 拓展环节,借助微课,介绍了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学家所使用的雨量器。<br> 最后是作业: 其中最让我纠结的是柱状图。在上气温时,就问过数学老师,他们还没学过柱状图。纠结在于,一是要不要在课上示范,二是示范的话放在哪个环节。最后决定放在作业这里。我示范1号的,请孩子来画2号的。实践后,发现对孩子们来说,算是简单。<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