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能让你记住的手术

🐔Gee👿

谨以此文献给成长中的胸外科医生 <div>简单的常规手术都是相似的,复杂的疑难手术各有各的不同。对于一个成熟的胸外科医生来说,对待前者往往只需要“肌肉记忆”,后者才是引发思考、自我提升的必经之路。<br></div> 过去的一年里,有那么一些手术,让追求的脚步从不停歇。辗转反侧只为它,魂牵梦萦只为它。有人问究竟是哪里好,没见过的人不会明了。 病例一(第一肋切除)<div>女性,49岁,因手臂麻木检查发现肋骨肿物。行前胸切口+锁骨离断第一肋骨肿瘤全切术。<br></div> 病例2(肺减容术治疗疱性毁损肺)<div>男性,62岁,渐进性胸闷气促,CT提示右肺上叶疱性毁损,靶区明显。行右肺减容术。术后复查胸片提示右肺复张佳,胸闷气促明显改善。<br></div> 病例三(前纵隔畸胎瘤切除)<div>女性,31岁,咳嗽伴痰血5年。CT提示左前纵隔肿物,气管镜下可见毛发,考虑畸胎瘤。正中切口行纵隔肿物切除术+左肺上叶切除术。<br></div> 病例四(膈神经切除重建)<div>男性,80岁,体检发现纵隔肿物。术中探查见肿瘤侵犯膈神经,行纵隔肿物切除术+膈神经切除重建。<br></div> 病例五(全胸骨切除重建)<div>男性,51岁,因胸痛检查发现胸骨肿物,考虑骨巨细胞瘤。行全胸骨切除+模块化全胸骨置入,所用产品为上海肺科独创设计。<br></div> 病例六(长段气管切除)<div>男性,32岁,咳嗽2年,气促2周。气管镜检查见肿物范围约5cm,活检病理考虑腺样囊性癌。颈部喉松解及胸腔镜下双侧肺门松解后行正中切口气管节段切除。剩余气管长度5.5cm。<br></div> 病例七(胸顶神经源性肿瘤切除)<div>男性,65岁,体检发现左上纵隔肿物,考虑神经源性肿瘤。脊柱后入路胸顶肿物神经根松解后行肿瘤切除术。<br></div> 病例八(胸壁部分切除+肋骨重建)<div>男性,38岁,胸痛检查发现肋骨肿物。行胸壁部分切除+模块化拼接式肋骨重建,所用产品为上海肺科独创设计。<br></div> 病例九(手术治疗全肺术后综合征)<div>男性,30岁,左全肺+隆突重建术史,气管狭窄、呼吸困难,考虑全肺切除术后综合征。行左纵隔复位+假体植入,术后气管恢复通畅。<br></div> 病例十(ECMO辅助隆突重建术)<div>女性,64岁,因痰血检查发现隆突肿物,活检明确鳞癌,行新辅助免疫+化疗。胸腔镜左肺门松解后行ECMO辅助正中切口隆突重建术。<br></div> 病例11(巨大后纵隔肿物切除)<div>女性,11岁,体检发现胸腔肿物,穿刺提示神经源性肿瘤。血管造影栓塞后行胸腔肿物切除术。<br></div> 病例十二(经颈纵隔肿物切除)<div>女性,64岁,体检发现纵隔肿物。行胸腔镜辅助经颈纵隔肿物切除术。<br></div> 病例十三(全肺术后支气管胸膜瘘修补)<div>男性,44岁,胸部刀刺伤经多次手术,左全肺切除术后左主支气管胸膜瘘伴脓胸,支架封堵后移位。急诊行左主支气管胸膜瘘修补及背阔肌加固。术后持续引流冲洗,3月后残腔完全消失。<br></div> 病例十四(食管瘘修补)<div>女性,64岁,左肺下叶癌术后食管瘘。急诊行食管修补+前钜肌包盖。术后三周造影提示食管瘘口消失。<br></div> 病例十五(手术治疗气管食管瘘)<div>男性,53岁,间断性饮水呛咳10余年。胸部CT提示左肺下叶感染,气管镜、食管造影提示气管食管瘘。行左肺下叶切除术+食管修补+前钜肌瓣包盖术。<br></div> 病例十六(经颈经胸胸腔肿物切除)<div>男性,55岁,胸腔巨大脂肪肉瘤部分切除术后,胸腔及颈部肿瘤残留。经颈经胸切除残余肿瘤。<br></div> 病例十七(胸腔巨大肿物切除)<div>女性,69岁,发现胸腔肿物1年,考虑脂肪源性肿瘤。右进胸行胸腔肿物切除术。<br></div> 每个人都有第一次楔形切除、第一次肺叶切除、第一次肺段切除......成长道路上的里程碑令人终生难忘,当我们熟练掌握这些术式之后,就不会对每一台手术印象深刻了。能永远记住或经常反思的手术,才会带来不断的进步。因此,唯有对疑难复杂病例以及创新术式的探索是没有尽头的。如果我们能在这些方面持之以恒的付出努力,那么对于整个科室甚至整个学科都是极大的贡献。 成长的道路上布满荆棘,畏缩不前便无法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惟愿:你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没有一丝丝改变,手术做过千百遍,你待手术如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