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时逢清流入冬以来最寒冷的日子,零下8度,广袤田畴白霜茫茫,部分曾在清流县余朋公社蛟坑大队插队的老知青相邀重返蛟坑村,关心美丽乡村蛟坑古屋桥的保护建设。一到村口,等候迎接的乡亲们纷纷握手,端茶递烟,嘘寒问暖,老知青们顿时忘记了寒冷,感觉到了第二故乡老生产队员的温暖。 蛟坑村,位于郁郁苍苍的东岭脚下,青山绿水的九龙湖畔。蛟坑原名蛟溪,村子四面环山,房屋依山而建,地势高差明显。境内有塘尾溪、门口溪、艾坑溪三条小溪穿村而过,在村口鳗精潭(又叫蛟精潭)交汇后向南流入九龙溪,因三条小溪相交在村口会合,故而得名蛟溪,又名蛟坑。 1973年2月20日,20余名清流一中高中毕业的学生来到这里插队落户,而后有的入党、推荐或考上大学、招工等历时5年,知青们先后从这里走向各自的人生。 村口的廊桥,又名寿龄桥、屋桥、暗桥,采用本地东岭的百年古杉建成屋桥。桥长20余米,宽5米,高5米。桥面铺三合土砌鹅卵石。暗桥设有风雨挡板,两侧有供行人休息的长凳,该桥1962年乡民重修,廊桥曾经是蛟坑、余朋、芹溪等村村民通往沙芜的必经之路,也是知青们最难忘的地方,每天出工种田劳作都要经过,每当收工又累又饿挑谷子回村都会在桥上歇息,也有人时常独自在桥上思念远方的父母,遥想未来的憧憬。因此知青们对廊桥感情很深。 1930年1月,毛主席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从上杭古田出发,经连城姑田进军清流洞口--矶头--蛟坑廊桥--余朋--芹溪--雾露坑--温家山--林畲,途中写下了著名诗篇《如梦令.元旦》,蛟坑廊桥是红色遗址,也是清流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修廊桥有着重要意义 蛟坑大排,祇鸟凹 遥望当年种过的农田 知青点门前的小溪,知青曾在溪边洗衣 知青楼 蛟坑小学 得知蛟坑村民筹资修建廊桥的信息,远在青岛、厦门、福州、三明和清流的老知青陈建中、赖小聪、林清华、胡孝辉、黄仁真、邓煌生、江亲英、刘 炯、叶芬、林世平、邹润华、邓国清、季忠明、谢民琦、张明星、谢世明、萧朝维等虽已退休都积极捐款修建廊桥,表示对第二故乡的热爱, 知青用的谷萝 知青墨宝 自己房前留个影 当年用的打谷机 老屋 政治夜校记工处 蛟坑的新一代力量 知青们祝福蛟坑的父老乡亲:风调雨顺,人寿年丰。<div><br></div><div>并撰写楹联一幅:<br> 蛟龙献瑞千家屋<br> 溪水赐福万载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