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玉和</p> <p class="ql-block"> 父亲没读过几年书,据他说,前后加起来不过一年的光景。不过后来父亲不仅能读书看报,还当了生产队里十几年的保管员。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部字典。</p> <p class="ql-block"> 字典是父亲十五岁那年外公送给他的,六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今天它依旧是父亲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这部字典就已经没有了封面。书边卷曲且已起毛,甚至有的字迹也模糊了。尽管这字典残缺不全,父亲却依旧珍爱它,使用起来和从前一样得心应手。他查字典的方法与众不同,不查偏旁也不查音序,只随手一翻,所要找的字便可信手拈来。对此,我常常惊叹不已,父亲却淡淡地说:“常翻,自然就有数了。”</p> <p class="ql-block"> 父亲幼时家境贫寒,只勉勉强强读了半年小学就不得不弃学回家做工。然而父亲心中永远有一种对读书的渴望,于是多年以后,父亲又做了回学生,有位老先生在离家不远处的村里办了一间私塾学堂,父亲就去了。在老先生为数不多的学生中,父亲成了最勤奋的一个。然而读书毕竟不能当饭吃,为了养家糊口,半年以后父亲再一次离开了给予他知识的学堂。</p> <p class="ql-block">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一边做工,一边找书读,每每遇到不认识的字、弄不懂的词,便去请教字典,那时的父亲记忆力极好,一旦弄懂,便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给我讲故事,我对《三国演义》的最初印象便是从父亲那里得来的。</p> <p class="ql-block"> 父亲自己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便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母亲去世后,日子过得很难很难。那时我考上了高中,在一片赞扬声中和人们羡慕的眼光中,我却犹豫了,家中当时的境况,我再清楚不过,就靠着那一两亩薄地和地里那长得参差不齐的庄稼,继续念下去又怎么负担得起?于是我产生了“退学”的念头,我的这些表现当然逃脱不了父亲的眼睛,父亲坚决反对:“欠了债,以后还,欠了书,连还的机会都没有啊!”后来父亲四处奔波,东筹西借,总算凑足了学费。于是我又继续了我求学的生涯。今天的我,终于拿到大专毕业证书,并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固定的工作。但父亲的腰杆却明显地弯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流走多少个春秋,父亲头发已经灰白,眼神也大不如前了。然而,他喜好读书、崇尚学问的生活态度却一点没变。每当父亲戴上老花镜,捧起书来,依旧是那么专注,那么津津有味,陪伴他的还是那部我不会查的字典。</p> <p class="ql-block"> 2008年的元宵节,陪伴了父亲一辈子的字典终于没有人用了,父亲离开了我们,悄无声息地走完了他80年的沧桑岁月,离开了那部生前他挚爱的字典,我们全家人悲痛欲绝。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我郑重地把父亲这部我不会查的字典留下,并小心翼翼把它保存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来自网络,感谢摄影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