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2013年开始EC-IC bypass训练起,算来2020年也和bypass在一起七年了。人间烟火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一起久了,难免也有些痒痒!年终盘点,诸位看官还请莫笑我们间这些事儿……</p> <p class="ql-block">2020.1.1-2020.12.31我们共完成了133例搭桥,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新冠疫情影响了地球上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因此2月份的手术量为0,然后才逐渐缓和,一直到8月份才把积压的工作给补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133例搭桥手术中,仍然是烟雾病为主,动脉瘤的搭桥手术降到了4%。有一次线上会和黄亚波主任开玩笑说到:以后搭桥就是烟雾病了,动脉瘤基本上都没有了。虽是玩笑话,实时数据也基本支持这个说法,但我坚信,bypass仍然会也永远会是动脉瘤治疗的最后一道保障!<font color="#ed2308"><b>虽然少,但是不可缺少!</b></font></p> <p class="ql-block">这133例病人中,有2例烟雾病没有合适受体动脉,因此放弃直接搭桥。124例单支搭桥,7例双支搭桥,都是动脉瘤或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和前几年相比较,双支搭桥的比例明显下降,因为更加懂得了<font color="#ed2308"><b>less is more!(也是因为痒了o(* ̄︶ ̄*)o)</b></font></p> <p class="ql-block">术中平均临时阻断时间21.38分钟。从131例患者共138个吻合口,临时阻断的散点图来看,绝大部分落点都是在20分钟左右,(中位时间20分钟)!</p> <p class="ql-block">最长阻断时间发生在7月份,该患者还是一个师兄介绍的熟人😂。高分期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皮层血管非常差,只有一条脑沟内的血管勉强可以搭,但是血管壁极度菲薄,临时阻断过程中就有小穿支撕裂出血,为了不进一步加重损伤,没有勉强阻断所有小分支,因此在不断有小分支返血的状态下,在脑沟狭小空间里面用吸引器配合着针持,小心翼翼的如履薄冰般完成了吻合。</p> 时间长,但好在不辱使命,不然没法向师兄交差😁😁!吻合口其实还不错的! <p class="ql-block">按照月份分组来看,8月 11月和12月份都已经进入了18分钟以内了,希望能继续保持和突破。目前最快记录在11分钟,能否进入个位数,应该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吧!</p> 每个吻合口平均吻合针数10.5针,中位数10针。最多的达到了20针(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出血?)。 <p class="ql-block">手术时间skin to skin平均为149分钟,最短时间103分钟(要达到2位数感觉也是有可能的)。从原来的一天一台,到两台再到3台,非常感谢麻醉医生和护士美眉们的帮助和配合,没有大家的通力合作,是难以实现的!</p> 总结的话,并发症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这133例患者中,术后CT/MR发现梗塞或出血7例,症状性4例(2例出血,2例梗塞),无症状性小梗塞灶3例。永久并发症3例(<b><font color="#ed2308">2.2%</font></b>)。高灌注发生率20.3%,多表现为一过性失语,但绝大部分恢复至正常水平,仅有1例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font color="#ed2308"><b>1.1%</b></font>)。 <p class="ql-block">138个吻合口中,有舒舒服服的绝配又表浅的受体动脉!</p> <p class="ql-block">有为了更好的效果,而深入虎穴(侧裂内)虎口夺食的艰苦奋斗!</p> <p class="ql-block">也有为了TIA的儿童烟雾病做联合搭桥的坚持,尽快血管细的不能再细了😌😌</p> <p class="ql-block">可喜的是,付出总有收获!一些极端的病例给了我很多的提示。比如我这例患者。顶支在术前明显比额支差,但是搭桥后七天复查造影,居然已经和额支不相上下了。提示STA的流量可变性。</p> <p class="ql-block">从4月份开始,我和我们的超声团队开始对颞浅动脉的额顶支分别测量,作为内对照来分析STA的流量变化!</p> <p class="ql-block">结果发现术前STA的流量确实在20左右,符合低流量的定义。但是一旦吻合到颅内后,桥血管的流量可以增长到110ml/min以上(均值),而额支变化不明显。这是由于远端血管网络的压力不同导致的。额支仍然供应头皮的血管网络,属于高阻低排型,而顶支吻合到皮层动脉后,供应的是低阻高排型网络。在相同的近端压力下(额顶支共同来源于STA主干),就会有明显差异的流量。环境不同,就有了不一样的表现,和南橘北枳的典故类似!(相信2021年会有篇小paper,宝平加油)</p> <p class="ql-block">因此当顶支吻合到皮层动脉后,它的命运就完全发生了改变!传统认为,STA是低流量血管,这个观念是对的,但也是不对!因为在原位的时候,确实20左右,但是一旦改变了远端的环境,STA所能提供的流量其实远远不止低流量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今年发表在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上的文章,就可以看到STA术后3-6个月的平均流量,单支可以达到65ml/min,双支超过了103ml/min。所以STA作为桥血管,是有潜力提供高流量的!</p> <p class="ql-block">既然STA可以提供高流量的血流,那么以往的ICA动脉瘤搭桥,是否可以利用STA来进行呢。因为移植桡动脉进行的颅内外搭桥,确实副损伤太大了。切口多,损伤重,相应的并发症概率也增加!</p> <p class="ql-block">在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测的前提下,我们发现STA搭桥结合腔内途径闭塞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复合手术,可以为这类患者带来理想治疗效果,同时实现微创的极大化!相应的文章在frontiers in neurology已经校稿,会尽快见刊,还请大家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至于这种手术策略的意义,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病例可以说明。这是一个年轻的女性,左侧大脑中动脉夹层动脉瘤,外院栓塞后复发,只能搭桥后闭血管了。传统观念,需要高流量搭桥。我们给她做了双支STA搭桥,监测没有问题后介入闭塞了载瘤动脉。</p> <p class="ql-block">随后六个月复查,STA明显增粗,完美代偿MCA网络,流量146ml/min。患者正常生活、学习,可以运动,并且可以正常穿短袖。我想如果我们给她做的是桡动脉移植,手臂和颈部的切口必然存在,她要和以前一样自信的去生活和学习是很困难的。而颞浅动脉搭桥只需要发际内的切口,术后头发一长,基本看不出来手术的痕迹。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是男人,中年女性,还是老年人,都应该得到更好和更美的选择(<b><font color="#ed2308">Everybody deserves a better life</font></b>)!我们作为医生,一个小小的改进,其实可以改变患者的一生!<b style="color: rgb(237, 35, 8);">A small step in surgeon, a big step in patient' life!</b></p> <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份,在主任和冯教授指导下第一次完成了手术直播。术前对可能的困难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最担心的受体动脉问题也不出所料的出现了,好在总结的membrane retraction technique技术经受住了考验,顺利完成!</p> <p class="ql-block">World neurosurgery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SCI文章见刊杂志,2020开了个头,希望以后能继续勇往直前!也希望我们的bypass会越做越好,越来越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