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培训足迹(三)——专业发展

静待花开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传道授业解惑,更需要教师“道深”,“业精”,“善教”。流水不腐,只有不断更新 ,拓展,提升自己,才能不负职业不负学生。</p> <p class="ql-block">  一位灵动的美女老师,爱思考,善总结。把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从研学出发,带着任务,带着求知欲,带着眼睛,开启了一次次没有教室的课堂教学。</p> <p class="ql-block"> 《史源心海,文以载道》,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给我们作报告。人如其名,朴实,厚重,智慧,名曰邱朴智。他用厚实,智慧书写着成长之路,诗词歌赋从笔端汩汩流出,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在他身上完美融合。白天谋生存,晚上求发展。一点绘明天,一横念过往,一撇远故乡,一捺思远方;稳坐寂寞,静看繁华,无问西东,不负芳华。</p> <p class="ql-block"> 王记录教授讲述《新媒体背景下历史学的变革》。新媒体时代,意味着纸质媒体的潮流逐渐落去,取而代之的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历史的创造,书写,研究等等都在这种背景下改变。历史不再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专利,一介布衣一样可以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历史的呈现也出现扁平化趋势,不再是金字塔。报告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拓宽思维领域。历史在新媒体的推动下,会走向何方?发展成何种模式?</p> <p class="ql-block"> 看到赵老师,有一种恰似故人来的感觉。是的,5年前,他在台上,我在台下。他在省优质课大赛上展示的课给我留下极深的影响。构思,讲解,活动设计把我深深吸引,时隔5年细节部分历历在目。那时是授课,今日是报告《新课程背景下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那时展示的是阶段性的成果《我们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今日,给我们传授的是乡土资源开发成功经验,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听着赵老师对地方乡土历史如数家珍的娓娓道来,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浩浩乎,先生之学识!</p> <p class="ql-block">  马老师待人随和,亲切,对于研究学术和教学工作严谨,认真。今天主要指导我们做课题—《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论述了老师做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特别是方法指导,细致入微,切实可行。如何选题,做到“三有一微”即有价值,有能力,有兴趣,选题要小,易于把握。一步一步分析说明,如何写好研究报告。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教学一线老师来说,如及时雨。一线老师重实践,有经验,但缺少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方法。感谢马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石翠芳老师在我们一线老师心中早就是名人了,曾经听过石老师做的《抗美援朝》《第二次工业革命》两节示范课,对我的教学大有启发。今日荣幸再次听到石老师的报告《高效教学,科学备考》。首先分析了近几年中招试卷结构,指出变与不变的地方。强调古代史将会增加分值,关注解析与检测变化较大的地方,多关注河南地方史和时政热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分析怎样科学备考,上出高效课堂。</p><p class="ql-block"> 一切从教学中来,一切回到教学中去。既能上好课,又能做好教学研究,石老师就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梁老师对我们教学工作做出系统指导,首先讲述上好一堂课的技能,从导入,提问,讲授,过渡,提问,结课几个方面给出建议。然后选出三位教师当场说课,分别是七、八、九三个年级各一节。我很“幸运”命中九年级一节课。极度恐慌中完成任务,经历了一次模拟答辩。最后梁老师对中考趋势做分析,告诉我们科学备考,不忘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能力,着眼于学科素养培养。</p> <p class="ql-block"> 刘忠伟老师对我们的工作坊网络研修工作进行培训。我们要通过工作坊平台指导10名新入职教师,帮助新入职教师成长,完成“四个一”。一节的合格教案设计,一课合格的PPT,一堂达标课,一次反思。名师带骨干,骨干帮助新入职教师,1+10+100。独木不成林,百花齐放满园春。名师引领,骨干带动,成长一群!</p> <p class="ql-block">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们将带着十多天的收获与喜悦,依依不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踏上归途,回到各自的岗位。我将用我所学,我将不断思索,用这十多天种下的思想来浇灌教育教学之花,使之开的更加灿烂。</span></p>